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域辽阔,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俄语论文题目,古老的伏尔加河孕育了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而勤劳智慧的俄罗斯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又创造了浪漫独特的俄罗斯风情与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其中,俄罗斯音乐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鲜明的民族气质 俄罗斯音乐,不论是民间的或个人创作的,都有一种浑厚、深沉、朴实和真挚的美。其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也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 《长夜的寂静里》由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的歌曲创作从1883年后间断了十四年之久,于1897年才又恢复。自著作39号到59号,一口气写了四十首。这时的手法与当年不同。以前他追求情绪上符合歌词原意,旋律则较为器乐化,甚至曲调往往是从和声中发展出来的。如今他的歌曲旋律完全从属歌词,声乐性大大加强了,而且总是先写好了曲调再配伴奏。《长夜的寂静里》是著作40号之3,1897年4月12日谱于彼得堡,由马伊可夫作词,副标题为《悲歌》。这首歌在新风格方面很有代表性,是典型的俄国古典风格,旋律线条悠长,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在音乐上很完整。他极注意诗章句法的呼应,如“是谁夜深人静时,喃喃低语。”这两句写得很紧凑;相反,“对谁都是个谜,啊,我的诗篇。”两句中就加了间奏,曲调自然而流畅地得到了舒展,甚是优美,随着诗意的驱使,感情又朝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微风自高处吹来》是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在1897年7月6日写于斯梅契可沃的声乐套曲《春天》(著作43号)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听那云雀歌声嘹亮》,第三首《花环》,第四首《当初春之时》。套曲《春天》、《致诗人》及《海滨》是作曲家这一阶段的重要歌曲著作,这里表现了大自然、青春年华的爱情,和歌剧《雪娘》有异曲同工之妙。《听那云雀歌声嘹亮》热情洋溢,充满青春活力,色调红火,从头到尾热血沸腾。而《微风自高处吹来》一开始就进入了幽静的冥想,浮现在听众面前的是月光下沉睡的大自然;到中段突如其来地暗转为暴风雪的场景,惊破了春夜的恬静;最后再回到第一景去,这时才更体会到旋律纯朴、透明而清新。钢琴伴奏是典型的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式的平静微颤的背景,与前首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这是一曲动听的抒情诗,感情真挚,很易上口,也很有表现力。 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一首著作的整体布局、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旋律的变化,在歌曲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箭毒树》用严峻阴郁的音调描写荒原景色,伴奏和人声隔一小节互相呼应:在贫瘠荒凉的沙漠里,在烈日炎炎的土地上,箭毒树孤独地挺立着,像威严的哨兵在守望。第二次改变了伴奏的织体,成为密接和应,歌词唱道;树里分泌出来的毒汁,为中午的炎日所溶化,黄昏时在冷风吹拂下,凝结成了晶莹的树脂。第三次变为三声部的密接和应,强劲有力的曲调,唱出了对嗜血暴君的抗议:沙皇用毒液制成毒箭,随时听命于他的使唤,把死亡射向四面八方,射向邻国异邦的地面。 《可爱的萨维什娜》由穆索尔斯基创作,1864。1866年间,穆索尔斯基写了不少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声乐曲。1866年他自作歌词的歌曲《可爱的萨维什娜》是用语言化的旋律写成的一篇戏剧性独白,表达了一个善良的农民的屈辱和怨愤:“可爱的萨维什娜,光辉纯洁的鹰,请给我以爱情,俄语论文题目,这也许是我的愚蠢,请在苦难中给我以温馨……不要躲开我这可怜的穷人.我的命运多么凄惨.痛苦前熬着我的心,你看,我生下来就是为了供人拨弄,受人耻笑,去吻他们的皮鞭和手棍。萨维什娜,他们一会儿叫我该死的傻瓜,听吧,一会儿称赞我:‘上帝的儿子瓦尼亚!’……他们拳打足踢。对付上帝的儿子瓦尼亚,他们赏我以耻辱,飨我以殴打!但每逢节日……他们也给瓦尼亚一片面包……亲爱的萨维什娜,不要嫌弃我的丑陋,把你的爱给我吧,在悲苦的日子里,请用温柔的语言对我说话!像我这样的爱在世界上是难于设想的,亲爱的萨维什娜,听我说吧,我的伊凡诺夫娜!”穆索尔斯基用俄罗斯民歌中常见的五拍子节奏和明白如话的旋律,勾划出语言的抑扬顿挫。一个短小的核心音调,从头贯穿到底,在不同的音区和不同的调式、调性上移转,好像千言万语,说不完心头的情愫,其中有缠绵悱恻的倾吐,也有满腔悲愤的申诉。 由此可见,俄罗斯音乐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此文章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姜涛2017年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俄罗斯艺术歌曲演唱风格与特征的理论探讨》;编号10C027) 责任编辑 李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