俄罗斯“诗歌之王”巴尔蒙特[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文坛上,巴尔蒙特凭借其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及深沉的思想成为当时俄国拥有最多读者的诗人。他凭借其辞藻华丽、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著作,获得了白银时代的“诗歌之王”的美誉。追求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捕捉瞬间感受的印象主义贯穿诗人的全部创作。本文将依据史实尝试对巴尔蒙特进行恰当地评价。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巴尔蒙特;诗歌音乐性;印象主义
  作者简介:卢金萍,俄语论文范文,女(1987—),辽宁海城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探讨生,探讨方向: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01
  巴尔蒙特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俄语论文范文,巴尔蒙特曾经在自传中讲述他对乡村和大海的迷恋以及对城市发自内心的憎恨,然而后来他又在城市中找到了一种自由和沉醉的快感,这使他对城市产生了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这种乡村与城市的对立与冲突对巴尔蒙特的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深远作用。由此可知,伴随了诗人一生的困惑、不安、狂躁以及绝望等情绪都与他的思想转变历程有关。
  巴尔蒙特是一位知识渊博、经历丰富的诗人。他一生中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并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探讨,这些经历都成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的不竭的源泉。
  巴尔蒙特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在十岁左右就写下了不少抒情诗。1890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处女诗集,该著作较多地流露出“公民的悲哀”的情调,艺术上缺乏个性。因而处女诗集没有受到认可。
  1894年,巴尔蒙特出版了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受到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这部著作形式比较优雅,而且富于乐感、色彩鲜明,带有强烈的印象主义风格。在此之后,他的诗集《无边无际》(1895)、《寂静》(1898)、《着火的房子》(1900)、《我们将象太阳一样》(1903)、《唯有爱情》(1903)等接连出版,全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巴尔蒙特凭借这些著作,成为19世纪俄国早期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巴尔蒙特的诗歌特色在于音乐性、词藻优美、意境深远。
  巴尔蒙特最初两部优秀诗集的出版(即《在北方的天空下》、《无边无际》),宣告诗人进入了象征主义的艺术世界。
  俄国象征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和创作的原动力是音乐精神,音乐是达到完美境界的重要手段,是最具魔力的艺术,它能最理想地表达象征,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使用音响和节奏手段以使诗歌富有音乐性。象征派在诗歌中最大限度地应用音乐结构的准则,诗的声响不仅仅是包含着内容的形式,它应该是和谐的、悦耳的、有意义的。
  巴尔蒙特一直在积极地探究词语—诗歌—音乐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诗歌的本质就是词以韵律方式外现出来的内在音乐。他十分坚定地相信:诗即魔法,
  诗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音乐魔力。巴尔蒙特认为,诗歌中元音与辅音音效和情感倾向性是不同的。他认为元音是阴性的,辅音是阳性的。元音重复和辅音重复是他的抒情诗经常应用的艺术手法。
  苦闷之舟
  黄昏。海滨。风的忧愁。
  波涛发出雄壮的呼喊。
  风暴临近,黑色的小舟
  毫无魅力地撞击海岸。
  没有幸福那纯洁的魔法,
  苦闷之舟,不安的小船,
  被抛离海岸,在风暴中挣扎,
  寻找着明亮的梦幻宫殿。
  届从于波涛的意向,
  沿着暗滩在海中奔驰。
  暗淡的月光在张望,
  月亮充满了凄苦的郁悒。
  染上月亮的光彩,
  心灵与月亮会面,
  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相爱在死亡里。
  我的朋友,我俩都已疲惫,
  我的欢乐!
  欢乐中一定蕴含着悲伤,
  好比花丛中隐藏着毒蛇。
  谁怀着一个疲惫的灵魂,
  闪烁如半睡半醒的幻想?
  谁将像颠茄一样开放--
  你,还是我?
  (汪剑钊译)
  这首诗的特色在于诗人应用了辅音重复的艺术手法,来营造躁动不安的氛围。全诗每一句都出现几个甚至全都是相同的辅音,并且与当时的环境气氛相当合拍,造成了非常奇妙的音乐效果,很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重复的类型有许多种。可以是同一个词的重复、同义词的重复、有递进式的重复等。巴尔蒙特的代表作《我用幻想追捕熄灭的白昼》就是重复手法充分应用的实例。
  巴尔蒙特常常在创作中综合应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营造诗的音乐美。以《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看见太阳》一诗为例。首先,句子“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看见太阳”反复使用,重复手法使得著作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从而突出了主题。其次是诗歌独特的韵律形式。这首诗快慢强弱的节奏分明。第三,这首诗的遣词造句方面也体现了他的“诗—词语—魔法”的创作理念。这首诗中音与音交替十分和谐、悦耳动听。
  同俄国象征派的其他诗人一样, 巴尔蒙特也崇尚“有限展示无限,瞬间预言永恒” 的美学准则。巴尔蒙特有意识地将瞬间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领悟到,人们永远只能生活在当下的一个个瞬间之中, 他们的生活必须为转瞬即逝的一个个瞬间所体现,永恒也唯有依靠瞬间的存在才能有神圣的降临。诗人因此发出呼吁,请永远生活于当下这一刻吧!巴尔蒙特认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捕捉这一瞬间,以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定格为永恒。例如:
  我不懂得适合于别人的明智,
  我写进诗中的全属飘忽即逝;
  我在每一瞬间里看见世界,
  它充满了变幻不定的虹霓。
  诗人刻画无常的虹霓, 将一切转瞬即逝的影像在诗中定格。
  正如诗人的妻子安德列耶娃对巴尔蒙特的描述那样:“他生活在瞬间的感受中,并为此感到满足,从来不因情感的善变而感到羞愧,他只想把那些瞬间感受写成诗,表达得更充分、更完美”。妻子的描述体现诗人对“瞬间预示永恒”美学准则的孜孜不断的追求。
  综上所述,巴尔蒙特的诗歌语言华美多变,富于音乐性,体现出浓郁的、善于捕捉瞬间美感的印象主义风格。
  参考文献:
  [1]、 汪剑钊,“诗坛上的帕格尼尼”俄国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试论[J],俄苏文学,1994年04期
  [2]、 王彦秋,漫谈俄国象征主义的音乐精神[J],《国外文学》,2004年第1期
  [3]、 余献勤,巴尔蒙特抒情诗的音乐性探微[J],《中国俄语教学》,201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4]、 谷羽,俄罗斯诗歌之王巴尔蒙特[J],《世界文化》,2017年04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