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探讨[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今天的阿拉伯地区(西亚北非),覆盖了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与中国同属世界三大古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交往,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自彼时起相互关系从未中断。双方在漫长的交往过程必然在各自古籍中留下记痕,从而形成彼此形象、印象的认知雏形,并随着时代发展渐次丰富充实。阿拉伯古籍中有关中国的记述数量非常之多,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和探讨,不仅是中阿关系史和中外关系史以及中西交通、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领域探讨的需要,也是加强中阿文明对话、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和促进双方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六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以史学作品为例探讨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的重要性及其学术价值、探讨措施和主要观点等;第一章:古代阿拉伯人与中国,以探讨“中国”与阿拉伯人的总体关系为主;第二章:传说中的中国起源和中国君主形象;第三章:外交与政治;第四章:军事与战争,主要略论怛逻斯之战等在中阿关系上产生重要作用的几次战役;第五章:贸易往来与司法民俗,主要论述双方经济贸易关系中前人少有提及的若干具体问题,以及民俗习惯等方面问题;第六章:对几个重要问题的考辨,以厘清吐蕃由也门人所建之讹传、唐王向阿拉伯人纳贡之真伪,及对有关郑和船队等阿拉伯重要史料等内容进行论证。 本文旨在通过以上论述证明:一.尽管早期阿拉伯人对中国的认知略显模糊,但总体而言,其史学作品中有关中国记载的基调和对中国总体形象的描绘是正面的。二.作为一个友好的“文化他者”,中国在阿拉伯史籍中的记载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当今中阿和睦关系的发展既是一种现实需求,也是双方历史交谊渊源的自然延续。三.阿拉伯史学作品中存在少量对于中国的失实记述和讹传,需要我们进行略论和评断。 本文试图通过发掘和考证阿拉伯史学作品中对于中国的记载,在作者自身进行探讨的同时,争取为我国相关学术探讨领域,提供阿拉伯原始文献中有关中国的新鲜资料,为我国学者从中发现和利用更多的中国文化资源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阿拉伯古籍 史学作品 中国探讨 中阿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37
【目录】:

致谢4-5

中文摘要5-8

绪论8-17

第一章 古代阿拉伯人与中国17-34

第一节:阿拉伯语“中国”一词的概念17-19

第二节:最早对于中国的记载19-22

第三节:丝绸之路、“中国之路”与“海商”22-25

第四节:以手工艺见长的民族25-28

第五节:“中国的”阿拉伯人和“华裔总督”28-34

第二章 传说中的中国起源与中国君主形象34-48

第一节:亚古比的记述34-36

第二节:麦斯欧迪的记述36-39

第三节:泰伯里等人的记述39-42

第四节:贤明的中国君主形象42-48

第三章 外交与政治48-63

第一节:外交往来记载48-52

第二节:“关防文书”与最早的“签证”52-55

第三节:伊嗣俟求唐救援的记载55-58

第四节:中国国王与亚历山大大帝媾和之传说58-63

第四章 军事与战争63-87

第一节:也门土伯尔攻入中国之讹传63-68

第二节:对中国的所谓“征服”68-74

第三节:怛逻斯之战74-79

第四节:喀喇汗高昌之战79-81

第五节:卡特万之战81-87

第五章 贸易往来与民俗习惯87-107

第一节:阿拉伯地区的主要贸易口岸87-92

第二节:来华经商的阿拉伯巨富92-94

第三节:阿拉伯地区的“中国商人”94-96

第四节:中阿贸易中的几种特殊商品96-99

第五节:中国人信奉的宗教99-102

第六节:司法条例与民俗习惯102-107

第六章 对几个重要问题的考辨107-140

第一节:对于郑和船队的一段重要史料107-112

第二节:对于“长城”的记载112-116

第三节:阿拉伯人最早对于中国的诗集116-120

第四节:造纸术西传中的中国女性120-126

第五节:唐王向阿拉伯人纳贡之真伪126-134

第六节:对于吐蕃为也门人所建之讹传134-140

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