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它是中、阿人民之间长期经济、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的纽带。伊斯兰教中国化是中国民族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特征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历史演变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是唐朝、宋朝、元朝,到明朝为止,中国先后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分别是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对各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产生了深刻作用。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成为各穆斯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充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二、“格底目”的思想来源“格底目”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古老”“陈旧”。“格底目”有别于门宦,区别是格底目基本上还保持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的宗教制度,普遍称为“老教”。格底目派分布于我国内地各省份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格底目属于逊尼派的一支,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各项功课。从唐朝到元朝这期间来华的穆斯林中也......(论文页数是:2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论文网站,阿拉伯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