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俄罗斯经济转型已近20年,但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并未取得重大进展。这使得俄这次受金融危机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2017年GDP下降7.9%。面临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俄在采取反危机方法的同时,下决心推行经济现代化政策,使两者衔接起来。从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看,俄经济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着力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但由于受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俄要实现这个转变,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中国也面临与俄类似的问题,特别是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这一战略性转变,需要在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并可能遇到不少问题。 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应该说,俄罗斯提出的现代化是战略性的一项政治性决策。但实现上述战略性的转变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俄罗斯现代发展探讨所所长伊戈尔・尤尔根斯指出:“俄罗斯现代化、摒弃原料经济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过程过于缓慢。”[6]其之所以缓慢,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俄罗斯公司缺乏创新的积极性。目前只有10%的公司有创新积极性,5%的公司属于创新型公司,5%的产品属于创新型产品。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俄罗斯现在的经济“还没有创新需求。倘若公司家投资原材料贸易可获得50%的年利润,而创新收益仅有2%~3%,起初甚至会赔钱,你会选择哪个?”[7] 第二,俄罗斯在实行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反复强调要从以出口原料为主导的发展经济模式过渡到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发展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对俄罗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与现实需要。俄罗斯国家预算中几乎90%依赖能源等原材料产品,燃料能源系统产值占全国GDP的30%以上,占上缴税收的50%与外汇收入的65%。而俄罗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全世界同类产品出口中占0.2%都不到。 第三,设备陈旧,经济粗放型发展,竞争力差。不少学者认为,俄罗斯自2000年以来,虽然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经济仍是“粗糙化”即初级的经济,工艺技术发展缓慢。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探讨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指出:“俄罗斯主要工业设施严重老化,到目前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生产出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力。机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3%。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技术差距。原料出口国对原料产业先进设备供应国的依赖令人堪忧。”而早在2003~2004年,俄罗斯已有60%~80%的生产设备老化。十多年来这一状况并没有改变,俄语论文范文,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幅度减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俄罗斯与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2001年的24.9%下降到2017年的7.2%。 第四,投资不足。为了优化经济结构,需要大量增加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经济部门和高新技术部门的投资。梅德韦杰夫总统成立了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确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与技术革新的优先方向,这涉及到医疗、信息、航天、电信、节能等领域。发展这些领域都要求有大量的投资,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学者认为有三种选择:一是优化预算支出;二是让以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代表的国家自然资源垄断公司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调整税收政策,减轻高新产业区的税负。2017年前9个月,俄罗斯仅有1/3的经济现代化项目获得国家拨款。这些项目有:“创新能源”、“国民节约行为模式的养成”、“新光明”、“生物制药”、“科学教育”等。投资困难在于吸收外资不足。2017年前9个月,俄资本净流出160亿美元。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奇在谈到俄罗斯缘何没有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大量资金流入问题时说:“倘若本国投资商的意愿表明,我们自己都不大会相信俄罗斯的经济……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认为外国人该相信它呢?!此外,在亚洲市场和拉美市场,经济和证券指数动态均以高于俄罗斯联邦速度增长。” 第五,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佩洛夫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俄罗斯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即没有利用国家已有的资源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 第六,目前俄国内对现代化与建立创新型经济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有1/4的人赞同梅德韦杰夫式的现代化,即更新产能与发展创新型经济。因为在现有的俄罗斯社会经济条件下无法建立创新型经济,所以当前第一步应该是消除腐败与提高国家管理效率。据一项“俄罗斯现代化改造和创新道路上的障碍”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俄罗斯创新道路上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官僚主义、不完善的法学环境和缺乏对投资商的保护,以及项目融资的困难。因此,有人提出俄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社会领域,即确保法学公平,严厉打击腐败与维护社会正义。有鉴于此,2017年7月27日,梅德韦杰夫在经济现代化委员会上指出,向现代化过渡不只是向创新经济过渡,而且还要解决贪污腐败、减少行政干预、发展良性竞争的问题,否则任何技术现代化与创新经济都是不可能的。2017年9月,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国际政治论坛上谈到这一问题时强调:“民主仍然是俄罗斯这个国家、这个庞大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必要条件。” 第七,俄罗斯在创建与欧盟等西方国家现代化联盟方面,也难以取得大的实效。俄的意图是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广泛吸收欧盟的技术知识,但欧盟以前与现在都不急于与俄分享技术。欧盟提出的条件是,俄应该更新经济与专制法学制度、改善投资环境、克服贪污腐败、保护人权。布鲁塞尔制定了一整套计划来应对俄提出的现代化伙伴关系设想,中心内容是建议俄先建立法制国家,然后再搞经济现代化。 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一)应正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与俄罗斯类似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改革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这个问题,并对世界大国有关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拿能源消耗来讲,我国单位GDP能耗目前是世界水平的2.2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另据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本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付出了过多的资源能源成本,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来说,我们用了占世界总量50%左右的煤、水泥、钢铁和10%左右的石油、天然气,支撑了8%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占世界GDP总量7%左右这样一个经济成就。二是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这个事实有目共睹。三是劳动力价格被过分压低了,消费严重不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严重偏低。”[8]可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紧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可以提高经济素质,提升经济竞争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片面地通过加速出口增长来实现,而必须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道路。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中国居民消费率1952年为69%,1978年降为45%,2017年进一步降至35.3%;而2017年美国居民消费为70.1%,印度为54.7%,目前世界上居民消费率大体平均在50%上下,只有中国低到35%的水平。这次危机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改变,要保证中国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把改变发展模式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而不论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公司规模结构等。当然,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最终都离不开深化改革,必须有体制机制做保证。正如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难点是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二)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与解决过去30多年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腐败、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关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搞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笔者赞成后一种看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垄断部门走向市场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化。当前,中国出现的否定改革的第三次思潮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 (三)解决改革或转型的正确方向 所谓正确方向,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即人类共同文明的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这些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指出的是,前不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学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学赋予的自由和权利,俄语毕业论文,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把“人民的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反映了党与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笔者以为,如果实现了“尊严”的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就是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四)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执政党面临以下极其复杂的局面:体制改革要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要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与重大的变动;各阶层、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分配急需调整;在过去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日渐突出,必须也只能通过进一步改革才能得以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活跃理论的研讨,推动理论的创新。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应该是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切实做到邓小平提出的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管理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9]。党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党内民主与接受人民的有效监督。只有民主化进程有了大的发展,才能为理论创新创造需要的政治环境,党才能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思想、理论,从而提高执政能力。只有这样,经济现代化才有思想、理论支撑。 第二,反对“左”的教条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根据目前的情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论与答案。这对贯彻《中共中央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来完善与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重视当代科技的新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革新理论,党的思想必然失去先进性,也就不可能准确地认识当今世界。三是结合本国国情推行改革和构建新的体制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与吸收原本就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公正、人权、自由、权力制衡等)。否则,这会使党的思想、理论失去先进性。四是通过改革实现理论创新。改革要求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理论创新的种种障碍,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可以说,改革是促进理论发展,使党始终具有先进思想的一招。 (五)继续增加创新领域的投入 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1996年占GDP的0.6%,到2017年已达到1.5%,为1020亿美元。美国2017年用于研发的支出占GDP的2.7%,绝对额为372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3。中国在这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美、日。不过,美国近50年来GDP的增长50%靠科技创新,主力是公司。 (六)加强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 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要实现经济转型,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现代化,都必须加速科技进步与提高公司生产技术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本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与增加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这几年,中俄科技合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只能说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国际范围来讲,目前两国的科技合作水平与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机遇不相适应,在加速改变两国经济发展方式与推进经济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十分有限。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讲,科技合作远起不到振兴经贸的影响,远未成为发展贸易关系的突破口,更没有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陆南泉.苏联经济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8. [2]Медведев Д.Россия,вперёд. [3][4][5]普京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677、677、678. [6][7](俄)俄罗斯报,2017.4.14. [8]中国经济时报,2017.11.29. [9]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6. 编辑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