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越南独弦琴《摇篮曲》[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独弦琴是中越共有的一件民族乐器,本文介绍越南独弦琴代表乐曲之一的《摇篮曲》,略论乐曲中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希望通过借鉴、探讨国外优秀的艺术著作,丰富我国独弦琴的表演艺术,使更多的群众喜欢和接受这件乐器,对促进我国独弦琴事业的发展增添微薄力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独弦琴 摇篮曲 微升音 微降音 一音多摇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一 越南独弦琴《摇篮曲》的产生背景
  越南是我国的邻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国基本相似,从汉朝时期开始直到近代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之前,藩属中国,它的文化深受我们传统文化的作用,它的音乐文化亦是如此。越南的古代音乐中的道教音乐、宫廷音乐中的雅乐源于中国;越南现在常用的民族乐器,除了部分特色民族乐器如德郎琴、独弦琴、科郎布琴外,大多数乐器与我国民乐乐器一样,如笛子、月琴、柳琴、筝、琵琶等乐器。越南音乐使用的音阶调式和中国基本一样,为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调式,也有六声和七声音阶。从16世纪起因政治原因造成了越南南北分裂,音乐文化也因此稍有不同,北方的音乐曲调风格较为明快,南方的音乐风格则较为婉约。由于越南也毗邻泰国等佛教国家,受其他国家作用,越南的音乐里也含有印度音乐的元素。
  独弦琴乐曲《摇篮曲》是源于越南民间音乐民谣中的摇篮曲类,这类歌曲由于所处地域不同,称谓也各不相同――在北部越南语称为hat run,中部称为ru em,南部为au o。本首乐曲为南部民谣摇篮曲改编而来,带有浓厚的南方音乐风格。民谣摇篮曲在演唱时,常用独弦琴伴奏弹唱,久而久之,慢慢被移植改编成为了独弦琴独奏曲。乐曲《摇篮曲》的旋律与歌曲《摇篮曲》基本相同,独弦琴《摇篮曲》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越南原生态民间歌谣,属于采用民间音乐曲调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著作。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本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该国政府的重视,近现代的越南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也进行不断地搜集、挖掘,让越南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展与创新。特别是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成立了本国的音乐学院、艺术表演团体,当时大批从苏联、东德以及我国等留学回去的音乐工作者带回了新的音乐理论、音乐美学观,这部分人群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许多著作,对越南的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带来了很大的发展,这首独弦琴《摇篮曲》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二 越南独弦琴《摇篮曲》的曲式结构
  越南独弦琴《摇篮曲》由于经过了艺术加工改编与创作,突破了催眠曲的局限,乐曲在艺术的表现性上要大于实用功能性,催眠婴儿入睡的功能性降低,而更适合于舞台的表演演奏。
  曲式上有较为完整的音乐结构。全曲以带再现的单三乐段曲式写作而成,由于经过多次的反复,乐曲长度比一般摇篮曲相对要长,每一次的反复或在旋律、或在节奏上都进行了变奏,乐曲除了有较明显的主体结构外,还有前奏部分,曲式结构较为完整。乐曲以中速稍慢的速度来演奏,全曲完整的演奏需要5分多钟。
  1 前奏部分由伴奏小乐队或伴奏乐器演奏,散板节拍,节奏稍稍自由,这是东方音乐常见的特点之一,引子或前奏常用散板写成,以求表现特定的意境,为主题的推出营造气氛。
  2 第一段由4个乐句组成,共18小节,非方整性结构。反复演奏两次,第一次用自由的散板演奏,与第二次进板4/4拍演奏的主旋律相比,节奏节拍及旋律上都因有变奏而不同;在主题的写作上充分保留了摇篮曲的特点,每一个乐句都重复了一次,越语专业论文,犹如生活中的摇篮曲在吟唱时一样,简单、平稳的音调不断地进行反复,使人容易催眠入睡;但在乐曲中将来源于生活的音乐特点进行了艺术化的提升,重复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变化的重复或在不同八度的音区中进行重复,让听众容易记住旋律产生音乐共鸣而又不因频繁的反复感觉厌烦。
  如第一乐句采用变化的重复,第二乐句用移高八度的完全重复,第三乐句有所不同,主题旋律进行了一次变化重复后,将变化重复句再次移高八度完全重复,构成了转折点,形成一个小小的高潮部分,第四乐句则将高音区的旋律移低八度演奏,让情绪平复。
  3 第二乐段节拍为4/4拍,由3个乐句组成,共11个小节,非方整性结构。反复演奏两次,第一次由独弦琴演奏,第二次由小乐队或伴奏乐器演奏,在音色上形成变化对比。第二乐段的旋律用第一乐段主题音调发展而成,应用衍生性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二段第一句的重复句,就是第一段第三乐句主题旋律的压缩;在整首乐曲中,由5712这四个音组成的主题音调,以不同节奏形式出现贯穿了全曲,保持了乐曲的统一。第二乐段旋律的写作上,除了第一乐句仍应用了变化重复外,后两句不再应用这样手法,第二乐段的简洁与第一乐段在乐句上多次重复的写作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4 再现段以不完全再现形式,将A、B两个乐段连接起来作为结束段,应用了变奏手法,在旋律及节奏上变化较大,最后以渐慢结束全曲。全曲完整的结构图示为:前奏/[AA1]/[BB1]/[A2B2]。
  三 越南独弦琴《摇篮曲》的调式特点
  乐曲的调式类似于我国七声调式的徵调式,与我国调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调式音阶上的三个音,以首调来说,一个是“7”和“4”这两个偏音,还有一个是“1”这个宫音。
  在这首乐曲中,“7”以微降音的形式出现,接近“b7”,但要比十二平均律的“b7”要稍微高一些。我国五声调式音阶中的偏音一般为变宫音“7”或者是闰音“b7”,《摇篮曲》中的“b7”类似闰音但又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闰音。“1”音以微升音的形式出现,比十二平均律的“1”音要稍微偏高一些,在音程上相较,较接近“1”,与“#1”的距离较远。另一个偏音以变徵音“#4”出现,这是越南音乐和京族音乐的另一个特点:a、越南古代音乐中的道教音乐、宫廷音乐中的雅乐源于中国,因此“4”音多为变徵音“#4”;b、以装饰音形式出现在乐曲中。独弦琴以摇杆演奏回旋音的时候,围绕中心音加以上下大二度音程进行演奏,在“3”原位泛音点上演奏回音,上方的二度音程就以“#4”出现。这个“#4”音在《摇篮曲》中只出现在最后的结束段中一次,即是以回旋音演奏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五声调式中,变徵和闰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调式音阶,《摇篮曲》中类似闰音的微降“7”和变徵“#4”同时出现,这是与我国五声调式的不同之处。
  微升“1”与微降“7”音的应用是这首乐曲较有民族音乐特色的一个调式特点,也是音乐风格与其他乐曲的不同之处。微降“7”音的出现,是越南南方音乐比较典型的调式音阶特征,它使得音乐风格显得婉约、带着凄凄的哀怨和忧伤。微降“7”音与微升“1”的连接,越语论文题目,形成了类似增二度的音程,有增二度音程的不安的特点,但又没有增二度音程过于尖锐的效果,在音阶上形成了类似“吉普赛调式”的小调音阶一样富有悲剧色彩的特点,关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哀伤及悲愤的情绪有着特殊的表现影响。
  四 越南独弦琴《摇篮曲》的旋律特点
  主题音调由“5712”及“375”两个旋律音组构成,全曲基本围绕这两组音变化展开,特别是第一组音调更是以不同的变奏贯穿全曲,体现其源于生活中摇篮曲旋律简单、周而复始的特点,每一乐句的落音都在调式的主音“5”或是五度音“2”上,也体现了摇篮曲曲调平稳的特点。旋律线以下行为主,一般呈小波浪状起伏,表现了哀伤幽怨的情绪。乐曲来源民歌,由于越南语言的音调音域宽的特点,旋律中应用较多四、五度的广音程;而且旋律中的乐句与旋律片段经常采用不同音区八度间的重复,常有八度音区跳跃式的移高或降低进行曲调重复的情况出现,旋律的起伏较大,情感的波动也因此较大。整首乐曲的所用音域较宽,从最低音2至最高音5之间跨度有3个八度多,使前后两段旋律在音区、色彩、情绪上有较大的对比,关于音乐主题的展开及表现起到重要的影响。

  乐曲应用了两种节拍形式.主要主体结构部分应用4/4拍,适合于表现抒情、哀怨、悲伤的音乐情绪,前奏与第一段以及结尾部分应用了自由的散板,适合于内心情感的抒发,特定意境的描绘.乐曲节奏较为复杂,应用了较多的弱起、附点、双附点及切分节奏,在左手的摇杆演奏中还应用大量的倚音、波音、回旋音等装饰音,丰富的节奏与装饰音关于情绪的起伏起到非常好的烘托与渲染的影响。
  五 越南《摇篮曲》的乐曲赏析
  乐曲前奏部分由伴奏乐队用简单的音型描绘了夜的宁静。独弦琴在前奏后用散板独自奏出第一乐段,中速稍慢,第一个音“5”用平直、没有任何修饰的长音奏出,彷佛母亲在平静地看着将要入睡的孩子。但第二个长音微升“1”的出现,让听众因为前奏调式而先入为主,潜意识中预计期待协和的音响并未出现,而随着琴声开始感觉稍有紧张。紧接着旋律中出现微降“7”与微升“1”类增二度的调式中不协和音程,更预示了音乐情绪所表达的不安。在整乐段中,自由中速的散板、缓慢推拉摇杆演奏的慢速滑音,与节奏鲜明、快速的附点节奏,以及应用拍、碰杆奏出的倚音、波音与回旋音等装饰音,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出音乐人物内心的纷乱。虽然在整个乐段中没有用颤音等技巧去修饰及美化长音,却生动地刻画出宁静的夜中母亲内心压抑的不安与哀伤,每个乐句的重复彷佛都是母亲内心声声的叹息,对离别亲人百般的思念。
  乐曲第二次反复演奏第一段时,进板4/4拍,让旋律增强了节奏的律动感,与第一遍的自由散板形成对比,哀伤情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犹如母亲从第一遍主题中压抑的哀叹到了内心无法抑制的悲鸣,这不仅是对战争灾难的愤慨,也是对侵略者的反抗与控诉。
  乐曲在第一乐段结束小节的第四拍,以弱起的低音“5”到中音“5”,用八度音程跳跃进入了第二乐段,八度的跳跃与音区的改变带来了明亮的色彩,微降“7”与微升“1”这两个改变调式音程稳定性的音级在旋律中不再出现,让紧张与不安的情绪一扫而空,虽然调式没有改变,但使得调式色彩却有着极大的变化。流畅、朴实的旋律,表达了母亲对明天、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对孩子平安成长的祝福,将乐曲推向高潮。这个乐段中的第二乐句突出表现了独弦琴演奏技巧与众不同之处,右手只弹奏一次琴弦后,6拍13个音符全凭左手在摇杆上应用“一音多摇”的技巧演奏出来,渐弱的音型连贯自然,一气呵成而毫无顿滞,就像摇动的摇篮轻轻荡漾,婴儿慢慢的甜睡。第二乐段在独弦琴演奏之后,由乐队略带变奏地再次演奏一次,不同音色对比及音响效果的愈加浑厚,让情绪的感染力更进一步。
  乐曲再现段,独弦琴以变奏的手法将A、B两个乐段完整地演奏一次,稍快的速度加上跳跃的节奏变化,使得乐曲在悲伤的情绪中带着不甘屈服的坚韧精神,彷佛母亲告诉孩子第一条哲理:不管自己身处多么困难的环境,都要努力抗争才能获得未来的美好。
  独弦琴是我国京族及越南人民特有的乐器,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完全使用泛音演奏的乐器之一,音色纯净圆润,犹如天籁,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现在开始被更多的听众接受和喜爱。独弦琴演奏艺术在近代的越南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摇篮曲》是越南独弦琴音乐中较有代表性、艺术表现力的著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艺术无国界,探讨、借鉴越南独弦琴技艺,对促进我国独弦琴事业的发展,深化中越文化艺术交流和中越人民的友谊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方晨明:《越南义静民歌纺纱曲中的汉语言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2] 李未醉、苏前忠:《试论古代中越音乐交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第4期。
   [3] [美]泰瑞・米勒:《当代世界中的传统音乐:泰国和越南的两大对比模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4]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孙杰远、范良辰:《京族独弦琴文化及教育价值》,《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潘江宁,男,1968―,广东广州人,本科,讲师,探讨方向:音乐表演、民族民间音乐,工作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