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持 江淮 这场谈判历时整整22载,再加上随后勘界立碑的八年时间,中越陆路边界的划定共经历了漫长的30年。但是,30年的艰辛和汗水,换来的是中越边境长久的和睦与稳定。 北部湾:中国首条海界 北部湾,亦称东京湾,是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越南陆地环抱下的一个半封闭海湾。这片肥沃富饶的浅海以渔业资源著称,这里孕育的鱼虾以无污染、味鲜美驰名天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越两国的渔民在这片海域共同捕鱼,相安无事。台风来临时,两国渔民还会到对方的港口避难。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双方渔民在北部湾不断发生纠纷。渔业冲突和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相互纠葛,成为中越关系中的一个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在北部湾划定一条清晰明确的边界线。 其实,早在1973年,海域划界问题便提上了两国议事日程。不过,这个谈判同样磕磕绊绊,耗时26年。当时,北越政府想与意大利石油企业签署石油开发协议,故建议越中举行北部湾的划界谈判。于是,翌年中越在北京举行了首轮副外长级谈判,不过成果不大。此后,北部湾的谈判与陆地边界谈判交叉进行。1977年~1978年,中越在北京东交民巷42号宾馆进行了第二轮谈判。不过,与陆地边界谈判一样,这场谈判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一直到1992年,中越重新启动边界谈判,给北部湾划界问题带来了曙光。尤其是1999年陆地边界确定后,北部湾的谈判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并最终于2000年签订《中越两国对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并于2004年6月30日起生效。 在谈判过程中,越方坚持按照《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即以“茶古线”(东经108度03分)为界线划分北部湾海域,如此一来越方可划得2/3;中方则认为“茶古线”只是划定了中越陆地边界和芒街附近海中岛屿的归属,但从未划分海界,因此要求按北部湾的中间线划界。最后双方做了部分妥协,中越各得北部湾总面积的46.77%和53.23%。 海域划界必然涉及资源的分配问题。对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划界协定》规定双方均有权在各自的大陆架上自行勘探开采油气或矿产资源,但关于尚未探明的跨界油气或矿藏,双方约定应就此进行友好协商,达成合作开采的协议。 渔业资源则是北部湾划界谈判的重头戏。中国在北部湾沿线有数以万计的居民以渔业为生计,因此在谈判伊始,中方就提出海界问题和渔业问题同时解决的捆绑方案。在签署《划界协定》的同时,中越也签订了《渔业合作协定》,并于三年后再次签署《补充议定书》,划定了三万多平方公里、时限15年的跨界共同渔区,以及一块为期四年的跨界过渡性安排水域,供两国渔民作业,为我国渔业产业的调整、渔民的转业争取了较为宽裕的时间。 两个协定生效后,北部湾平静了许多。两国渔民大多在各自区域内打捞,越界的渔船也有,不过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为强化监管手段,中国渔政局与越南海警自2017年起每年组织共同渔区联合检查行动,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的稳定。和平的边境环境给北部湾沿线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中国为例,2017年北都湾经济区在广西建成,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该经济区正在快速发展为中国一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可以预见,那些因划界、渔业资源减少等原因上岸的数万渔民肯定将从中受惠。 毋庸置疑,北部湾海域界线的确立稳定了中越边境,而且关于中国来说,越语专业论文,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充分显示了中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边界纠纷的立场和决心,为今后与他国解决海域纠纷积累了经验。 南海:路在脚下 陆路和北部湾的界线划定之后,南海成为中越之间仅剩的一块争议海域。 南海,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面积辽阔,水体巨大,水域深渊。自古以来,南海便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海海域还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其中,经初步估计,其石油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石油总储量的1/3,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 现实利益加上历史因素,使南海问题异常纷繁复杂。目前,南海海域已形成“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介入、“四国五方”(文莱和印尼除外)军事存在的态势。其中,越南是惟一对南沙群岛提出全部主权的东南亚国家,目前越南占据的岛礁数最多――29个,驻军人数也最多――600余人。而中国实际控制的岛礁为七个,总兵力约110人。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1990年提出并一直恪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倡导与他国共同勘探、开发南海资源,并长期致力于推进与利益攸关方的谈判与合作。越南则是南海的既得利益者,每年在南海获取近千万吨石油,借此由石油进口国转变为盈余国。近年来,越南与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南海签订了数十个石油天然气开发合同。 实际上,早在1995年,中越便成立了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就南沙群岛争议问题进行谈判。南海问题的复杂,使这里的谈判无法与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边界谈判同日而语,不过由于双方都有在南海海域维护和平与稳定的意愿,因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2004年,中国、越南和菲律宾签署了联合勘探南沙群岛的协议备忘录;次年,中、越、菲的三家企业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合作进行南海地质勘探。今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奔赴河内与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胡春山举行了中越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会晤,重点就海上问题进行了磋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中越双方愿意坐下来谈,南海海域终有一天也能像陆地和北部湾那样,守得云开见月明。 中越边界最后的难题 就中越面临的南海问题,海洋问题专家江淮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做了如下点评: 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问题解决后,南海问题成为中越之间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越边界谈判的重点已转向南海问题,这意味着,中越争斗与较量的重点也随之转到了南海。 2017年4月两国总理会晤时决定加快海上问题谈判步伐。8月12日中越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会晤在河内举行,重点就海上问题进行了磋商,标志着中越海上问题谈判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国达成两点重要共识:一是双方同意按照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所确认的法学制度和准则,共同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办法,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二是双方决心全面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切实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积极研讨过渡性、临时性处理办法,不使海上问题作用两国关系大局。 中越海上问题,一是涉及越南对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并派兵占领我南沙部分岛礁。二是南海海域划界问题,可大致分为北部湾湾口外划界、西沙群岛与越南中部海岸之间的海域划界、南沙群岛与越南中南部海岸之间的海域划界。岛屿领土主权争端与海域划界问题相互交织,十分复杂。中越海上问题谈判的最终目标是妥善解决两国在南海的岛屿领土主权争端与海域划界问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重道远! ,越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