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至极的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因世界第一的石油储量和产销量而为世人广知。但除了金钱、劳工、商品等能为其带来利益和便利的东西之外,这个依靠向全世界输出石油而获得巨大财富的石油王国,却似乎并不愿接受任何外来事物。即便是前去消费的各国游客,在这个保守的伊斯兰国度也一样被冷落,甚至排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沙特阿拉伯的国名取自于王国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在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的确,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是个物质生活十分幸福的国家,但对慕名而至的各国游客而言,这里的旅游设施几乎是 “一片荒凉的沙漠”。
  从旅游的角度看,沙特阿拉伯绝对不是一个适合游客前往的国家。不仅该国本身没有什么可供参观的旅游景点,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旅游服务机构,甚至连一张地图都没有!习惯于走出机场前先在机场旅游咨询中心找一张所在国、所在市地图的旅游者,在沙特阿拉伯就要吃闭门羹了。机场的工作人员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I(我)”这个词,自然更不可能有你要找的这个咨询台了。
  没有地图就等于两眼一抹黑的游客,阿拉伯语论文范文,走出机场也找不到机场巴士。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就只能静等当地正规出租车或“黑车”司机宰了。因为那里的出租车一律不计程打表,任凭司机大概齐要价,由于你根本不知道到底相距多少公里,所以也就别斗智斗勇地跟司机砍价了,要多少给多少罢了。
  沙特阿拉伯所有的城市市区,至少是包括首都利雅得、第二大城市吉达、第三大城市达曼以及塔伊夫、胡富夫等在内的重要城市都没有公共交通。同时,也没有摩托车或人力车,出租车是惟一的选择。而出租车要价伸缩性极大,如果是遇到外国人,免不了格外以翻倍的价格优待一下。富足的本国人极少开出租车,绝大多数出租司机都是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劳师远征而来。
  空荡荡的景区没有什么游客光顾,更不可能有等客的车辆。想搭乘一辆过路顺风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去远离市区的景点必须包车,否则有来无回。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所有景区都是免费参观,而且即使免费,也不用担心游客爆满。无论什么时间段,可能都是你一个人的专场。
  在沙特阿拉伯全境,外国人的确很多,但那都是来自周边贫困国家的劳工。至于在世界各个角落无孔不入的西方游客,在沙特阿拉伯几乎看不到。惟一一次看见一个小型的新西兰旅游团,四五个金发碧眼的西方妇女也只好入乡随俗地一袭黑袍。不过,她们并没有被彻底同化,没有用黑纱将面部全部遮挡。
  所有的城市,无论大小,都找不到城市的地图。通常各国的高档酒店都会备有城市地图,但沙特阿拉伯属于例外。在沙特阿拉伯的城市街巷游走,只能凭感觉与经验。或许找一个制高点爬上去望一番,再决定下一步的路在何方。
  与政教分离的土耳其等其他伊斯兰国家不同,同为伊斯兰教的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以《古兰经》为执法依据的宗教高于一切的国家。王室家族控制着整个国家,禁止任何政党存在,至高无上的王室说一不二。
  尽管阿拉伯世界许多国家也是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国,比如海湾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以及阿联酋等,但是以教规的名义如此苛求国民的国家,只此一家。
  自恃拥有麦加与麦地那两大伊斯兰教圣地,沙特阿拉伯关于非穆斯林采取了严厉的排他政策。只要不是朝觐的穆斯林,任何人休想靠近麦加或麦地那,更不要说看看那两个气势恢宏的著名清真寺了。去往圣地的路上就有警察设卡拦截盘查过往的所有车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圣地,外人不能靠近。但教规,外人有时候却不得不被迫遵守。比如清真寺一天五次的祈祷,只要恰逢此刻,所有的出租车就自觉停驶,司机立刻奔向附近的清真寺。更让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商店、餐馆也几乎(非穆斯林教的印度人商店除外)一律临时性关门歇业,店主都急忙去做祈祷。于是,在那一刻,满大街都站着从商店逐出来的非穆斯林南亚人。
  在大型购物中心的显要位置,还特意辟出一大块地方,专门铺上两大块地毯用于祷告。时间一到,男子在前、 妇女在后,听到集合令一样的穆斯林,纷纷快速聚集在地毯上,虔诚地跪下顶礼膜拜。购物中心里的所有店铺,能够营业的也所剩无几。
  在繁华商业区也铺有露天的祷告用地毯。雷打不动的宗教仪式开始时,穆斯林庄严地在上面做祈祷,其余时间这块地毯便成为休闲的最佳场所。许多明显不是穆斯林的南亚、东南亚人,如尼泊尔、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劳工,就那么坦然地有说有笑地席地而坐。
  在穆斯林世界里,沙特阿拉伯的禁忌比伊朗还要多。抽烟、饮酒、乃至唱歌跳舞,都被视为是堕落的表现、犯罪的开始。所有的餐馆和饭店都不供应酒类饮料,据说违者轻则当众鞭打80大板,重则枭首示众。
  这个逊尼派的穆斯林国家,还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禁止上演电影的国家。但好笑的是,尽管全国没有一家电影院,阿拉伯语论文题目,但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支着卫星天线。商店里的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以及手机等所有能够“摄制和绘画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现代电子产品一应俱全。
  同阿联酋、卡塔尔等盛产石油的其他海湾国家一样,在沙特阿拉伯的各个城市,也是外籍劳工的天下。沿街擦车的、酒店服务生、出租车司机……所有脏活累活几乎全由外籍劳工包干。
  这些外籍劳工的来源较为集中,70%来自南亚、东南亚,30%来自周边贫困的阿拉伯邻国。其中以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依次为最多。周边地区以也门、埃及、苏丹、约旦、索马里、吉布提等阿拉伯国家及非洲之角的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为主。
  外籍劳工的就业也大致有些规律:印度人、菲律宾人就业呈多元化选择,孟加拉人几乎都分布在酒店服务生的岗位,巴基斯坦人把持着出租车行业,埃及人与也门人主要是在商场上拼搏,索马里人几乎包揽了擦洗车业务……
  因此走在街头,很少能够看到沙特阿拉伯的土著居民,满眼都是肤色与服装同样黝黑的南亚人面孔。巴基斯坦人虽然也喜欢穿长袍,但绝对不是当地人一尘不染的白袍,而是土黄、浅灰、深蓝等颜色的长袍。而属于阿拉伯面孔的,则多半是同宗同种的也门人与埃及人。一袭白衣的沙特人,只能在汽车内或高档的商厦里看到。   印度的饮食,与普及到全中国的川菜一样,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沙特阿拉伯也不例外,到处都是弥散着洋葱、咖喱香味的印度餐馆。印度餐馆生意一直不错,因为南亚的劳工非常多,以至于总有恍惚重回到孟买或达卡的错觉。
  在印度、孟加拉常见的男性随地小便的现象,在沙特阿拉伯仅仅是有所收敛而已。沙特阿拉伯的城市虽然没有公共卫生间,但较大的商场都有免费开放的卫生间, 然而习惯成自然的南亚人往往趁人不备就地解决。
  然而同为印度人,他们在新加坡就会格外地遵守公共卫生,不敢轻易遗弃一片纸屑,为什么到了沙特阿拉伯,他们就会故态复萌呢?原来,沙特阿拉伯本国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经常看到路上有车辆随意朝窗外抛撒垃圾,还有的住店旅客,在开车抵达酒店时大搞车内卫生,将垃圾扫出车外后扬长而去。
  但无论是沙特阿拉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他们都有个共同点—脚下清一色的拖鞋!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驾车,无论在逛购物中心,还是海边散步,都是一双拖鞋走天下。
  长袍,特别是白色长袍,是沙特阿拉伯男人的标准装束。身材修长的年轻小伙子或心宽体胖的中年男人,他们各自头戴一块红色方格子方巾,用一个黑色圈紧紧扣住,迎着微风,脚踏一双拖鞋就急匆匆地南来北往。
  在紧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与麦地那的吉达市,有许多从世界各地赶来朝觐的穆斯林。他们除了照例是一双拖鞋外,白袍还变成了两条大块的白毛巾。一条作为裙子围在腰间,另一条则作为上衣一裹,这身行头的学名是“净服”。不见任何腰带或扣子,就这样从容地从四面八方向圣地飞来了。
  沙特阿拉伯人的确不喜欢被拍照,但是他们并不是不照相。街头的小照相馆并不少,橱窗里放大的广告彩照,一个个都是英俊的小伙子或可爱的男孩子。他们并不穿传统的阿拉伯长袍,而且发型也很时尚、新潮。
  实际上,如果你决心要拍摄纯正的当地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利雅得穆斯马克古堡前或波斯湾海边的林荫道上,你如果提出与他们合影的请求,基本不会遭到拒绝。甚至胡富夫火车站的铁路警察,在一个人执勤的时候,也可能破例网开一面让你拍照一次。
  当地小伙子们喜欢在黄昏前较为凉爽的时刻,聚集在一起踢足球。但来自南亚的劳工,则把祖国深爱的板球运动带进阿拉伯半岛。星期五是穆斯林国家的休息日,白天停止一切工作,他们就随便找个空地,因陋就简地打起了板球。
  不过,沙特阿拉伯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国家,尽管跟美国关系火热,但建筑物、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极少。根本没有考虑到外国游客的需要,或者以为来这里的人都会阿拉伯语呢。而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宾馆的房间号码标的是纯正阿拉伯文字,但提供给旅客的钥匙牌上写的却是阿拉伯数字,令人一头雾水。
  沙特阿拉伯地域广阔,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与航空,铁路系统很落后,只是从首都利雅得到东部达曼与胡富夫之间,才有一段几百公里长的铁路运输。但公共交通购票系统很先进,火车与汽车的购票一律实名制。
  沙特阿拉伯的公路系统非常发达,主要城市间都有高速公路。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高速公路没有一个收费站!路况好,车况也好,全新的奔驰大巴舒适宽敞,空调、卫生间等设备齐全。更让乘客感到满意的是,由于发车频率高,座位非常充裕,有时上座率还不足30%。
  火车的硬件设施也同样无可挑剔。车厢宽敞,每个座椅背面都有小桌板,并安装可供充电的插座。车上可以尽情上网、看书、写字,而且上座率不足50%。一路上有南亚服务人员推车出售饮料与食品,但他们都不声不响经过身边,绝对不会打扰乘客去执意推销。
  或许是油价便宜的缘故,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车票都极为低廉,起码比中国同等距离的车票便宜很多。而且更超值的是,买一张票却可以享受至少两个人的空间。
  但让人恼火的是,火车与汽车都没有一次能够准时、正点发车,推迟半小时属家常便饭。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有车票除了标明发车时间外,还无一例外地标明几点几分抵达目的地。
  让人感觉价格便宜的不仅仅是车票,还有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自然条件恶劣又加上工农业都欠发达,沙特阿拉伯所有的食品、生活用品全靠进口。但令人惊奇的是,绝大多数商品却比我们超市里国内自产自销的还便宜!
  令人放心的奶制品、熟食、饮料、水果以及蔬菜,哪一样都没有我们超市里的贵。所以,沙特人购物根本不看价格,拿起来就放进购物车。面包货架上的一袋七张装的阿拉伯大饼,差不多等于白送,每袋仅1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7元。当然这种“免费大饼”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南亚劳工们。
  在伊朗,妇女必须披带黑头巾,当时感觉这个国家很另类。但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比起波斯湾对面的沙特阿拉伯妇女,伊朗妇女真应该好好庆幸一番了。逛遍整个沙特阿拉伯全境,不曾看见一张妇女的脸庞,她们都被迫或自愿地用黑布把脸遮住了。
  崇尚自由的法国前一段颁布了一条法学--法国境内的妇女一律不许带面纱!理由是,这不人道的教规违反了妇女自愿准则。其实,哪怕是沙特阿拉伯邻国,虽然也同为封建王国,巴林、卡塔尔等国都没有如此极端的规定。
  沙特阿拉伯的大街上,基本见不到什么本国人,当然更看不到沙特阿拉伯妇女了。她们更多出现在购物中心或海滩边。购物中心似乎是沙特阿拉伯妇女的天堂,这些黑衣妇女一般不跟丈夫,而是与姐妹们三三俩俩地如幽灵般四处游走。
  除了外形有高低胖瘦之分,这些黑衣女子几乎千人一面。走近时才发现:她们中很多人都带着白框眼镜,透过镜片,她们美丽的大眼睛都目不斜视地直奔商品。好端端的脸上非要蒙上黑布,不麻烦吗?有一次在酒店的餐厅,看到一位妇女吃早餐,每送嘴里一口食物都先要轻轻掀起布帘,然后再放下、再掀起、再放下……
  公共交通也是男女有别。火车有妇女或家庭的专用车厢,客运长途车则是前半部为妇女、家庭专区,单身男性一律坐后半部。还有的商场也是黑衣妇女的天下,不允许单身男性进入,除非携带配偶。异性的任何近距离接触,在沙特阿拉伯都是不可逾越的雷池。
  然而,在这个教规严厉、对人控制过多的国家,也同样涌进了互联网。一般的宾馆、酒店基本都有WIFI,而且对网络没有限制。网络的渗透加速着沙特阿拉伯与外界的联系,事实上沙特阿拉伯妇女争取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已经在缓慢地展开。
  尽管沙特阿拉伯的妇女个个黑衣蒙面,但市场上的女士服装却同其他国家一样姹紫嫣红、缤纷绚丽。这么漂亮的服装有销路吗?有!当然有,而且非常好,原来爱美的沙特女人纷纷买回去在家里穿。能够欣赏俏美人的只能是自己的丈夫与孩子。
  本·拉登虽然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但拉登家族出资兴建的地标性建筑阿拉·菲沙利亚塔却屹立在首都利雅得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利雅得主干道上有两个世界闻名的地标性建筑:一个是阿拉伯世界最富有的王子之一瓦利德出资的大手笔—国王大厦;另一个就是国王大厦不远处的阿拉·菲沙利亚塔。
  这座气势恢宏的综合性大楼,集办公、购物、休闲、餐饮于一身,顶层的旋转餐厅,可以品尝到从阿拉伯风味到法国大餐的各国美食。
  比起这些新城内超豪华的现代化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平民小巷才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特别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吉达古城。吉达显然不准备对古巷的房屋进行“保护性拆除“,任由其风吹雨打。每一条悠长弯曲的小巷,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地标性建筑”,两旁大体都是呈米黄色的房屋,因此时时因难以分辨而陷入迷茫。不过,每每迷失在古老的阿拉伯小巷时,却不仅没有慌张沮丧,反而感觉非常惬意。
  穿行在店铺连成一片的商业街区时,卖香水的小贩表现得尤其积极主动。为了造成既成事实,他们手持香水瓶随时对准路人的衣袖就猛喷一下,然后快速地告诉你这款香水的香型、特点、价格以及附加其他的优惠方法。你如果不想买,尽可以摇摇头带着一身香味扬长而去。当然,如果你对香水过敏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以后尽量躲着他们走。
  最后补充一句:沙特阿拉伯同其他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对以色列持敌视态度。如果你的护照上盖有以色列签证,那就不要以身试法了,办事没商量的海关人员肯定禁止你入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