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村社会的公共展示空间,民族地区的集市呈现了当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它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突出的是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功能,参与整个集市贸易的客属都会在整个交往互动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集市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周易·楚辞》中的“日中为市”。集市又称“墟市”、“集墟”,在我国西南等地赶集称之为“赶街”。在对于乡村集市的探讨上,最早是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对我国西南地区农村集市的考察,他将中国的农村基层社区概括为集、市镇为中心的六角模式。随后国内关于基层集市探讨逐渐展开,吴晓燕通过对川东圆通场交换中的权利与整合为视角,把乡村集市纳入到国家权利构建进程中。而针对民族地区的集市探讨上,毛佑全把云南少数民族集市划分为三种类型:集会集市、定期集市、常日集市。而张跃、王晓艳通过对云南昙华彝族集市略论,认为民族地区的集市是经济、文化、社会交流互动的中心。自2017年以来我们多次参与观察了滇越边境金厂集市。所有参与集市的每一位村民都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依据传统文化的构建,包含族源、亲缘、地缘、业缘关系的编织,集市贸易中的有效互......(论文页数是:3页) ,越南语论文,越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