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公投:俄罗斯下了一盘大棋[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完成其毫无悬念的全民公决,95.5%的人选择加入俄罗斯。虽然这是一场俄国大兵环视之下的公决,但从该共和国在几个月来乌克兰乱局中的表现来看,即使排除这些因素,结果也不会有大的不同,因为俄罗斯这只“北极熊”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一,当年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二,科索沃的先例,使得西方对俄罗斯破坏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抗议,显得非常无力;第三,“自决权”的定义模糊让其有机可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其实,不论是外蒙古、科索沃还是现在的克里米亚,都只是大国政治博弈的一颗棋子……
  克里米亚vs外蒙古:前戏做足,公投只是过场
  俄罗斯人擅长用公投来作文章,从当年的外蒙古独立中便可管窥。
  苏联在外蒙古的前戏,从远来说,在1921年便开始。那一年白俄男爵恩琴率所部进入外蒙古,迅速击败了中国驻军,建立了由其控制的傀儡政权。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秘密派人前往北京,希望当时的北洋政府能够出兵驱逐恩琴,可北洋各派军阀推诿扯皮,军队迟迟不能开拔。而苏联却迅速出兵,将恩琴剿灭,并扶持蒙古人民革命党建立了政权。
  当时,外蒙古还是中国领土,苏联此举自然是无理,于是便声称,自己出兵是为了“尊敬中俄两国主权,以去除公敌,此公敌即白军领袖恩琴是也。现白军聚集蒙古中央,以抵御俄军及华军,军事日形扩大,致使俄军不得不经过蒙古边境,以与彼战。查俄军与恩琴作战,实于中国有利而无害,俄共和国为协助中国起见,去除匪徒,而保存中国主权,此为俄军与恩琴作战唯一之原因,一俟大功告成,俄军即退出蒙境,俄国政府以为恩琴亦为中国之敌,此次与彼作战,实足增中俄两国之睦谊,而益臻亲善也”。
  说是要亲善,作战之后要撤军,但其军队却一直留了下来。到1925年,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才通告北京政府外交部,说“苏联政府得蒙古当局之同意,开始由外蒙古撤兵,业已撤尽”。但所谓“业已撤尽”,不过是障眼法。
  有了军队驻扎,苏联开始操控蒙古的一切,先是镇压对其不满者。而在镇压完大规模反抗后,1937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三万苏联红军的监督下,蒙古开始了肃反运动。运动波及了社会各个阶层,俄语论文网站,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普通牧民都不能幸免,目前官方的统计的数字,是3.6至5万人被屠杀,但这个数字被探讨者普遍认为估计过低,因为在1918年,外蒙古的人口为647504人,俄语毕业论文,而到1945年公投之时,有投票权的“公民”是487409人,刨除未成年人,损失的人口绝不仅3-5万人。
  可以说,在1945年公投之前,外蒙古已经没有敢于违逆苏蒙政权的人了。
  而公投要涉及的另一方中华民国呢?因为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美、英、苏瓜分了战后利益,中国已经被作为给苏联的酬劳送了出去:已被苏联控制的外蒙古的近况须予以维持,日本原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权益由苏联接收。《雅尔塔协议》签订4个月之后,民国政府才知道其内容,虽然表示绝不能接受,但一方面美国已经提出对协定不能不予以支持,一方面苏联进军中国东北,控制了东北全境,民国政府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于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民国政府在获得“日本投降以后,苏军当于三星期开始从东北撤军,并在三星期内撤完”的承诺后,表示“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国政府申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向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
  如此局势之下,谁都明白,公投不过是做做样子。
  1945年10月20日,公投开始。到22日傍晚,计票结果公布:全国投票拥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独立的有487409票,即占全部参加公民投票的人数的100%,投反对票的一个也没有。
  就这样,俄罗斯在前戏充足的情况下,用公投的手段实现了外蒙古的独立。
  克里米亚vs科索沃:普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面对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确表示不会认可,因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这是俄罗斯制造的“既成事实”。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普京也给出了自己强硬的回答:公投的举行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尤其是历史上已有了科索沃的先例,克里米亚半岛居民的自由意志和自决权应得到保障。普京还指责基辅当局不愿遏制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组织,致使乌境内的俄语居民受到威胁。
  普京几乎是按着当年欧美支持科索沃独立的剧本和台词,把那一场景在克里米亚重演了一遍。
  许多西方媒体至今不愿直面克里米亚事件与科索沃事件之间的明显联系,实在是令人惋惜。普京在月初就乌克兰问题专门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回答了记者提问,当时英国《金融时报》用cynical一词来形容普京的表现。这个词不好翻译,但显然普京一方面显得成竹在胸,另一方面又很不高兴,他的发言充满了幽怨和嘲讽。
  普京为什么“不高兴”?显然不是针对西方的制裁威胁,因为即使是,他作为一个精明的政客也不会表露出来。很明显普京是想用克里米亚问题来算科索沃的旧账。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演讲中就说到“这一先例(指科索沃的独立)是我们西方的伙伴自己造的,亲手制造的,和克里米亚现在的情况完全一样。他们承认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出来是合法的,并向所有人证明,科索沃独立不需要得到任何中央政府的允许。……他们自己白纸黑字写的东西,推广到全世界,强迫所有人接受,现在倒义愤填膺起来了。凭什么?要知道克里米亚人的行动完全符合这些规定。为什么阿尔巴尼亚人(我们很尊敬他们)在科索沃能这么做,我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就不能做?为什么?”
  虽然普京出兵克里米亚后,俄罗斯国内出现了一些反普京的抗议,但与此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普京的反对者,在俄罗斯被视为“自由派”的人,也公开支持政府出兵克里米亚的举动。普京的支持率大增――如果说这让西方感到吃惊的话,那只不过是因为西方低估了俄罗斯大众对“冷战”后“北约”趁机东扩、俄战略空间不断遭到挤压的愤怒情绪。普京则很好地把握住了这种情绪。在3月18日的演讲中,普京多次提到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委屈”之情以及北约将军事设施部署在俄罗斯边境上的行为。在演讲中,普京直抒胸臆:“我完全不能想象我们到克里米亚的北约舰队去作客。最好让他们到我的克里米亚来作客,而不是我们去他们那儿。”   这一次,强硬的普京用克里米亚来告诉西方国家:哥不是好欺负的!正如网友略论的那样:不能保证此事之后就不挨打,但是起码别人不敢再轻易动手。
  玩来玩去都是大国的游戏
  科索沃和克里米亚虽然本质上都是大国政治的游戏,但在今天相关方也努力为自己披上国际法的外衣,而其法学依据“自决权”本身是一个含糊而极具争议的国际法准则,这就使各方在行使或要求行使自决权时出现了各种法学难题。
  自决权的主题,一般被译为“民族”的people,其实既可以指民族,也可指居住于特定地域并享有共同的语言、宗教、文化、历史的人群。那么,乌克兰族人、俄罗斯族人、塞尔维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可以称为people,但某些更小的族裔,如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也可以称为people。当这些people都主张民族自决权时,难免要打起架来,因为当某些people能“自决”时,他们就侵犯了其他people“自决”的可能。比如乌克兰中央政府可以主张,克里米亚事务应该由“乌克兰人”这个people自决,而不能由俄罗斯干涉,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可以主张,克里米亚主权归属应由“克里米亚人”这个people自决。
  由于自决权本身含义所具有的模糊性,它很难成为判定合法与非法的标准,而必须结合其他国际法准则来考虑。
  这时应该再加入历史的角度。最早推崇自决权概念的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这一概念包括在他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之中。但是威尔逊的概念并不完全支持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诉求,因为在殖民时代的国际法体系中,只有欧美国家享有完整的主权地位,而被殖民国家不享受完整的权利。威尔逊的“自决权”被用来支持波兰等欧洲传统国家的独立。只是到了二战之后,自决权才被写入《联合国宪章》,成为殖民地国家脱离殖民统治的理由。
  但到了“后冷战”时代,自决权又“老树开了新花”。主要是西方的国际法律者开始支持用“自决权”来为“人道主义干预”概念服务,以其来修正传统的国家主权准则。然而无论如何,这都要面临people和“自决”究竟如何定义的难题,适用标准的不一将带来混乱。
  在“自决权”概念仍处在变动之中而没有共识的时候,对其的滥用必然打开“潘多拉之盒”,尤其是,当大国以此来掩饰其地缘战略目标的时候。应该看到的是,科索沃式的“自决权”即使在西方内部也未取得共识,面临内部分离主义问题的西班牙等国至今不愿承认科索沃,各国的现实政治考虑始终是高于“自决权”的美丽口号的。
  科索沃的先例,使得西方对俄罗斯破坏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抗议显得无力。而今天克里米亚的公投,又将为新的动荡推波助澜。在未来,当无论哪个大帝国的势力衰微时,跃跃欲试的分离主义者都会以此为据寻求独立。今天俄罗斯以科索沃为先例,未来各国的分离主义都会以克里米亚为先例。
  人人都希望出现一个没有一族统治另一族的正义的世界,但甲有甲的正义,乙有乙的正义,那些要求维护领土完整的基辅居民,要求回归“俄罗斯母亲”的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居民,也许都是理直气壮的。面对不同人的正义,只能以规则来调和,而主权准则的一个功能就是定纷止争。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规则之前,谨慎和保守是更好的选择。否则,贸然摧毁二战后成熟的以主权准则为基石的国际法体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更加混乱的世界。
  资料来源:清华南都微信公共号,腾讯网,环球网,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俄罗斯的漫画形象为什么是熊?
  据日本Livedoor新闻网报道,俄罗斯驻日本大使馆“推特”主页上出现了一条火药味十足的推特《我等着你们的制裁》。
  推特画面上,一只身形硕大的灰熊倚着桌子站着,熊周围全部是俄罗斯特产:背后是核洲际导弹发射车,桌子上放着一瓶伏特加,桌旁立着巴拉莱卡琴和AK自动步枪,巴拉莱卡琴上还挂着一顶带五星的狗皮帽子,根据表情来看熊还在不停地喊:“喂!这就完了吗?”
  从此幅图片中,可以感觉到俄罗斯的强硬态度。那么,俄罗斯的漫画形象为什么是熊呢?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
  俄罗斯人对熊的偏爱反映直接反映在人名上,如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这个姓在俄语中就是“熊”的意思。熊的形象还反映在文学、绘画等艺术著作中,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家的一种象征。
  2017-2017 年中俄国家年的徽标是身披两国国旗的大熊猫和棕熊,2017 年索契冬奥会的吉祥物之一也选择了脖系绿色围巾的白熊。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的党徽也选择了棕熊形象,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都曾是该党的领导人。有意思的是,当今俄罗斯的地理版图也很像一只行走的熊。
  可以说在国际舞台上,熊已然代表着俄罗斯国家,“北极熊”“俄罗斯熊”等称谓成为我们北方邻居的代名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