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7年12月17日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以来,西亚北非各国由于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政府的合理解决,从而引发了民众积怨已久的愤懑。民众要求推翻独裁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政治呼声从北非一直蔓延至整个中东地区。西方媒体将此次政治动荡称为“阿拉伯之春”。此次事件造成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四国的政权更迭,对阿尔及利亚、巴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地区甚至国际政治的格局。
可以看出的是,以民生问题为导火索所引发的此次政治地震,说明了西亚北非诸国民众对长期进行独裁统治的中东强人,其政治认同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在本国存在了几十年并试图通过世袭制存续下去的威权政体已不抱任何希望。这无疑是该地区民众自身政治价值观现代化的有力佐证。另外,西亚北非民众更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以信息、制度的流通与交换,最终成就了此次政治变迁。可以说,此次事件是当今世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典型范本。因此,以政治现代化理论的视角解读此次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发生原因、特征、以及前景走向,无疑对充实政治现代化理论,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政治改革的参考样板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亚北非 “阿拉伯之春” 政治现代化理论 政治动荡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绪论8-15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8-9 1.2 探讨综述9-13 1.3 创新点13-14 1.4 探讨措施14-15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涵15-24 2.1 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15-16 2.2 理论内涵16-22 2.2.1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17-18 2.2.2 政治参与规模的扩大和制度化程度的增强18-19 2.2.3 政治整合能力的增强19-20 2.2.4 政治结构的分化20-21 2.2.5 政治世俗化21-22 2.3 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目标22-24 第三章 西亚北非地区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4-30 3.1 殖民统治时期西亚北非政治现代化的起步阶段24-25 3.2 民族解放运动时期西亚北非政治现代化的突破阶段25-27 3.3 二战后至“阿拉伯之春”期间西亚北非政治现代化状况27-28 3.4 “阿拉伯之春”所折射出的西亚北非政治现代化发展现实28-30 第四章 政治现代化理论视角下西亚北非动荡局势的略论30-43 4.1 政治动荡的特征略论30-33 4.1.1 政治现代化角色的多元化与新生代化30-31 4.1.2 政治变革外源性与内发性相结合的特点31-32 4.1.3 社会变革急剧的跳跃性32 4.1.4 政治参与手段的网络化32-33 4.2 政治动荡的方式略论33-36 4.2.1 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的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33-34 4.2.2 以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为主34-35 4.2.3 多种因素相结合的干预方式35-36 4.3 政治动荡的原因略论36-43 4.3.1 威权统治下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与制度性基础薄弱36-38 4.3.2 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参与的发展程度失衡38-39 4.3.3 多重因素促使国家政治整合难以实现39-40 4.3.4 伊斯兰教对国家世俗化进程的作用40-41 4.3.5 外部力量对西亚北非地区政治现代化的作用41-43 第五章 “阿拉伯之春”后西亚北非地区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景43-49 5.1 在政治认同层面需要采取的方法43-44 5.1.1 民众对政治文化形成一定态度的一般过程43-44 5.1.2 西亚北非诸国新生政权实现对民众政治认同感的构建44 5.2 伊斯兰教与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世俗化44-46 5.2.1 社会动荡后伊斯兰教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44-45 5.2.2 促进伊斯兰教的政治思想变革45-46 5.3 发展适合西亚北非的政治现代化内容46-49 5.3.1 实现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构建46 5.3.2 建立健全政党制度以促进政治整合46-49 结语49-50 参考文献50-53 在学期间的探讨成果53-54 ,阿拉伯语论文网站,阿拉伯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