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实践价值[阿拉伯语论文]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潮流派呈现"百家争鸣"之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潮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准确略论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对比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并略论其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准确略论国际形势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也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阿拉伯地区 民族社会主义 产生根源 实践价值 阿拉伯国家作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又是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参与国,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有深远作用,也对我国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 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正确略论原因有助于准确还原历史真相,了解当时国际国内因素,理性把握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1.外部因素 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霸权主义是其产生的重要推力。二战后,阿拉伯地区国家迎来独立解放高潮,众多国家纷纷独立。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阿拉伯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加紧在阿拉伯地区的新殖民扩张。为保持本国独立自主,这些国家选择选择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社会主义,以争取苏联援助来促进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时在阿以问题上,美国扶植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地区土地等资源,严重的刺激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苏联在世界的扩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拉力。苏联经过二战洗礼,“拥有了远远超过美国以外任何国家的巨大优势”[1],国际作用力与日俱增,为与美国争夺“生存空间”提供可能。同时苏联强大的宣传机构和显著的建设成就,以及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时取得的成就,使一些阿拉伯国家迫切希望借助苏联以维持独立自主。 两极格局为其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外部环境。阿拉伯地区地处美苏两极战略空间的过渡地带,使两国不敢贸然干涉别国内政,使阿拉伯国家有机会独立自主进行国家建设。苏联直接出兵干涉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却对南斯拉夫明目张胆的脱离第三国际组织无可奈何。在两极的战略线上,两国都很谨慎。 2.内部因素 内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影响。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根本原因要从该地区自身情况考虑。 阿拉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互通性是其产生的关键。伊斯兰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亨廷顿划分世界三个重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缺少兼容性而成为文明冲突的主要起源地。阿拉伯地区文化能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与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和科学性密切相关。 加入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为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它们是两极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第三种力量,是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2],使阿拉伯国家能在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上谋求自身发展。这样能摆脱美国的制裁和苏联的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阿拉伯人民积极探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阿拉伯地区有异于西方和苏联的特点,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或苏联模式,而要根据本民族人民的选择去制定方针政策。从根本上说,选择民族社会主义是阿拉伯地区人民根据自身特点,理性做出的选择。 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影响下,经过阿拉伯人民“扬弃”的理性选择。 二、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很多不同,合理略论这些异同有利于认清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目标不同。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侧重民族主义,“把阿拉伯民族的统一看成是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灵魂和首要任务”[3],目的着眼于阿拉伯民族地区,以阿拉伯民族复兴为主要目标。而科学社会主义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解放和发展,阿拉伯语论文网站,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目的是从社会主义逐步走向共产主义跨入无阶级社会。 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不同。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目标是追求本民族的复兴,提出“阿拉伯的统一高于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实现阿拉伯民族复兴的手段而不是目标。而科学社会主义是把社会主义看成是无产阶级通过自身努力、革命而实现的近期目标,将其看成通往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 思想基础不同。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长期受伊斯兰文明作用,以伊斯兰教义为根本思想基础,以神学为精神支柱。对待马列主义则完全依据发展需要而变化,早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有可能使阿拉伯人的个人消失而抵制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强调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财富。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列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将马列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思想依旧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例如中国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古巴以马蒂思想为指导的同时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 对待民族问题不同。两者虽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但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更强调阿拉伯民族的反犹思想。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强烈反犹思想可从历次中东战争可见一斑。而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思想是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促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还有助于我国警钟长鸣发展本国社会主义事业。 三、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及反思 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流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留给我们诸多反思。 1.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 首先,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产生,还是欧佩克组织的成立,都是对两极格局的重要挑战。随着资本主义阵营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依靠民族社会主义发展起来的阿拉伯国家成为美苏两极之外的重要力量,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格局的形成。 其次,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正确理论。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以另一种形态指导着阿拉伯人民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果。这既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重要作用。 再次,促进国际社会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前进。阿拉伯国家是石油的主要输出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重点,美国时刻想迫使阿拉伯国家政策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阿拉伯国家为追求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社会主义逐步壮大了和平力量,进而结成联盟反对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的代表力量,是反美的“急先锋”。 第四,促进了联合国发挥积极影响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联合国在建成初期一直受美国控制,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并使重要和平力量--中国被排除在外。随着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众多阿拉伯国家走上独立自强之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通过在联合国大会的多数表决票,做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反映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愿望的决议”[4]。使联合国能够代表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就是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的。 最后,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阿拉伯人民经过二战的洗礼选择了民族社会主义,促进了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社会稳定,扩大了独立自主的国际作用力。在阿拉伯联盟和欧佩克组织的领导下,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维护了阿拉伯人民的利益。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进步,为其他国家进行民族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政治、经济提供了经验。这些国家取得的成就“大概就是在有些人宣告民族社会主义终结之后,查韦斯、莫拉莱斯等人前赴后继地实行自己的民族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吧”[5]。 2.对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的理性反思 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在给阿拉伯国家带来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的同时,也给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带来无法回避的困难,这虽有美国对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封锁制裁和历次中东战争的破坏等原因。但真正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因素。 一些阿拉伯国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急切的想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严重脱离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和实施过左的政策,结果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周边局势紧张,而且使他们越来越穷甚至政权垮台。阿拉伯一些国家和地区没能实现原有计划,根本原因是那些国家和地区还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恩格斯在1894年为《论俄国社会问题》所写的跋中的论述可以阐明阿拉伯一些国家和地区探究社会主义受到挫折的原因,他提出:“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以及与之俱来的以公社管理的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这就是俄国公社上升到同样的发展阶段必需的先决条件”[6]。 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所探究的道路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要与本国的民族主义相结合,“民族主义高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灵魂,社会主义是躯体”,认为宗教在社会上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思想被认为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原则。在强调民族主义的情况下,它的目标、方针、手段以及思想基础等方面都与科学社会主义差别较大,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不成熟的,所以很难在建设社会主义时取得突出成就,阿拉伯语专业论文,也未必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最终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探究社会主义时严重受挫。 阿拉伯国家或地区探究民族社会主义的挫折是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在以上主要原因的影响下,使得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既不能取得预想结果,也不能在苏东剧变后坚持制度自信。 无论是苏联和东欧国家探究社会主义的失败,还是阿拉伯国家或地区探究社会主义的受挫,都不能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那不过是探究社会主义时其中某种模式的一种挫折。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阿拉伯民族社会主义取得的突出成就,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探究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坚持长远理想。 参考文献: [1]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19. [2][4]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7,128. [3][5]徐崇温.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307,33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00.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