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应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决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在国内十分困难情况下,尽一切努力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于1950年3月至1954年7月,向越南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军需物资援助,帮助训练越军主力部队。同时,应邀派出军事顾问团,全面帮助越南军队建设,协助组织指挥作战,为越南取得抗法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事顾向团一进入越南国境,就立即投入为打开两国的交通运输线、开创抗法斗争有利局面的边界战役。 为在积极筹建中的中国军事顾问团抵达越南前开始组织计划中的边界战役,应胡志明之邀请,中共中央决定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昆明军区司令员陈赓就近先去越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帮助工作。陈赓7月7日离开昆明,在28日与胡志明相见并成立商谈后,于8月14日抵达广渊越军前线指挥部,与前两天到达的以韦国涛为首的军事顾问团相会,迅速抓紧开始边界战役的具体计划与战前准备工作。 陈赓、韦国涛等人进一步听取了越军总参谋长黄文泰及作战、情报等部门有关敌我双方情况,尤其是东北战场具体情况的介绍。越南战区的全景在他们的脑海中显现了。 法军在印度支那总兵力约有23万人,其中法国本土部队4万多人,其余为欧、作雇佣兵和越伪军。在越北地区兵力为7万人,100多架飞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各半)。在一九五○年的春季攻势里,法军攻占了太原、府里和宁平等省,基本上控制了红河三角洲产粮区。在与广西接壤的中越边界,法军兵力1.1万人,大体上处于守势,沿第4号公路重点设防。一九五○年五月,越语专业论文,越军曾向高平、七溪之间小据点东溪发动攻击,但未能奏效。此后,法军加强了高平、七溪和东溪等各据点的守备力量。 越军总兵力约16人,其中主力是刚在中国云南、广西经过3个多月训练和全部换装的第308师等5个团的部队,共有2万多人由总部直接掌握,现全部集中在高平附近。高平地区法军有2000人左右,人数上越军占有绝对优势,且越军士气极为高涨。 越军从上到下开始均主张边界战役首先就是攻打高平,且为此进行了不少舆论准备和动员。在探讨此次战役首战从何处下手时,陈赓、韦国涛与军事顾问团同志一致认为,头一仗应该攻打东溪,打掉东溪,整个战役主动权就会牢牢地掌握在越军手中。越军的不少团以上干部对些很不理解,仍然主张先从高平开刀,说先打东溪后,敌人加强高平防御,高平就更难打了。为说服越军干部,陈赓与韦国涛在8月23日、24日干部会上,专门讲了为什么先打东溪有利的道理,最后终于把思想统一到先打东溪的计划上去。 9月中旬,在中国顾问的具体帮助下边界战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陈赓、韦国涛与武元甲由广渊移到东溪以东班员地区,就近指挥攻打东溪之战斗。 9月16日,进攻东溪战斗打响了。开始时比较顺利,很快迫近敌核心工事,可是战至17日凌晨,守敌在航空兵掩护下进行反击,前沿进攻部队又从阵地上退了下来。在这关键时刻,陈赓到前指具体了解情况后,向胡志明、武元甲提出,必须严令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坚持下去,同时建议调整部署,由四面实行攻击,重点放在南、北两边。部队再次发动攻击后,很快向纵深发展,战至18时,终于歼灭东溪守敌27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这是越军历史上第一次攻歼两个连守备的敌人之据点。可是,正在此时韦国涛发着高烧病倒了,不得不回到龙州进行治疗。帮助指挥边界战役的重任,就得完全由陈赓及其他中国顾问承担了。 东溪战斗结束后,胡志明征询陈赓对这一仗的看法,陈赓回答说:“东溪之战是胜了,意义很大,但应该说这不是一次成功的战斗,人民军伤亡500多人,歼敌却不足300人,代价太大了。”说到战斗中人民军暴露出来的问题时,陈赓说:“战士是勇敢的,关键是是不少干部缺少作战经验,指挥能力差,位置太靠后,今后应当从有实践经验的老战士和战斗骨干中选拔干部。”胡志明听了频频点头。 原来的计划是打下东溪后打七溪的,此时七溪已增兵至4个营,按攻打东溪情况看,越军以现有力量攻打七溪显然是困难的。因此,陈赓与胡志明、武元甲探讨后,取消原来攻打七溪的计划,改在东溪以南设伏,以求歼灭由七溪北上之敌。法军此时在七溪却按兵不动,另某结5个营兵力进攻太原,直接威协到越南党政首脑机关的安全。越军一些干部主张放弃设伏,回师太原。陈赓果断向胡志明、武元甲表示,进犯太原是敌军的诡计,目的是引诱我军回撤,保证高平之敌南撤的安全,千万不可上当,并建议让越军用一个团示意回撤的动作。果然不出陈赓所料,七溪之敌在9月30日开始北犯,高平之敌也在10月30日弃城南下。这两股由勒巴日和萨克东指挥的法军企图在东溪会合后逃回七溪、谅山,以免被歼之命运。 北犯的勒巴日兵团,在越军坚决阻击下于10月4日转向东溪西南谷社山区。越军在5日进攻中伤亡较多,连续作战4天的第308师,面临一个暂停进攻还是坚决打下去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陈赓在电话中向武元甲说:“这样的仗不打就无仗可打了”,“如果指挥部动摇,就会葬送战役的胜利。”挂上电话后,他又立即向胡志明报告,希望胡志明立即鼓励前方的指战员,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先集中力量歼灭勒巴日兵团,然后立刻歼灭萨克东兵团,越语论文范文,夺取战役的完全胜利。 胡志明完全同意陈赓的意见,迅即发出号召书,要求部队“务必坚决全歼敌人,争取全胜”。 在越军的坚决打击下,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到10月7日,两股敌人先后被人民军彻底歼灭,勒巴日、萨克东及其参谋人员以及伪高平省长均被活捉。 边界战役共歼敌8个营8000多人,解放了中越边境的广大地区,打开了与中国的交通线,打破了法军对越北根据地的包围,人民军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至10月23日,驻守在百余公里边界上的法军纷纷撤退,从同登、那芩、谅山、亭立、安州等地一直撤到沿海的先安附近。越南战局由此得到转折,人民军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进攻、由游击战转入运动攻坚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新阶段,开始掌握了战略行动的主动权。 胡志明特别高兴,在战役总结会上说:我们打了两个胜仗,一个是我们消灭了敌人,解放了高平、东溪、七溪等地;二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还强调指出:国界战役的胜利是越南抗战以来一次最大的胜利,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胜利。 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后首战大捷,赢得了越南人民军对中国顾问的信赖,为军事顾问团开展工作打开了局面。11月1日,陈赓完成了赴越工作任务回国。 平原四次作战后,战略方向转向西北地区 边界战役中越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从越南全国来看,法军仍占有不少的优势,控制着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在北部也仍然控制着人口众多的平原产粮区和具有主要战略价值的西北山区。法国侵略者力图重占东北边界地区,并把侵略战争维持下去,但已力不从心,不得不越来越底赖美国的援助。1950年12月23日,美、法与保大伪政权签订了对于军事援助的正式协定,此后美国给予大量援助。 1950年12月6日,法国派原西欧联盟陆军司令戴・拉德・塔西尼出任法军远征军总指挥。塔西尼上任后立即抛出一个“四点计划”,中心内容是集中精锐欧非籍部队,建立强大的机动部队,在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构筑坚固的暗堡群防御工事,以防越军攻击,并对占领区和游击区加紧扫荡,实行所谓“总体战”。 根据这一情况,军事顾问团领导人与人民军领导人共同探讨,确定对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区选择敌薄弱部分实施进攻作战。这一计划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并得到同意。同时经人民军总军委讨论并得到印支共中央批准。 平原地区的第一个战役是红河中游战役(越南称为陈兴进战役)。于1950年12月25日开始,先向河内以北30公里的永福和北宁两省交界处的敌暗堡群防线进攻,采用奔袭战术,出敌不意,速战速决,一■连克金英、多福、安风一线5个暗堡群据点,然后集中5个团于永安北部地区攻击,到1951年1月17日结束。此役歼敌3个营,计1500人,人民军伤亡1020多人,是一次胜利的战役。 第二次为东北战役(越方称黄花探战役)。自3月20日至4月7日,在海防北30公里18号公路上的汪秘附近地区进行,开始攻占法军一些据点,由于后勤保证不力,不能再战。此役毙俘敌军1175人,人民军伤亡1700余人。 第三次是5月28日至6月20日在第三联区的河南、南定、宁平地域进行的宁平战役(越方称为光中战役)第一阶段攻占宁平及其以南十多处据点,第二阶段攻打据点均未成功,且伤亡较大。此次作战共歼敌3100多人,攻占据点22处。 中游、东北、宁平三次作战,是人民军首次在北部丘陵和平原地区进攻敌人坚固设防地的行动,其歼敌6000多人,人民军也消耗了不少力量。由于法军有坚固防线和据点群,优越的技术装备和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炮、空优势和快速机动的兵力,可以及时集中兵力进行反击;人民军或因通讯联络不畅、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失战机,或因后族力量不继,兵力对此发生变化而不能完成预定计划,战果当然很不理想。 这三次战役都是军事顾问团领导人韦国涛、梅嘉生、邓一凡等与人民军武元甲等领导人一起组织指挥进行的。在进行三次战役总结时,军事顾问团人民军总部一起进行略论探讨,在肯定取得的成果与成功经验的同时,着重从某些挫折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这对军事顾问团认识和把握越南战场的客观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体会到人民军在敌人重兵防守的平原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作战,时机尚不成熟,必须帮助越方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战略指导,以示进一步取得更大的胜利。 三次平原作战后,军事顾问团在帮助越军进行军事训练与扩编部队的同时,建议越方将部分主力部队派往敌后平原地区,打击敌人,恢复敌后游击根据地,大力开展敌后游击战。越方采纳了这一建议,平原敌后地区游击战有很大发展。 1952年1月,法国派沙朗接替塔西尼职务,担任印度支那法军总指挥。 1951年12月下旬至1952年2月下旬,人民军总部组织了和平战役,目的是恢复和发展敌后游击根据地,歼灭法军的部分有些力量,粉碎法军企图切断越方南北交通线的阴谋。战役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这时韦国涛、梅嘉生均在国内治病,顾问团人员正在集训,总结一年多来的工作,所以没有到前方帮助指挥,但顾问团仍与人民军总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战役的情况和提出必要的建议。 1951年底至1952年初,顾问团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结合平原地区四次作战的情况,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越南战局的发展变化,向越共中央、总军委提出了战略方向转到西北地区的建议,同时提出了《对北部敌我情况探讨及今后的任务方针问题》和《1952年任务与方针》的专题意见。 越南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扼越、老(挝)、中三国边界三角地带,战略地位重要。军事顾问团认为,解放西北可以解除越北根据地的侧背威胁,获得更广阔的战略后方和回旋地域,在西北地区作战后勤保障、部队行动是有一定困难,但只要做好部队的动员教育和周密的计划准备工作,这此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法军一向把西北当做“安全地带”,守备兵力8个营41个连,守备在141个据点中,每个据点多者1至2个连,少者只有1至2个排,且大多是伪军,战斗力不强。 军事顾问团的建议提出后,不少越军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人有不同看法,强调有多方面困难,顾虑也很多。但是胡志明主席明确赞同中国军事顾问团建议,亲临会议,针对各种顾虑,耐心做说服工作,终于使上下达到了共识。1952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做出了部队战略方向转向西北山区、组织西北战役的决议。胡志明要求中国顾问同志尽快帮助拟定作战计划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西北作战任务。中共中央在复电中并表示赞同,并明确指出:西北战役要采取“稳打稳进,不打则已,打则必胜”的方针。军事顾问团在协助越军总部似定了先攻取义路、山萝,后解放莱州的作战计划后,以帮助越军做好动员教育、攻坚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战前准备工作。 10月10日,越军第308师第312师等主力部队8个团从越北根据地向西北进发。军事顾问团领导及各师、团顾问随同越军和民工同行,隐蔽到达集结地域。14日,向义路、布■等据点发起攻击,战至23日的第一个阶段作战,攻克据点35处,毙伤俘敌1700多人,人民军伤亡947人。 为解除安沛、富寿、和平的侧背威胁,打开进入上寮开展游击战争的通道,北国黑水以北地区,人民军在11月15日开始西北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以6个主力团渡过黑水江,经六昼夜作战,解放了木州、安州、顺州、巡教等重要城镇,消灭了大量敌人。 11月22日,法军放弃山萝,逃敌8个营退至山萝以南20公里那产地区,抢修有21个据点群。随后法军又向那产空降了两个营,守军达7000多人,图谋以之来消耗人民军有些力量。韦国涛认为再战不利,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并与越方探讨,就停止了对那产的进攻。12月10日,西北战役胜利结束。 人民军在西北战役中,共歼敌人38万名,解放约2.8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5万人口。整个西北地区,除山萝省的那产和莱州省的北半部外,全部为越南人民军所控制。这就为后来的上寮战役和奠边府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