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道堂: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者(2)[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马启西乃至以后的历辈教长都主张并实践宗教团体的发展顺应社会进步的理念。现任西道堂教长敏生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理念。他认为任何外来宗教文化都有一个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否则将失去存在的土壤而被淘汰,社会主义制度和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相适应的最根本的基础,至于世界观上存在的异同并不妨碍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认同和追求,宗教如果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宗教就不会发展。作为一个宗教教派的领头人有这种思想认识,必然作用到每个信教群众,从而统一了教派内部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认识,有了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西道堂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西道堂传统的经济活动,包括农、商、林、牧等方面,尤以商业经济最具特点。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是在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作用下,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地处藏族聚居区的状况,走出一条把宗教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后,西道堂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现在,西道堂经营的商业网点,遍布安多藏族聚居区,延伸到西藏的拉萨、昌都乃至历史上我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通商往来的口岸,杭州、兰州、格尔木等大中城市也设有商号,经营以藏族聚居区需要的商品为特色的商业贸易。古老的回藏贸易又得到新生,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拓宽,注入了新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内容。

  西道堂发展和变化的基本经验有3条:一是作为西道堂现任教长的敏生光,在领导群众办好教务的同时,大力提倡和劝导广大教民继承和发扬西道堂经商致富的好传统,大胆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摆脱终身务农一条路的困扰,以商补农,以副补农,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教长的倡导,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西道堂从上到下都有一个经济头脑的关键所在。二是用伊斯兰教义中穆斯林要团结、接济穷人为善行等要求规范信教群众,使一部分先经商而经济状况好转的群众,带动并具体帮助仍处于贫困的群众从事经商等经济活动,使他们也一步步走致富路,最终集体走向富裕。这是把宗教维系群众的纽带,从宗教生活伸展到经济生活的一种探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初步好效果。三是西道堂的经济活动,始终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临潭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坚定地开展以回藏贸易为中心,带动其他经营活动,既避免了经济发展中不切实际,盲目发展非所长之产业,造成大起大落,或者是根本就无法启动,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又为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藏族聚居区带进了商品经济意识,缓解了藏族群众对商品的需求,其意义不仅表现在价值规律方面。当然,西道堂经济的起步与发展,在社会大环境方面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西道堂的经济活动,虽然在形式上仅仅是一个宗教派别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从事的一定范围和作用的经济行为,但也可以说明,宗教派别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有使宗教繁荣的要求,也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而包括这些宗教团体在内的各种宗教、各个民族、各个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模式的发展,才能构成我国现代化大厦的最终建成。

  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是西道堂的一个优良传统,教长敏生光认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促进民族进步的根本,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符合伊斯兰教崇尚知识的教义要求,每个信教者理应身体力行地做好这件事。

  西道堂认为伊斯兰教是重视和提倡人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因此,西道堂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继承和弘扬伊斯兰教义中对于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有一个提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的认识。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其他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来说,这些做法和实践有着普遍的、现实的意义。西道堂重视教育的传统理念。一直延续下来,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发展。

  西道堂处于藏族聚居区,十分重视与当地的汉、藏等族人民保持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西道堂从创建至今,一直与当地以及甘南和安多地区的藏族、藏传佛教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西道堂长期行商于藏族地区,以守信誉和买卖公平的商业道德深得藏族牧民的信任,西道堂的经商者在千里草原畅通无阻,并经常得到藏族群众多方面的帮助。长期频繁的交往,以诚相待,阿拉伯语论文,进一步密切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西道堂与藏传佛教上层人士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特别是和拉卜楞寺历代嘉木样活佛和贡唐仓活佛,以及阿茫仓、十八囊欠的活佛等,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