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发展探讨[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北约东扩,美日、美澳同盟的强化,印度的迅速崛起以及俄罗斯的再度崛起之势,世界呈现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政治局势,中国只有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才能形成一种针对西方国家的“软制衡”。而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通过古丝绸之路与阿拉伯国家开始了贸易、文化的交流,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逐步建立了传统的全天候友谊。就中国自身的发展来看,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短缺问题,包括中东在内的,有着丰富油气资源的阿拉伯国家,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应该重点合作的贸易伙伴。而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生活和生产用品需要进口,这些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可见二者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有着经济合作发展的强烈要求。 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极强的地缘经济价值,发挥“一路一带”的地缘优势,加强路、带国家间的多元合作,优势互补实现新时期的双赢,是中阿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阿拉伯语论文题目,在此背景下,研讨探讨中阿经贸合作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者们对核心区的中亚与中国经贸合作探讨较多,而对外环区的阿拉伯国家从地理学视角略论探讨的较少,本探讨试图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阿的合作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探讨背景及选题意义、探讨措施及思路和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介绍相应的理论支持,为下文的探讨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引入了本文探讨的大背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和意义,便于本探讨课题的开展。. 第四部分略论了中阿的发展历程及近况,近况中主要探讨合作发展的特征,合作贸易的主要商品,双方在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合作的重要领域和国家。 第五部分介绍中阿合作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干扰的因素等。 第六部分介绍了针对中阿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阿的进一步友好发展提供参考。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全文做出一个总的概括,并指出自己在整个探讨过程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 阿拉伯国家 合作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5;F138.4
【目录】:

摘要3-5

Abstract5-10

1 绪论10-14

1.1 探讨背景和选题意义10-11

1.1.1 探讨背景10-11

1.1.2 选题意义11

1.2 探讨措施及思路11-12

1.2.1 探讨措施11-12

1.2.2 探讨思路12

1.3 相关文献综述12-14

1.3.1 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献综述12-13

1.3.2 有关中阿合作的文献综述13-14

2 理论支持14-16

2.1 经济贸易理论14

2.1.1 比较优势理论14

2.1.2 要素禀赋理论14

2.2 经济地理理论14-16

2.2.1 区位理论14-15

2.2.2 新经济地理理论15-16

3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和意义16-20

3.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16-18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18-20

4 丝绸之路上的中阿合作发展历程及近况20-42

4.1 丝绸之路与中阿合作发展历程20-22

4.1.1 历史上的友好交往20

4.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关系20-21

4.1.3 新世纪的中阿关系21-22

4.2 中阿经贸合作的发展近况22-42

4.2.1 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特征22-25

4.2.2 中阿双边贸易构成互补25-29

4.2.3 中阿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9-33

4.2.4 中阿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33-37

4.2.5 中阿协作的主要战略伙伴国37-42

5 新形势下中阿合作面临的挑战42-46

5.1 美国因素的干扰42

5.2 阿拉伯国家自身因素带来的挑战42-43

5.3 中阿双方在合作中的地位面临的挑战43

5.4 西方媒体带来的负面作用43

5.5 贸易中产品的质量问题43-46

6 中阿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46-50

6.1 深化双方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加强了解,增进互信46

6.2 在以油气和矿产资源合作为主的基础上深化合作46

6.3 创建阿拉伯问题探讨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46-47

6.4 积极利用“中阿博览会”平台,推动双方的贸易发展47

6.5 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47

6.6 扩宽运输渠道,扩展双边贸易47-50

7 结语50-52

7.1 结论50

7.2 不足之处50-52

致谢52-54

参考文献54-5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5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