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眼中的中国[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越南人中国人一样,也喜欢龙,有龙文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下龙湾是越南北方最有魅力的景点,绝大多数去越南旅游的中国人,都会去那里一游。这个距越南首都河内160多公里的海湾,有近2000个大小山岛点缀其中,素有“海上桂林”之美称。几乎所有去下龙湾旅游的中国人,都会听到导游在介绍其来历时说的一段话,大体上是“越南人同中国人一样,也喜欢龙,有龙文化”。这话让中国人听来,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
  不过,在下龙湾的一处岩洞前,我却在无意中听到了另外一段简短的对话。在一块刻有汉字律诗的越南启定三年(1918)的石碑前。一位游客用英语问越南导游,“这是chinese吗?”他话音刚落,导游就极其警觉地连说了两个“NO”。反应之快,令人惊讶。
  游客用的是“chinese”,在英语中除了指“中文”,还包含“中国的”这层意思。我原以为越南导游的“NO”主要是为了否定这一层意思,可实际上,她否定的也包括了“中文”或“汉字”的意思。
  与记者同行的朋友是位“越南通”。他说,越南人称汉字为“儒字”。字典上的解释是:“儒字,又称汉字,是越南语中曾经使用的汉字”。后来记者在越南历史博物馆的介绍中看到的解释是,“陈朝(公元1226-1400年)皇室下令编纂国家历史文献喃字(用汉字来编写)”。
  在越南旅游,中国人常会因文化上的亲近感而误解越南人,甚至会在心底里觉得越南人有那么点“数典忘祖”。其实,一个真实的越南,既是一个有着深厚中华文化传统的越南,一个经历过那么多年的革命与战争仍一如既往地尊奉着儒教与佛教的越南,又是一个刻意对中国这个“北方强者”保持着高度警觉与心理距离的越南。
  
  对“北方强者”的警觉,不只来自于历史
  
  走进越南历史博物馆,左侧墙上有一幅巨大的越南地形浮雕图,右下角特意标出了南沙群岛在其领海范围内。在河内的主要景区还剑湖边,人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双手捧着地球型的雕塑,上面突出而夸张地凸显出越南疆域的红色浮雕,西沙与南沙群岛均被涂为红色。在越南历史博物馆中,有很多越南早期如何抗击“来自北方的侵略者”的文物、地图和绘画。参观完展览,给人的感觉是,一部越南史就是一部抗击"北方来敌"的历史。
  河内市中心的水上木偶剧场是最吸引外国游客的旅游点,观看木偶剧通常要预先订座。木偶表演的最后一幕显然是特意安排的,用来纪念河内升龙建城(1010年)1000周年。以木偶形式出现的李太祖告诉民众,选在河内建城是为了更好地防卫、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
  越南的警觉不只来自于历史。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让很多越南人十分羡慕,但中国廉价商品的涌入、贸易逆差不断上升,却让越南人多了不少忧虑。
  在下龙湾沿岸,一些中高档的度假酒店正拔地而起,有的还设有赌场,路边的广告牌上是色咪咪低胸美女搔首弄姿,上面用中文写着“卡拉ok”。几乎所有的船主都会告诉你,随着下龙湾的旅游开发,他们期望更多的中国游客来这里。但是在河内,一位经营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商阮先生却抱怨说,中国商人直接大量购买辣椒,提高了价格,使他们无法生存。阮先生说,越南劳动力便宜,在服装、日用品等很多产品的生产方面成为中国的替代,但是越南要增加这些产品的出口,又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原料和设备,这就形成了出口越多,对中国产品依赖越重的局面。
  在距河内大约50多公里的上浮流村,一位80多岁的老越共党员告诉记者,他喜欢便宜的中国货,唯独质量让人担心。而他的40多岁的儿子阮文贵却直言不讳地说,越语毕业论文,中国货不如日本货、韩国货耐用。以前村里曾有人买过中国制造的摩托车,现在没人再买了,要买就是日本的、韩国的。遍布河内大街的日本、韩国汽车摩托车专营店印证了这位中年农民的话。
  和旅店的老板谈起大街小巷那些店铺里琳琅满目的中国货,他用结结巴巴的中文说,“希望会有更多中国公司到这边来,给越南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不只是把便宜的中国货卖到越南”。
  
  加深与中国的合作,舍此而别无他择
  
  和普通越南民众谈起中越关系,他们似乎并不特别关心南海争端之类的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经济发展,是能不能找到工作。
  就业与赚钱,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民生的主流。记者初次走进河内,越南语毕业论文,就感觉好像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看到那满街林立的小店铺,很快就联想到了当时“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发展”的顺口溜。
  朋友告诉记者,今天的河内几乎人人都有第二、第三职业。他常去的河内煎鱼铺一个月价格涨了三次,算上去吃一顿人均差不多要合七八十元人民币,按工资收入的话已经很高,居然照样门庭若市,且大多是当地的越南人。
  从人口结构看,越南正处于黄金阶段,全国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为4390万,占总人口的51.2%。越南正在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这同时给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据统计,今年就至少需要2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而预计仅能提供约150 万个工作岗位,将有约5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还不算因土地减少而失业的农村人口。就业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稳定的基础。
  记者去过的上浮流村的那家农户,全家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为即将高中毕业的孩子谋划一个更好的前途。“儿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估计考公立大学很难,上私立大学学费太高,家里负担过重”,阮文贵这样对我说。“不过,好在孩子的姑夫在海军当军官,我们准备让孩子去参军”,说起邻居家的孩子在大学学的是日语,现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月薪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千,阮文贵是满脸的羡慕。据记者了解,越南大学毕业生因专业不同工资也不同,但一般每月也只能挣到1000-1500元人民币。
  在就业与通胀的压力下,河内需要适度地向外部转移压力来增加控制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探讨所所长郑永年这样对记者说。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越南政府会允许少数人到中国驻越南使馆门前示威。但是,这样的控制力同样也表明,事态可能不会扩大到失控的地步。当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这个国家的人心所向,除了融入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外,河内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选择。
  
  不会忘记当年抗击美帝侵略者的战争
  
  南海问题成为热点之后,很多中国人担心越南会与美国越走越近,利用美国来牵制中国。越南固然会有意利用“美国牌”,使南海问题国际化。但要进一步靠近美国,却有着很难跨越的隔阂。
  今天的美国,显然已经成为对越南政治、经济作用最大的西方国家。不只一位越南学者告诉记者,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起步是在2000年,那一年美国解除了对越南的禁运。目前,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160亿美元。
  除了像可口可乐、麦当劳、耐克等世界品牌在作用着越南战后一代的生活观,现在生活在美国的越裔大约有164万,他们与家属的联系也直接作用了越南人的美国观。很多越南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去投亲靠友,或上学或工作,目前在美国共有1.3万越南留学生,这情景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样。
  2017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了越南,他是自上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访越的第一位美国防长。英国记者比尔•海顿在《越南――腾飞之龙》一书中记录了当时的采访。
  采访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点进行的。1972年,美军对河内展开圣诞节大轰炸,11天的时间里投下 2万吨炸弹,炸死了1300多名平民。就在离当年被炸之地不远的地方,一位经历过轰炸的82岁越南老人对海顿说:“那些下轰炸命令的人是坏人。但是,如果我有机会与拉姆斯菲尔德交谈的话,我会告诉他,在政治上我们越南也像美国一样,有多种多样的观点。但在对待其它事情上,比如爱情、经济和社会,我们是相同的”。
  越南人真的忘记过去那段历史了吗?没有。在越南军事博物馆的院子里,被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堆成了一座小山,旁边还摆有缴获的美军坦克,有游客和学生在这座钢铁的小山前照相留念。展厅里,有关那段历史和之前抗法战争的相关介绍更是十分详尽。
  越南人并没有因为今天与美国的关系缓和,而淡化抗击美国侵略者的那场战争,那段历史已经成为越南各个学校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必修课,它深深地融入到越共的“血液”中,成为其执政基础的一部分。
  在东南亚工作,记者的突出感觉是,这里的政治现实与当年的冷战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走出越南军事博物馆,我一直在想,美国人会怎样看待这个仍然是由共产党执政的红色国家呢?
  
  来源:京华周刊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