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格林卡、强力集团等。俄罗斯民族乐派借鉴了西欧浪漫主义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吸收了俄罗斯古老的民间音乐精髓。本文通过略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形成、特点以及一些代表人物的著作,以探索其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乐派;民间音乐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出现了以格林卡、“强力集团”、斯克里亚宾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他们立志于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分别在各自的创作中采用俄罗斯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题材,反映俄罗斯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史称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民族自古就能歌善舞,在长期的东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中,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发展,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三条相互独立又互相作用的民间音乐发展线索,它们分别独立又综合交织,构成了俄罗斯独特的音乐风格。俄罗斯最古老的音乐同氏族社会时期的偶像崇拜相关,这些歌曲同原始的太阳崇拜、祖先祭奠以及人民劳动、婚丧嫁娶密切相连,称为仪式歌曲,音乐带有戏剧表演的特点,多为三度音程,音域窄,具有朗诵的性质。典型的例子有《伏尔加船夫曲》《好吧、教母,我们来结亲》等。中世纪时期,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壮大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许多民间艺人开始传唱叙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些歌曲旋律深沉庄重,节奏从容不迫,十分具有俄罗斯民族豪迈勇猛的气质,如《就像京城基辅》《话说伏尔加河卡米拉》。此外还有一些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风情歌曲和表达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爱情倾诉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如《田野里有棵小菩提树》等具有浓郁的俄罗斯特色和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在农村生活的人民的悲欢离合等各种情感,即形成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发展的第一条线索,统称为“农村歌曲”。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俄罗斯城市生活逐渐兴起,一大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大学生、士兵等迅速涌现,伴随这一历史阶层的活跃,俄罗斯出现了反映他们生活的“城市歌曲”。这些歌曲极具俄罗斯民族特色,它们有些是来源于农村和外国歌曲的变体,同时也有市民自己的创作。浪漫曲和圆舞曲主要在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中流传,而进行曲则更多是在士兵、工人和学生中传唱。城市歌曲有别于农村民歌,往往附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如吉他、巴拉拉依卡或手风琴,演唱形式既有多声部的重唱与合唱,也有单声部的独唱。音乐多采用重音节有规律交替的新型诗词谱曲,词曲同步,旋律和节拍规整。例如《在平坦的盆地里》《莫斯科大火呼呼响》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降,伴随着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不断地革命浪潮深深地作用了音乐的发展。俄罗斯诞生了甚至对世界作用深远的“革命歌曲”,这些革命歌曲大多用流行的俄国城市歌曲、农村歌曲以及外国歌曲的简单旋律重新填词而作,其中也有少量的全新创作。这些歌曲在俄罗斯境内广泛传播,体现了俄罗斯人民争取自由和新生活的斗争精神,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曲目如《同志们,勇敢的前进》《我们的祖国在受难》以及《我和你是精神上的兄弟》等都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家们创作著作时经常引用的。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俄罗斯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活动使俄罗斯的专业音乐有了一定发展,但是整体上看还处于半成熟状态,还是对西欧音乐的幼稚照搬,民族乐派还未形成。到了格林卡时期,俄罗斯的专业音乐才跨入了成熟时期,在格林卡的带领和感召下,出现了“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等一大批俄罗斯音乐家,他们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俄罗斯的民族题材,反映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描写俄罗斯的民族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体现俄罗斯人民的心理、愿望、性格和喜好,俄罗斯民族乐派就此形成。 一、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根基――民间音乐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的带领下,在创作中广泛的搜集和整理俄罗斯的民间音乐遗产,充分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从俄罗斯的民间音乐中吸收丰富的养料,在创作中实践中努力探究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语言与表现形式,使他们的创作浸透民族的音调和节奏。格林卡曾经就讲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变成曲子而已。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力求使我的一切东西民族化,俄语论文题目,首先是题材,音乐也同样,以使我亲爱的同胞们能够觉得自己是在自己家里。” 《伊凡•苏萨宁》是格林卡的第一部歌剧,以1613年爱国农民伊凡•苏萨宁为国牺牲的史实为题材创作。在歌剧中,农民群众是事件的主要人物,他们的生命与祖国的安危紧密相连。在第一幕的开场合唱中,格林卡应用俄罗斯的“历史歌”和“壮士歌”,用模仿对位的手法,既描绘了俄罗斯的辽阔大地和质朴生活,又表现了国家危难时农民群情激愤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第二分曲安东尼达的歌谣与回旋曲,以美声花腔技巧与俄罗斯民间音调的悠长风格结合,表现了农家姑娘苏萨宁女儿的天真纯洁与温柔活泼。格林卡的管弦乐序曲《卡玛林斯卡亚》写于1847年,是一部非常俄罗斯化的交响乐著作,格林卡采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卡玛林斯卡亚》作为素材,写成了这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两首歌曲在体裁、调式、性格、节奏方面完全不同,格林卡对两个素材交替对比和变奏,勾勒出了一副活色生香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面。乐曲用婚礼歌的下行音调构成了第一主题的引子,并在F大调上陈述,强劲有力并且威严庄重,体现了俄罗斯人民豪迈的性格。第二主题在D大调上呈示,俄语论文,无忧无虑活泼欢快,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乐观。格林卡通过这部著作展示了俄罗斯民族乐派应用民间素材、吸收民间音乐发展手法与借鉴西欧交响乐技巧相结合的创作实践,是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的一部榜样之作。达尔戈梅日斯基是格林卡与“强力集团”创作的桥梁式人物,他也受到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深刻作用,在他的歌剧《水仙女》中,采用了许多俄罗斯的农村歌曲,真实深刻的描述了俄罗斯的社会现实,用一种非常俄罗斯式的音乐语言和音调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心声。 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养分――城市音乐 在充分使用俄罗斯农村音乐素材的同时,民族乐派也吸收了城市音乐的养分。穆索尔斯基是“强力集团”中思想最为激进、创作最为有个性的音乐家,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庄园家庭,自幼乡间的生活以及后来的求学之路,使他对俄罗斯的农村和城市音乐都耳熟能详。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最具独创性的一部标题器乐著作,是为纪念朋友加尔特曼而作的。穆索尔斯基创造性的将画家的若干图画转化为音乐,并用自己的想象结合俄罗斯城市音乐丰富它们,使它们从无声的静止状态变为有声的活生生的形象,全曲以《漫步》作为引子和过门,将描写图画的十首曲子连接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漫步》主题采用自然音阶式和非方整性的节拍,旋律中突出四度音调,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歌特征。《侏儒》是著作中的第一首分曲,作曲家用音乐赋予图画生命,曲中包括三个主题素材,开头素材以一个不协和音程的平行八度强力奏出,表现出一种愤愤不平的情绪;第二个材料是下行切分节奏的和弦,像是一个小人物悲伤的呻吟,第三个材料由跨越三个音区的小三度齐奏构成,有一种孤寂、痛苦的情感。《在基辅城》是著作的最后一首曲子,原作画的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基辅城门,作曲家借鉴了城市音乐的养分,在曲子中展示了三个形象:首先是宏伟庄严的主题,用宽广嘹亮的和弦奏出,其次是宁静的古老俄罗斯教会的多声部音调,最后是再现古俄罗斯节庆必不可少的教堂钟声,在其中还能听到《漫步》主题的音调,这是俄罗斯城市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图画展览会》代表的俄罗斯民族乐派的艺术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征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养分,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风格。 三、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形式――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技巧与民族内容巧妙结合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处于同一时期,对于他的创作是否完全属于民族乐派尚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主张与创作风格与“强力集团”是否有根本性的不同。但从本质上讲,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技巧与民族内容巧妙结合的代表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前三部交响曲承袭了格林卡的传统,风格与“强力集团”接近,著作中渗透了民间音乐的音调,又有高超的浪漫主义作曲技法,柴可夫斯基用标题音乐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旋律表现了俄罗斯的自然风景和民族风情。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其音乐语言突破了单纯采用俄罗斯农村民歌的界限,广泛的吸收了城市歌舞音乐素材和借鉴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专业音乐成果,以具有浓郁情感和独特个性的抒情戏剧性音乐倾诉了俄罗斯人民的心声。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其他音乐家与柴可夫斯基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他们的创作都很好的吸收了俄罗斯多民族的民间音乐宝藏,继承了格林卡为代表的专业音乐的优良传统,分别在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和艺术歌曲领域,通过独特的音乐创作,以雄浑的史诗性、深刻的抒情性与先进的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不朽篇章。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2017 [3]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叶松荣.《西方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王亚雷,0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后又赴白俄罗斯攻读学位,08年毕业,现任许昌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本文为许昌学院2017年度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课题名称《从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繁荣思考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改革方向》;课题编号:2017B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