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霸权,不止安全:俄罗斯核力量发展新特点[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
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其间展示了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其中“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战略核力量的代表压轴出场,将整个阅兵仪式推向高潮。随着冷战结束,核大战的阴霾逐渐散去,然而核武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纵观历次美俄博弈,刀光剑影间总是少不了“核”身影。乌克兰危机一年多以来,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又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推陈出新――“老三件”到“新三角” 长期以来,“德尔塔”级战略核潜艇、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图-95战略轰炸机作为海陆空基战略核力量的代表,坚定地支撑着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可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外界对这个砝码到底有多重产生了怀疑。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核力量建设。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虽遭受重创,但仍保持了对战略核力量的高投入,时至今日俄罗斯核力量的“新三角”已初具雏形。 首先,海基战略核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俄海军第五代核动力潜艇的标志,“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凝聚了几十年来苏/俄在潜艇制造技术上的精髓,在静音、隐身、载弹量、电子系统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的陆续服役将为水下战略力量的平衡提供关键性的补充。乌克兰危机后,俄语专业论文,俄海军一举装备了两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同时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五艘“北风之神”的建造。加上此前列装的“亚森”级攻击核潜艇,2017年,俄海军接收的核潜艇数量刷新了苏联解体以来的峰值。 其次,战略导弹的亮相也引人注目。从俄罗斯《导报》2017年10月3日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俄可使用的核弹头数目历史性地反超美一枚。运载工具也继承了射程远、威力大、突防能力强等优点。乌克兰危机后,俄对“亚尔斯”和“边界”导弹进行了多轮试射,均取得较好成绩。此举标志着俄第五代重型洲际导弹走向了成熟,新旧搭配更为丰富,数量结构趋于合理。与之相对应,随着“和平卫士”洲际导弹在2017年全部退出现役,美国唯有对“民兵-3”不断地改造升级来维系其陆基核力量,未免略显单薄。 最后,适度发展空基核力量。俄罗斯对现役的图-95M3、图-160战略轰炸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安装了新的雷达与导航系统,机载导弹也升级为Kh-555、Kh-102。为了尽快弥补空基的短板,新一代飞翼式亚音速隐形战机PAK-DA的研发也被提上了日程。尽管北约决定对俄实施严厉的军工产品输出制裁,意在拖延甚至摧毁俄军备现代化的进程,但事实表明,俄核力量受到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俄军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依旧得到全方位的升级。 出镜频繁――核元素和核符号 威慑理论认为,要形成威慑不但要拥有充足、可靠的核打击力量和使用这种力量的决心,更要使潜在的敌人意识到这种能力的可怕之处。由此看来,核不仅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俄国家安全战略的标识符。乌克兰危机后,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军事演习和军事部署正是旨在凸显核的符号地位。 军队搭台,核唱主角。2017年4月底,北约高调宣布战机进驻波罗的海,兵临城下,咄咄逼人。作为回应,普京和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国元首亲自坐镇指挥中心,集结各国精兵,海、陆、空基核力量同时出动,模拟了受到打击后如何进行大规模核报复。同时,核触角再一次伸向敏感地区。西北方向:桥头堡加里宁格勒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该导弹精度高且突防能力极强,加上加里宁格勒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覆盖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全境,增程后甚至可以打到西欧;西南方向:俄外长拉夫罗夫宣称“克里米亚成为拥核国家的一部分”,明确将克里米亚纳入核保护伞下。与之呼应,俄罗斯全球巡航吹响了远征的号角。虽说俄海军早在2017年就宣布潜艇编队开始全球巡航,但限于军力,局限较强,难免名不副实。随着“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服役,底气十足的俄海军再一次明确恢复自1989年停止的核潜艇远洋巡航,此次将深入南半球,范围包括各洲近岸。这一系列举动并非习惯性的“肌肉秀”那么简单,普京牵头、政要跟进、军演造势、媒体响应,核威慑以这样的方式层层放大,俄语论文范文,形成了显著的音叉效应,让西方国家深切感受到“北极熊”的“利爪钢牙”,最终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旧瓶新酒――“硬通货”加巧实力 北约利用自身优势全方位地打压俄罗斯,但俄也找准对手的痛点,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非对称回应”来化解这种压力,进而实现其国家利益。我们可以看到,在乌克兰危机中,由于俄拥有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核力量,西方国家才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迫使一向傲慢的美国人不得不倾听俄罗斯的声音。这也最终决定了东欧平原上的这场角力在两个不同的力量维度上展开,一方加大经济制裁,政治打压,军事围堵;另一方大秀“核肌肉”,挥舞“核大棒”。这种不对称的对抗使得俄与北约之间的缠斗旷日持久。 核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威慑,巧用核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日前在“俄罗斯第一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之路》,通过访谈的方式披露了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当时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乌政府军约两万人,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这支武装力量成了俄罗斯破题的关键。为了吸引西方情报人员的注意最终实现瞒天过海,俄罗斯在北极和乌拉尔地区展开军事演习,频繁对战略核力量进行调度。当西方国家绞尽脑汁地猜测俄战略意图而不得其解时,却发现克里米亚的街头一夜之间冒出了不计其数的“小绿人”(实为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员和特种部队人员)。在“小绿人”的帮助下,亲俄分子迅速控制了政府机构和交通枢纽,在克里米亚实现了由民意向实力的关键转化,一举破解了俄在乌克兰进退失据的难题,扳回了重要的一局。 刚中带柔――进三步与退半步 一年多来,西方与克里姆林宫之间的弦始终紧绷着,猜忌、威胁、相互指责,从黑海到波罗的海,双方对着搞军演。可擦枪未必一定意味着走火,剑拔弩张间仍不失弹性。斗而不破将成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常态,避免大规模武装冲突应是博弈的基本底线。 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认识到武力强迫他国依附的代价是昂贵的,穷兵黩武不但无法有效确保国家安全,更有可能使国家陷入动荡。虽然俄罗斯不厌其烦地炫耀着核力量,但其背后仍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作为柔道高手的普京深谙刚柔并济之道,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支持乌东部民间武装,全方位展示了核力量的威力和使用决心,一路高歌猛进。但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寻找恰当的切入点,适时地“服软”,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去年在索契举行的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普京讲话称,俄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不追求超级大国角色,更不打算重建帝国。此前,选择图-95而非最先进的图-160逼近英国领空、巡视波罗的海,其本身就透露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象征性的抗议要大于实质上的威胁。此外,备受关注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在核武器的使用条件方面继承了2017年版的表述,保留了首先发起核打击和多种条件下进行核还击的权利。但从深层略论,俄罗斯的“核遏制”战略仍是防御性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无奈的自保手段。所以,俄罗斯虽然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但俄还是坚守住了俄美2017年签署的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成果,意在为今后的斡旋留下更大的余地。 本世纪的前十年,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划出一道向上的弧线,可2017年成为了一个拐点。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在低潮时更要布局未来。由于惯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核力量仍是俄罗斯的重点。可历史的唱片不仅要有A面进行曲般的冲锋突围,也要有B面的细腻解说作为补充。俄罗斯要想真正实现国家的复兴,仅仅依靠核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软硬结合、全面发展才是实现国家利益更为理性的方式。乌克兰危机仍在发酵,俄罗斯也在为新一轮的角力积蓄力量。 (作者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探讨中心探讨人员)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