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内普已经阐明,所有的通过仪式或‘转换仪式’都有着标记性的三个阶段:分离(separa-tion)阶段、边缘(margin)阶段[或叫阈限阶段]以及聚合(aggregation)阶段。”[1]在整个过渡仪式的分离阶段中具有极强的象征行为,苗族的丧葬仪式并非标志着人生的结束,而是灵魂的回归,开启“人”的另一段旅程;同时,它也是苗族社会文化过程中最为传统与集体性仪式的表达。在既有的对于牛皮鼓的探讨中,杨渝东、杨朝荣、熊天祥多围绕其在丧葬仪式中牛皮鼓的用途、地位以及其制作措施而展开,关乎其人类学阐释较少。“牛皮鼓”在丧葬仪式中预示着亡者在原有的社会结构中转换到另外一种状态,并通过牛皮鼓而达到另一种生命的延续存在。同时,在此过程中依赖于血亲、姻亲的人际关系得到整合,并且也成为苗族在集体记忆中的一种回归与强化,以此达到内部凝聚力。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人与超自然力量、人们之间的情感、祖先记忆等都被唤起。一、丧葬仪式中的“牛皮鼓”2017年1月,跟随导师来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边境草果湾苗族村进行田野调查,正好遇到一户杨姓苗族的丧葬仪式,并关注了“牛皮鼓”作为苗......(论文页数是:5页) ,越语专业论文,越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