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正遭遇着这样的尴尬:俄罗斯人正加快步伐离开这个国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当地媒体《涅瓦时报》集中报道了几位年轻才俊的移民选择。 伊戈尔的专业是探讨一种古代语言,俄语论文网站,非常冷门。在俄国内碰壁多次之后,伊戈尔最终在德国一所大学找到了用武之地,并经过奋斗后取得了副讲授。如今,没人再嘲笑他,因为他已经是一位欧洲著名的知识分子。 德尼斯·潘克拉托夫则移民美国,如今就职于IBM企业。他在一个小组里负责软件开发,同组的有印度人和中国人。其实,他原先在国内的工作待遇不错,但是他说:“我喜欢创造,国内的老板们偏偏不给你创造空间。俄罗斯足可以组建一个自己的IBM,但没人对此感兴趣,毕竟搞电脑开发远没有挖石油天然气来钱快。” 这两个人的经历极好地说明为何众多俄罗斯人选择移民。正像俄一位政治学家所说,社会上升通道已经十分逼仄,“当下的既得利益者们组成了一个封闭的高级社会,如果你爹妈不是寡头、大公司老板、银行家或高级官员,你成功的机会就很小。当然,也并不是完全没机会,但你得按体制的规矩办事,容忍上司的不专业并争取成为他的心腹。” 他可谓说出了大实话。放眼俄当下泛滥的“官二代”现象,便可知他所言不虚。比如阿纳斯塔西娅·特卡乔娃。她大学还没毕业时就已经是两家大公司的持股人,还握着一座价值8亿卢布的16层大楼的30%股份,这并非因为她本人有多厉害—她的父亲是杜马议员,叔叔则是一位州长,仅此而已。 除了人事“潜规则”之外,俄罗斯也格外“重视”体制规则。 年轻的尼古拉·佩特琴科在莫斯科拥有一家企业,俄语论文题目,生意一直不错。但生意越好,他越是担心—国内愈演愈烈的“剥夺”现象让他觉得生意随时不保。 “剥夺”是俄当下社会侵犯个人财产权最为严重的一种现象,其形式类似恶意收购,但更加原始。莫斯科一家生意红火的蔬菜批发市场曾被某位神秘大佬看中,大佬便委托了一家专门搞“剥夺”的企业处理此事。该企业用手中资源联合执法、司法部门向其施加压力,黑帮则时常去滋事……最后,这个批发市场被成功“剥夺”了。 这种现象层出不穷,莫斯科一名杜马议员也说,俄强力部门内部专司“剥夺”的人马已经制度化、专门化。 因此,许多商人才不做大的投资,而是准备随时移民。另一份调查显示,大部分公司主都没指望将自己的生意传给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