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后日本,形成了自民党长期执政的“1955年体制”。自民党成为探讨日本政党政治的必要课题。而党内派阀政治体制是日本自民党的最大特点。“1955年体制”随着1994年政治改革终结,日本政治走向两党制。自民党在政治改革后仍然保持了15年的长期执政。派阀政治延续至今。对派阀政治的探讨是了解日本政党政治、政府决策的关键。对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自民党派阀的系统略论,有助于正确把握党内派阀对日本政治、政党政策走向的作用。
为什么1994年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法没能实现预期目标,促使自民党内派阀组织解散?这是本... 引言:
政党政治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后日本,形成了自民党长期执政的“1955年体制”。自民党成为探讨日本政党政治的必要课题。而党内派阀政治体制是日本自民党的最大特点。“1955年体制”随着1994年政治改革终结,日本政治走向两党制。自民党在政治改革后仍然保持了15年的长期执政。派阀政治延续至今。对派阀政治的探讨是了解日本政党政治、政府决策的关键。对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自民党派阀的系统略论,有助于正确把握党内派阀对日本政治、政党政策走向的作用。
为什么1994年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法没能实现预期目标,促使自民党内派阀组织解散?这是本文拟研讨的主要问题。
本文采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略论范式,应用实证略论与统计略论的措施观察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自民党派阀政治的变化。在研讨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对自民党派阀政治作用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派阀间联系及其对党内民主的作用的讨论。
本文首先对新制度主义略论范式进行理论辨析,明确日本派阀政治的制度约束。随后对“1955年体制下”自民党派阀政治的产生、发展、影响与作用进行梳理,作为比较改革后自民党派阀政治变化的基础。派阀政治产生的主要制度因素,是众议院中选区单记非转让选举制度和自民党的总裁公选制。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前,派阀政治处于成熟时期。派阀在众议院选举、总裁选举和人事安排上发挥着重要影响。派阀超越党中央执行部,成为自民党党内运营的主体。但是,派阀政治也带来政治腐败、长老政治等许多政治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994年政治改革法案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众议院选举制度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加强对个人政治资金的限制,设立由政府提供的政党政治资金补助制度。政治改革试图通过削弱派阀在众议院选举和筹集政治资金方面的影响,降低派阀的对内约束力,促进政党中央集权,促使派阀解散。
本文通过对1996年第41届众议院选举至2017年第45届众议院选举前,日语论文网站,自民党派阀及人事安排的数据统计,归纳政治改革后派阀组织在规模和影响上的变化。1996年至2017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派阀成员在自民党众参两院议员中所占比例仍然保持在80%以上。派阀在领导人更替的过程中出现分化重组。中小派阀重新活跃。派阀在众议院选举和总裁选举中的职能明显削弱,对内约束力也因此降低。人事安排中,派阀均衡的准则被主流派阀和反主流派阀的竞争性分配准则取代,中小派阀在人事分配中获得的席位有所增加。派阀在人事分配中的重要性,受到总裁个人领导能力的制约。
本文进一步通过对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以个人身份参选的“造反派”和自民党候选人间选举竞争的结果进行个案略论,验证政治改革后,党中央众议院选举动员职能的变化。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农村选区“造反派”议员的胜利,说明政治改革对党中央众议院选举职能的强化是有局限性的。拥有固定支持层的有实力议员,仍然可以凭借个人实力实现连任。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制度约束对政党政治的作用在都市地区更为有效。
无论是众议院选举制度的变化,还是自民党内总裁选举制度的改革,都没有彻底消除派阀存在的条件。受到政治传统的作用,自民党议员在面对党内竞争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加入派阀组织。但是制度条件的变化,派阀对内约束力降低,使派阀的传统职能被削弱。派阀在众议院选举、总裁选举和人事分配中的职能,与总裁和党中央相比处于劣势。派阀间联系转向主流派阀与反主流派阀间的竞争。党内民主与党内决策形成以总裁为中心、以派阀为单位的竞争决策模式,有利于在党中央集权下的党内民主和政策创新。
政治制度的变革不仅作用着政党间联系,也同样使政党内部格局产生相应的变化。对自民党派阀政治的略论,有助于理解1994年日本政治改革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日本政治决策,也有助于了解民主党党内组织及其在民主党执政时期对党内决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