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城市战而生俄罗斯BMPT―72新型坦克支援车[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在2017年于下塔吉尔举办的俄罗斯武器博览会(RAE)上,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设计局终于揭开了传闻中其新研制的BMPT-72型坦克支援车的神秘面纱。该型车辆因沿袭自被称为“终结者”的BMPT坦克支援车,因此也获得了“终结者”2的绰号。但它与第一代BMPT车辆不同,2017年下线的BMPT装甲车虽然由T-72主战坦克改装而来,但它几乎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装甲车而开发,可以说是T-72坦克生产线的副产品;而新近露面的BMPT 72虽然重新优化了设计,但并非直接由生产线上驶下,而是由退役的T-72平台改装而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据估计,全球仍有超过2万辆T 72坦克在各国军队服役,以其为平台改装成BMPT-72不失为继续发挥其威力的选择,而且这也是最具效费比的选择。BMPT型坦克支援车的出现,为城市作战引入了一种新的战斗支援概念。事实上,BMPT装甲车源于上世纪俄罗斯军队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惨痛的城市战斗经历。
  研制背景
  提及BMPT一72坦克支援车,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2017年进入俄军服役的BMPT坦克支援车。BMPT坦克支援车的研发可追溯到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当时骄傲轻敌的俄军一路猛进,进抵格罗兹尼后组织了一系列城市进攻战斗,但是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战备松懈、军队训练水平低下,加之攻城战术组织不当,俄军在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和装备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战果,最终以俄罗斯政府军惨胜而结束。俄军之所以会陷入在格罗兹尼的残酷巷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甲车辆在巷战中既没有得到持续的火力掩护、缺乏空中支持,而且,俄军步、坦协同攻击编队面对灵活的车臣武装,既缺乏随时应对高楼火力点的直射火力支援,其主战装甲车也极易遭受居高临下的车臣武装以RPG火箭弹对其车顶薄弱装甲的毁伤。例如,俄军在格罗兹尼战斗中对敌方隐藏于街巷建筑楼层中火力点的应急手段,是用自行高射机枪或步兵战车上的机枪扫射,然而这种缺乏类似主战坦克装甲防护的移动平台很容易被敌方摧毁。因此,战后痛定思痛的俄军决定研发一种专门应对城市战环境的装甲车辆,以防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悲剧重演。
  俄军对此类城市战装甲车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必须能跟随坦克战斗编队进入复杂的城市战场,它应兼顾高防护性和灵活的火力,既能弥补与坦克配合作战的步兵的低防护性,又能发挥出步兵灵活快速的反击火力。因此,乌拉尔运输机械设计局以当时俄军广泛装备的T-72坦克为基础,借用其底盘的优异机动性和高装甲防护性能,最终研发出BMPT坦克支援车。由于其强大的火力,以及作为支援坦克及步兵遂行城市作战行动的战场定位,因而也被俄军称为“死亡联合收割机”。根据俄军的战术构想,城市战中使用的BMPT与主战坦克的比例是2:1,也就是说2辆BMPT坦克支援车掩护、支援l辆坦克。而在宽阔地区作战,这个比例则为1:2,由1辆BMPT坦克支援车协助2辆坦克作战。此比例是根据俄军战后对格罗兹尼城市作战进行大量战术略论而得出,其核心是车辆战斗编队应能随时在第一时间应对多个不同高度(比如地面与房屋楼顶)的软、硬目标。在城市战斗中,与坦克协同作战的支援车辆,以其快速反应的火力缓解坦克的火力打击负担,如此,坦克就能更为专注地应对敌军的重型或坚固火力。
  作为世界性的难题,俄语论文范文,并非只有俄罗斯人遭遇了城市巷战的难题。其冷战期间的对手美国陆军甚至在俄军发动第一次车臣战争之前,就于1993年10月经历了苦涩的摩加迪沙巷战(好莱坞电影《黑鹰坠落》所展现的便是当时的情况)。所幸,美国并未像俄军在格罗兹尼的街区丢下数千具尸体后才意识到城市战的残酷,但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为应付常规战争的装甲车辆已不适应未来城市战场对陆军的要求。
  9.11事件后,俄语论文,美军全力以赴投入伊、阿反恐战场,特别是在攻占巴格达后,同样也陷入了以城市为主战场的反叛乱行动泥淖。为了应对城市战场复杂的环境、敌方灵活高流动性的火力小组,美军初期采取的办法是加强“悍马”车、M2/M3系列步战车的装甲防护(包括防火箭弹的栅栏防护层、车体本身装甲的防弹性能等);后期,随着陆军轻型化装备的研制初见成效,以“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平台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城市战主战车辆的角色。“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本身防护虽弱于主战坦克,但具备较轻的自重(3011屯级)和快速灵敏的反应火力,此系列装甲车普遍配备了搭载中小口径机枪(炮)的遥控武器站,火力指向迅速灵活,便于与步兵、坦克等兵种协同作战。战争后期,一些车辆更加强了主动防护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对RPG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的防御能力。
  相较而言,俄罗斯应对城市巷战的办法更为传统,由于不像美军那样对此类车辆的自重有严苛的要求,例如,美军启动陆军轻型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提升陆军部队的全球部署、全球反应所需的快速战略投送性。因此,BMPT直接以T-72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其防护能力媲美世界大部分主战坦克,而且还可加挂附加装甲进一步提升抗打击的能力。
  继承T-72坦克的强劲动力和防护力
  BMPT-72坦克支援车自重44吨,因优化了结构并换用了轻量级的模块化装甲,比其上一代BMPT坦克支援车减轻了4吨。车全长7.2米,宽3.59米,高约2米。囚车体内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因此乘员组也从上代战车的5人降至3人。车辆的动力舱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位置,其动力舱后是乘员舱。动力系统仍标配T-72坦克的B84MC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850马力,用户也可根据需求改装B92C2型发动机,后者的输出功率增加至1000马力。两者都属于呈V型排列的12缸液冷柴油发动机,其主要区别在于战场的可维护性。B92C2型发动机附有一套离心式涡轮增压装置,因此体积更大,在野战条件下更换维修时比B84MC型发动机更为耗时。车辆仍沿用T一72坦克原型的扭杆式悬挂系统,两侧履带各有6个负重轮,托带轮位于车体前侧,传动轮位于后侧。车体减振装置安装在第1、第2和第6负重轮处,其传动系统拥有7个前进档、1个倒档。   由于其马力强劲,加之自重又略有降低,因此即便在使用功率较小的B84MC型柴油发动机时,公路行驶速度也能达到6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约为500千米。机动性方面,BMPT-72可跨越850毫米高的垂直墙、跨越2.8米宽的壕沟,可在无准备情况下涉水1.2米深,加装进排气管后(耗时约15分钟)可涉水深度约1.8米,在加装更复杂的通气管后,涉水深度可达5米。
  防护性方面,该型装甲车继承自T-72车体,因此其基础车体的防护能力已较强,车体正面部分由带固定式动力防护系统的聚合装甲防护,动力装甲防护箱沿车体投影装配,尾部则有格栅状反聚合装甲档板。如需更强的防护能力还可为车体四周加装反应装甲。在下塔吉尔武器展展出的BMPT-72样车就周身披挂了反应装甲。为强化车体和炮塔后部对RPG火箭弹的防护能力,这两个部位虽然基础装甲较薄弱,但除了加附反应装甲外,其外围还加装有一圈栅栏反火箭弹网格。此外,该车还配备烟幕掩护系统,用以对抗敌方激光制导弹药和激光测距装置。6具烟幕弹发射器安装在炮塔两侧,当车体上的传感器感应到敌方激光设备对其照射后,即可启动烟幕发射装置。为了应对来自街区两侧楼层从上部对车辆的打击,车辆上部较突出的炮塔模块也采用特别的防护方法,包括并列2联装导弹外部的防护套。炮塔上搭载武器的射界范围为-5~/25度,同时此电动炮塔的反应速度也较快,能迅速转换射向,确保先发制敌。
  为适应城市战环境,BMPT-72也保持了大多数俄制装甲车的特色,其车体前部还可安装一套推土铲(装卸可在1、2分钟内完成),以用于排雷或清除行进中的障碍。
  注重多样化目标打击能力
  BMPT-72坦克支援车具有极为高效的火力、高水平的防护性能及优异的机动性能。正如第一代BMPT坦克支援车那样,BMPT-72在设计时所打击的目标极为广泛,包括敌方坦克、步兵战车和各型装甲车辆。此外,步兵以及无装甲防护的战斗人员都是其打击的对象。
  与上一代战车相比,BMPT-72坦克支援车最大的改进在于重新设计了其电动式遥控炮塔,整个炮塔的外形极具前卫色彩,其外观轮廓低矮,同时其两侧导弹的防护套也为其搭载弹药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炮塔中间位置布置2门并列的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在炮塔两侧分别配置2具两联装ATAKA-T型导弹系统,其导弹可搭载两种战斗部,空心装药穿甲战斗部和高爆反混凝土战斗部。如此搭载主要是考虑到城市战环境中可能遭遇的多样化目标,因此BMPT-72坦克支援车配备了同时应对软、硬目标的武器系统。其中,用于杀伤硬目标的武器系统是4具采用激光制导的最新改型ATAKA-T型多用途导弹,该导弹不仅威力强大,而且也适用于打击多种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地面掩体、甚至空中直升机,攻击地面目标时最大射程达到6千米。而用于攻击装甲车等防护性能较弱的目标时,则使用2门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它们并列地安装在遥控炮塔上。此型机炮各备弹850发,采用双向供弹机制,两条输弹槽分别装填多种不同弹种,包括高爆燃烧预制碎片弹(HEF-I)、穿甲曳光弹(AP-T)、脱壳穿甲曳光弹(APDS)等,炮长可根据目标性质随时选用不同弹种。2A42机关炮具有两种全自动射速,低射速为200~300发/分,高射速为950发/分。打击轻型装甲车等地面装甲硬目标时的有效射程为1.5千米,而攻击地面软目标时的有效射程为2.5千米,它也可用于对近距离低空目标实施射击。
  炮塔顶部右侧是一套柱型车长多光谱全景式瞄准具,左侧后桅杆式装置则是其激光照射器,用于为导弹提供照射指示。对比前后两代BMPT可看出,BMPT.72炮塔两侧的外观变化极为明显,导弹系统以并列两联装的方式置于一套防护套内,既便于保护导弹免遭轻武器射击的作用,又利于保持车身较低矮的轮廓,而之前BMPT装甲车的导弹则采用高低堆叠配置在炮塔两侧,加之炮塔右侧的柱形车长传感器也较高大。
  为控制整车成本,BMPT-72虽沿用了上一代车辆的观瞄及火控系统,其性能也有所提升。炮长和车长的操控系统具有独立视野,能够融合车身搭载多种传感器通道(如利用车长全景式瞄准具信道可探测5千米处的目标、利用热像仪信道则可探测3.5千米处的目标),例如全景式瞄准具和热像仪的观察情况,同时亦能控制激光照射装置,这些信息都可在车长和炮长操作位置的多功能显示器中显示。车辆搭载的热像仪能在夜晚或恶劣气候(如大雪、暴雨、浓雾)下保持7000米的视野。
  要注意的是,上一代BMPT装甲车驾驶舱左右的两门AGS~17D型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在BMPT-72车辆上已被取消。设计团队考虑到,榴弹发射器虽然是打击敌方中、近距离火力支援人员及无装甲目标的有力武器,但此武器并非遥控发射,必须由乘员组人员操作,在整个乘组降为3人的情况下,已无存在的必要。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