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1989年8月,由黄翔鹏先生主持,“中国乐律学史”课题组在北京东直门外新源里举行了首次工作会议。它主题明确,信息充分,让每一位参加者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课题组历史文献小组的成员,我在会上作了对于音乐文献学的专题演讲。这篇演讲的一部分内容,后来以《音乐文献学和中国音乐学的学科建设》为名,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上。文中提出了一个设想,即设想参考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体例,完成一部《中国音乐史史料学》。一方面,用这部书对音乐文献探讨的成果做出总结;另一方面,以史料为线索,对中国音乐及其理论做出新的历史描述。我认为,假如在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稿》之后,我们还要建立一部中国音乐史,那么就应该先做扩充史料的工作;如果不在资料上实现突破,那么,我们将永远越不出《中国音乐史稿》的樊篱。当然,有一个具体问题是:这样一部《中国音乐史史料学》应该怎样来操作呢?我设想,它不仅应该扩大资料范围,而且应该用新的方式来处理资料。它在主体上是对音乐典籍的分类叙述,而在探讨措施和写作体例上,要注意以下六件事。第一,它要根据主流音乐的生存形态,以及乐律、乐器......(论文页数是:15页) [继续阅读本文] ,越语论文范文,越南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