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李陈禅诗之探讨[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阮圆圆更新时间:2017-06-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针对越南李陈的禅师、帝王、文人三大创作群体的禅诗,就其内容及功能共分为15类进而研讨诗的特色。李陈两朝禅诗的搜集范围主要以《禅苑集英》与《李陈诗文》为依据。本文的核心问题是越南李陈时期禅诗中贯穿的中心思想,而以不同创作者禅诗的各别内容进行分类,以其表现手法为切入点。撰写过程中,本文从佛教史与文学史两个层面为出发点,先从佛教禅宗的源流,进而就偈、诗、禅诗的融入与结合,概括出李陈禅诗的内容与艺术表达手法。研讨李陈禅诗中的中心思想及其社会背景、文学地位与价值,进而说明与唐禅诗的关系。通过本文的探讨,提出五点看法:1、每位禅师一生平均只流传两首诗:诗追溯其本源是由“情动”于心而形之于外的诗词;而“动”之前状态是“静”,故“静”乃音声、诗歌等发源之地。自此可以推论,若一人达到清静的程度是不会创作诗的。如果创作,是为了使人得其清平之心、性情之正。考察李陈时期的禅师、帝王,得知一位禅师的一生平均只创作两首,一首在生平另一首在即将临终时完成。这个发现与中国唐代的禅师约有98%的禅师平均只流传两首诗偈是相当一致的。2、只有两种创作群体即“开悟者”与“未开悟者”:本文由禅诗的禅师、帝王、文人三大创作群体中切入,只是初步研讨的方式。进而从诗中的内容指出只有两种创作者:开悟者与未开悟者--对生活的“无常、苦、无我”的体会而感慨体悟者。其中,“无我”--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就是“空性”另一说法,亦称之为“佛性”,而六祖慧能更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禅宗乃进一步在铺陈此理。正因为生活的无常、苦与无我,故出仕与归隐为人从来犹豫的选择。如果“山林”为仕与隐的界限分明的选择,那“爱欲”是凡夫与圣者、菩萨、佛的分别点。“爱欲”与“无常、苦、无我”为本文结论。3、“心如画工师”:每一首诗不外乎发源自人的内心所构思进而创作出来。其中,一首诗的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每一物象符号的意象,皆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转化而成,此乃所谓“心如画工师,画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4、没有李陈禅诗与唐禅诗之间的界限:“一首有意义及听后能使人心得平静的诗”都可以称之为禅诗。本文在研讨“越南李陈禅诗”与“中国唐禅诗”的关联性时,发现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的范围逐渐模糊了,每当我们体会认出:如果“禅”的目的是扭转人心,使其回归纯真本性,则任何时代与地域空间、任何人种、任何身份所创作的诗,都可以泛称之为“禅诗”。这种情况下“禅诗”与孔子所界定的“诗,思无邪”的区别界线也就没有了,“禅诗”不再是特别的专称,而是属于所有诗歌的总称。5、佛法的随缘方便法门:自佛陀所留传的“无常、苦、无我”到六祖慧能的“直指人心”为中国禅顿悟的核心点,至越南陈仁宗创立“竹林禅派”以“入世精神”为越南民族性色彩,乃至近代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这些后人的概念有时乍看来似乎背离佛陀的教导,其实它是原来佛陀的引导披上一件大外套,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生活环境是比公元前六世纪(佛陀时代)的生活环境所发展出来对应的方便法门之一。

【关键词】: 禅诗 越南李陈 禅师 帝王 文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333.072
【目录】:

摘要3-5

Abstract5-8

Tóm t?t8-13

绪论13-37

第一节 越南李陈禅诗的探讨综述13-31

第二节 探讨的目的和意义31-32

第三节 探讨的范畴与措施32-37

一 探讨的范畴32-36

二 探讨的措施36-37

第一章 李陈禅诗及其创作概况37-63

第一节 禅诗与文学37-39

第二节 禅诗与佛教39-44

一、佛教传入越南之说39-41

二、越南四大禅派41-44

(一)毗尼多流支禅派(6 世纪)41-42

(二)无言通禅派(9 世纪)42-43

(三)草堂禅派(11世纪)43-44

(四)竹林禅派(13世纪)44

第三节 李陈禅诗的创作背景44-63

一、自主初期的禅诗创作背景44-49

二、李朝禅诗的创作背景49-56

(一)政治背景50-53

(二)社会背景53-54

(三)思想背景54-56

三、陈朝禅诗的创作背景56-63

(一)政治背景56-58

(二)社会背景58-59

(三)思想背景59-63

第二章 李陈禅诗的分类63-69

一、传法偈63

二、示法诗63-64

三、无常诗64

四、发愿诗64

五、示寂偈64

六、咏自性诗64-65

七、乐道诗65

八、佛事诗65

九、感怀诗65

十、题赠诗65-66

十一、咏物诗66

十二、记行诗66-67

十三、记事诗67

十四、预言诗67

十五、山居诗67-69

第三章 李陈禅师禅诗的创作概况69-123

第一节 李朝禅师创作的禅诗69-106

一、毗尼多流支派禅师创作的诗偈69-79

(一)传法偈69-70

(二)示法诗70-73

(三)示寂诗73-77

(四)预言诗77-78

(五)题赠诗78-79

二、无言通派禅师创作的禅诗79-93

(一)传法偈79-80

(二)示法诗80-83

(三)发愿诗83

(四)示寂诗83-91

(五)乐道诗91-92

(六)题赠诗92-93

三、其他禅派创作的诗偈93-106

佛事诗93-95

小结95-106

第二节 陈朝禅师创作的禅诗106-123

一、示法诗106-107

二、示寂诗107

三、乐道诗107-109

四、感怀诗109-110

五、咏物诗110-112

六、记行诗112-113

七、山居诗113-114

八、记事诗114-116

九、题赠诗116-117

小结117-123

第四章 李陈帝王创作的禅诗123-174

第一节 李朝帝王创作的禅诗123-126

一、示法诗123-124

二、记事诗124

三、题赠诗124-125

小结125-126

第二节 陈朝帝王创作的禅诗126-174

一、示法诗126-146

二、无常诗146-149

三、发愿偈149-153

四、咏自性诗153-159

五、乐道诗159-161

六、感怀诗161-162

七、咏物诗162-163

八、记行诗163

九、题赠诗163-167

小结167-174

第五章 李陈文人创作的禅诗174-190

第一节 李朝文人创作的禅诗174-183

一、佛事诗174-180

二、感怀诗180-181

三、预言诗181-182

小结182-183

第二节 陈朝文人创作的禅诗183-190

一、佛事诗184

二、感怀诗184-186

三、题赠诗186-187

四、咏物诗187

五、记行诗187-188

六、记事诗188-189

小结189-190

第六章 李陈禅诗与唐禅诗的关系190-231

一、就创作动机而言191-192

二、就形式与手法而言192-208

三、就思想与社会方面而言208-231

越南语论文越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