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越南战争虽已结束40年,但其仍可为当代战争理论提供借鉴意义,尤其是在西方正义争论引起高度重视的当下,对越南战争加以正义争论的解读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战争三大正义方面论证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重新审视越南战争的价值合理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正义战争论;越南战争;开战正义;作战正义;战后正义
  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时至今日,越南战争已结束40年,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沃尔泽指出“越战结束后,正义战争成为一个学术课题:政治学家和哲学家们此时发现了这个理论;学术刊物上出现了对于正义战争的文章,大学里开设了有关正义战争的课程—一小群越战老兵在促使这门道德学科成为一门重要军事学科过程中发挥了主要影响”。①他倾向于认为,正义战争论在所有西方国家都有一方立足之地,正义可以作为检验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标准,虽然不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因此对越南战争加以正义战争论基础上的解读大有必要。
  一、违反开战正义的侵越战争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于1960年12月宣告成立,1961年5月美国便派出“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从此,美国侵越战争正式拉开帷幕。战争持续扩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陷入越战泥潭无法自拔直到完全失败。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企图并非所宣扬的符合道义论,而是隐藏着巨大的战略利益。首先,在冷战形势下,美国不得不发动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受到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消极作用,这样一来,其政治野心迫使他守住拥有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优势的越南,控制整个越南的局势。其次,在经济权益方面,越南和印度支那地区有丰富的大米、橡胶、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的军事资源,美国不会放着这块肥肉不管,任由共产主义势力控制。最后,从1961年肯尼迪总统上台后发动的不宣而战的“特种战争”来看,美国把越南南方作为“演兵场”和“实验室”,这场“特种战争”实际上是由美国出钱出枪,在美国顾问和特种部队参与和指挥下,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新殖民主义战争。用来镇压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严重作用了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并实现了其推进新战争形式的实践过程。所以,美国侵越战争的不义企图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场非正义战争,任何政治宣传都无法掩盖其伪善面孔。
  其实,出于冷战政治目的推行的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性,导致美国政府无法给美国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以至于到后来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尤其是美国在越南的暴行遭到曝光后,这场旷日持久的非正义战争承受了来自美国民众的巨大压力和抵制,直至最后失败撤军。美国侵越战争的企图和目的并不正当,没有合理的正义为其辩护,所以在战前动员和宣传时美国政府也显得底气不足,在当今正义战争论的法庭上,侵越战争必定受到正义的审判。
  二、违背作战正义的反人道主义
  美国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意图已毫无争议,但其在战争过程中的不义之举更加激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抗议,尤其是美国政府宣传的战争行为与实际的侵越行径大相径庭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内舆论压力,导致无法提升军队士气和作战意识。作战正义强调作战手段和方式符合基本人道主义,不能无视“人”的权利,并注意区分敌人士兵和平民,采取区别准则正义地战斗。
  在侵越战争中,美国士兵曾对越南人民作出了残暴的军事屠杀,即“美莱村集体屠杀事件”。
  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件,根本无需重述。进入一个越南村庄的一连美军本来以为会遭遇敌人,却只发现了一些老幼妇孺的平民,就开始屠杀他们,逐一射杀或者成群射杀,越语毕业论文,不顾他们显而易见的虚弱无助和苦苦哀求饶命,直到屠杀了大约四百到五百人才停下来。这种战术是美国陆军的“交战规则”所允许的;制定这个交战规则的目的据说是为了隔离游击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平民伤亡。有人曾为这些美国军人辩解,说他们的行为虽然不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却是在野蛮残忍的战争环境中,这场从美国官方之外的观点看实际上是反对全体越南人民的战争把他们也变得野蛮残忍了。他们接着辩解道: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受到鼓励不经仔细区分地杀戮--他们这样做是受到军官的鼓励,也是受到躲藏在平民中作战的敌人强迫。在他们看来,“任何‘敌人’的生命都不具有任何正面价值;我们可以攻击任何人;甚至杀死敌人的婴儿也会造成他们的成年人的痛苦和悲伤,进而削弱敌人的决心。”②
  “美莱村集体屠杀事件”在当时引起强烈轰动,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展开屠杀,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学角度都是不能被轻易跳过的。在战争进程中如何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战斗人员的伤亡是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尤其是在游击战中,如何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都是令人非常困扰的问题,越语论文网站,至于用何种手段更不必言说。但是美国士兵关于平民的伤害是绝对不符合作战正义准则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1967年5月给总统的备忘录中称:美军每周杀死或重伤大约1000名非战人员,这必将“扭曲美国人民的国民意识和美国在全世界的形象”。③
  同样的,“1964年4月19日的万象政变,打开了美帝国主义对老挝进行公开的、直接的武装侵略活动的大门。自1964年5月底开始,美帝国主义派遣了由美国和泰国人驾驶的喷气式飞机和轰炸机,从泰国和南越基地以及美国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对老挝爱国战线党控制的地区不断进行侦察、轰炸并撒放化学毒药。与此同时,美国及其仆从的各种类型喷气式飞机及T-28型飞机对川圹省、桑怒省和琅勃拉邦省的许多地区进行了几百次的轰炸,最严重的是对查尔平原和川圹地区反复进行的轰炸。这些疯狂行动屠杀了数以百计的无辜人民,毁坏了几十个村镇以及大量耕地和牲畜”。④
  可见,“美莱村集体屠杀事件”只是美军不义作战的冰山一角,非战斗人员的生命权利在侵越美军手中完全被无视,这也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区别,更加慎重地制定作战战略和作战方式。   正是因为这些侵越行径的曝光,使美国民众不再相信和支持美国政府,美国人只有在坚持这是一项正义事业的时候才会选择参战,如果失去了舆论的支持,美国总统是不能把军队投入到战争中去的。所以,即便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占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没有民众的同心协力,越南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如果从一开始,美国就以正义战争的名义发动战争并保证战争行为的合理性,这场战争的结果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三、战后正义的合理审判
  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了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然而,事实上,50多万美军官兵和7万多盟国部队在越南南方的灌木丛中艰难作战,“到1968年底,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中的阵亡人数已超过3.1万人,平均每周阵亡300人。可是同10年以前我们介入越南战场相比,取得胜利还同样遥远。”⑤
  输掉这样一场“非对称性战争”确实有损美国颜面,但关于美国政府来说,使其倍受打击的并不是战争的败果,也不是这场战争的正义性问题,而是来自美国国内民众的反战压力,最终作用了美国侵越政策,只能以失败结束战争。实际上,美国政府已经在整个战争进程中受到了国内正义民众的正义审判,提前被判有罪。但战后正义要求对战争进行审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无论是政治家、指挥官、士兵还是平民,都对战争负有责任。尤其是在战争中犯有屠杀暴行的指挥官和士兵,都逃不过战争法和战后正义法庭的审判。
  “三重责任”的战争罪行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政府、国民还是罪恶执行者,三方都是暴行的责任者。因为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人性中的恶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致使其做出丧心病狂之举。因此,在政府和国民支持下发动的战争创设的暴行滋生的环境促使暴行执行者向人类发动残忍进攻,政府和国民也应为暴行负责。因此,对战争的审判,要三个被告。
  但主要责任还在于当事人本身,战争法指出:“所抓获的任何人,不管是嫌疑人、平民或战俘,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其进行施暴、侮辱、示众或报复”。1956年版《美国陆军战地手册》中更是明文规定:“由于执行上级命令而导致的违反战争法行为,不得成为赦免当事人战争罪行之理由,亦不得在庭审中作为辩护借口,除非当事人不了解,或不可能有望了解该命令的违法性质”。越战结束后,尼克松总统以为严惩凶犯有可能平息反战人士的不满情绪,但当时著名的“凯利审判”却又引发了更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忠实执行命令而获罪的军人,其不幸遭遇唤起了很多越战老兵对越战暴行的曝光作为对其的声援。尤其是在暴行中的指挥官和下达命令的军官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使得民众对战后审判的合理性产生怀疑。难以服众的罪行审判也难以维护战后正义,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战后审判体系尤为必要。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沃尔泽的两本作品《正义与非正义战争》和《论战争》中都多次提及越南战争为其正义战争理论做历史实例。他的正义战争论引领着当代战争理论的发展,还有很多理论可以指导对越南战争的现实思考。
  越战只是美国侵略战争的一个缩影,其引发的争议很快就被伊拉克战争所取代,但其历史意义对今天仍有深刻的借鉴价值。即便再过40年,越南战争依旧可以重读,指导正义战争理论的发展。
  注 释:
  ①、②【美】迈克尔·沃尔泽 著 任辉献译,《论战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39页.
  ③张小龙,《越战暴行在美国公众舆论中的消解与重构---以1968年美莱事件为中心的考察》,求是学刊2017年5月第38卷第3期.
  ④解力夫著,《战后四大战争 越南战争》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第298页.
  ⑤巨永明著,《核时代的现实主义--基辛格外交思想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160页.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