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安的冬天,晴朗,安静,澄澈的蓝天仅剩几抹白云,阳光有力地照耀着这座海滨小镇,炎热的气温让人几乎忘却昨夜的微寒。这座如今宁静的小镇,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更是东南亚海洋贸易的枢纽。沧桑历尽数百年,迎来送往万千船,而今繁华不再,却魅力依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东西文明 共筑良港 会安位于越南中部广南地区,柴江的入海口处,距岘港约30公里,是古代占婆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古称“大占海口”。在17-18世纪,阮氏统治下的顺化-广南地区是远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区域,东西方各国商人都在这里活动。17世纪初,荷兰人柯恩(Jan Pieterszoon Coen)曾形容广南“具有极为良好的港湾及停泊地”。而会安正是凭靠这种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发展成当时重要的国际港口。 随着港口贸易兴起,会安迎来了各国的商人交易和定居,因此会安的街道建筑透露出多个国家和民族的风格,其中中式与日式建筑最为明显。 整个会安古镇纵横只有四五条街道,走进会安,有时候恍惚觉得走进了江南古镇的一隅,中式建筑到处可见。目光所及,不再是挤在一起的狭瘦的越南彩式洋房,而是和中国建筑极为相似的砖瓦房,一层或两层,坡屋顶,土黄色的墙,商店的老式拼板门更让我回想起童年生活的广州老城区。 会安的家庭小旅馆都很有特色,大概有三四层楼高,门前都有个小花园,摆着几张桌子和椅子供游人发呆。外墙一律是彩色的,蓝的、黄的、绿的,墙外都种了好些花花草草,充满了生活气息。 我住的旅馆就是小镇东边的尽头,柴江的边上。旅馆是两层的洋房,浅黄色外墙,有赭色描花的改良式罗马柱,比会安的大多数住宅显得西化,窗外便是临河的大露台。从幽暗、狭长的内走廊里望去,长方形门洞之外正是露台中央那盆茂密的暗红色盆栽,而露台的护栏外,有猛烈的阳光下如洗的碧空、粼粼的河水,以及对岸红色瓦顶的优雅西洋建筑。 强烈的明暗对比,使走廊外的一切都散发出耀目的眩光,越语论文网站,仿佛那尽头是通向纳尼亚王国的魔法衣柜出口。柴江流至此处已经越来越宽了,往东有一片浅浅的沙汀沉积在河中央,长着葱绿的小树和野草,再往河的下游5公里就可以到达南中国海的出海口。此刻,江面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艘小木船,很难想象,许多年前各国的商船沿着江水停靠在会安的时候,是如何一种热闹和繁华。 古港遗风 而今优雅 会安开埠之后,各国商人纷纷聚集于此开展贸易,最先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然后是暹罗人和马来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也接踵而至。当时的会安商贾云集,百货汇聚,在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独占鳌头,其繁荣大概经历了百余年。 18世纪的越南学者黎贵��,在《抚边杂录》中描述当年广东船商前往会安等港埠贸易的情形:“自广州往山南只四日夜余一更,但山南回帆惟贩禹粮一物,顺化亦只胡椒一味。若广南则百货无所不有,诸番不及;凡升华、奠盘、归仁、广义、平康等府及芽庄营所出货物,水陆船马咸凑集于会安�铮�此所以北客多就商贩回唐。曩者货物之盛,盖虽巨舶百只,一时运载,亦不能尽。” 只可惜到了18世纪末,由于河流淤塞,一些西洋大船难以进出港区,便逐步转移到其他港口,会安对外贸易渐趋衰退。与此同时,西山战火蔓延到整个越南,会安也不能幸免。西山政权规定,西洋商船要停泊到会安北面的海港沱氵曩(岘港),进一步导致会安外贸中心地位的丧失。 曾经的繁华早随年月远去,记忆却留在了这里。纵横交错的街道是会安静静流淌的血脉,古港独有的丰富人文气质就漾溢其中。寺庙、会馆、祠堂、教堂和各种异国建筑都能轻易在这里找到,本来似乎并不相干的建筑,由于几百年前那个国际贸易频繁的显赫时代,拥挤在这片弹丸之地。它们离得那么近,从容相依,甚至共同感染了那在它们本身特质以外的属于会安的温婉气息。 从会安如今闲适散漫的街道中,似乎很难找到会安古埠作为港口时的繁忙,如今这里依旧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会安关于他们只是一件保留完好的古董,越语毕业论文,一座活的博物馆,一篇用实物来记录的故事而已。 首先到来的中国人对会安文化作用至深,小小的会安古城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中式建筑。遍布越南的关帝庙永远是那么气派,中国红的主色调增加了厚重和喜庆,而门口斜插着一排红底黑白双色钩边方旗,让人想起京剧中代表车轿的旗子,加上墙上鲜艳的壁画和门口的大红对联,中国味十足。 越南佛教会的占地不小,门坊和围墙之内绿树掩映,内里的德宝寺为两层的碧瓦飞檐寺庙建筑,屋檐下的几幅佛教故事壁画远远就可以看到,只是寺庙的天蓝色墙体与常见的佛教建筑不太一样,似乎融入了本地的一些审美元素。广肇会馆是会安一家较大的会馆,高大的中式牌坊之内,青瓦灰墙,门口的双凤石雕和屋瓴上的双龙戏珠雕刻相互呼应,而屋檐下的中越文对照的贺年横幅,则又时刻提醒着人们所在的国度。 日本廊桥在古镇的西头,建于1593年,最初由日本人修建,到了明朝时又由中国人重建,过桥往西便是一条以零售业为主的长街,廊桥两头的淡砖红色石雕门廊分别由猴和狗的石像看守,中间的桥体则是木结构的,如今木头上的红漆早已脱落,灰旧的颜色是岁月的痕迹,只有那檐下鲜亮的红白色日本灯笼似乎历久常新,在夜里它们依然点亮着会安的一隅,但这木板桥上已不再有穿着和服的女人婀娜的背影和木屐敲击的清脆回声了。 私人 量体裁衣 我们可以从那些古旧建筑中追寻时间的印记,但要了解今天的会安,则必须从裁缝店说起。在街头巷尾林立的特色店铺中,为数最多的不是售卖各式雕贝木筷子的,也不是售卖越南丝绸领带或丝质小手包的,更不是出售色彩浓烈的特色画或者手工纸灯笼的,而是大大小小的裁缝店。会安的裁缝店是越南手工最好而价格最便宜的,据说镇上拥有超过200家裁缝店和超过400个手工裁缝。无论是西装、晚装、时装,还是简简单单的一条休闲棉布裤,都可以在这里量身定做,最快的不到一天就可以做好。 这里的裁缝店有的很小,不少只有两米见宽的店面,而另一些则有漂亮的玻璃橱窗、沙发大厅,甚至还有讲究的假山和中庭,当然它们的手工价格是迥异的。但无一例外的是店里整齐堆放的一匹匹各色布料,麻、棉雪纺、越南丝、含量不等的羊毛料子,反正即使在那些很小的店里,颜色和布料上的选择依然很多。 在会安定做衣服的很多都是西方游客,对比西方国家高昂的人工费来说,这里的衣服做工算是便宜得出奇,所以西装或套装的客人为数不少。但也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中国游客,只是图个新鲜,选择些当地出品布料,如越南丝和棉麻布之类,做成休闲的款式,在旅途中就能直接穿上。尽管会安衣服的价格以低廉著称,但是春节期间大批的裁缝、尤其是那些从外地来工作的裁缝,都纷纷返乡过年――就像中国春节返乡潮一样,许多的裁缝店也选择在假期里关门谢客,于是制作衣服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了许多。 入夜之后,当天往返的游人和旅游团都已离去,小镇显得更加安静和闲适,一些稍微偏僻的街道上便只剩下了街灯与树影的和弦。而此时,散落在小镇里的一家家咖啡厅和小酒吧的霓虹灯已经亮起,红色纸灯笼的暖光点缀着温婉的夜色,召唤着那些流连在小镇中的异国人。他们的心情与思绪,也许就这样随着啤酒的甘醇滋味瘫软在宽敞的藤椅上。走过浮桥,河对岸的一片小广场上正开着热闹的春节嘉年华,参加的都是当地人,这里没有花巧形式和包装,取而代之的是幸运转盘、射气球和套圈等简单传统的游园项目,当地的青年男女们,正在用不一样的方式度过同样美妙的夜晚。 彩色的灯笼历久常新,在夜里点亮着会安的一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