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中泰艺术原型对话专家研究会综述[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原型图像学的文化阐释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所谓原型图像学的措施, 又可称为比较图像学的措施, 力求从最古老的表现传统根源上入手,把握基本的原型,从而洞悉不同文化中各种意象的源流演变,做到查源而知流,克服见木不见林的短视,培育一种整体性的系统观照的文化眼光。比较图像学的措施特征有二,即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指的是不同文化的图像之间的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希望能够达到异中求同的“打通”效果,或者从同中见异,更加明确地把握不同文化的艺术形象特色。纵向比较指的是某一个原型图像与其后代的各种变形图像之间关联的认识。本次会议以神话和艺术为切入点,以原型图像学措施论为支撑,突出了图像作为非文字文本所特有的认知意义,透过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视角来研讨中印两大文化原型的交流并置。
  叶舒宪教授在会上所做的题为“熊图腾:中华龙的谱系探讨”的主题演讲突破了文字训诂和文本窠臼,以大量的最新考古图片资料向与会者展示了熊、龙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流变,剖析了由熊向龙的漫长演变过程,突出强调考古实物和图像资料作为有效的历史文献具备合法的史料和史证价值,通过文字训诂、古文献中有关熊的名物之略论、多民族民俗的参照以及考古学实物的视觉说服力, 让这四重证据产生相互影响和共振效果, 实现言、文、象三类基本证据符号之间的有效关联和交互影响,借助于证据间性的巨大张力重新描述出一个几乎被后人遗忘已久的熊图腾神话传承的文化史线索,从而逼近历史的原点真实。叶教授的演讲突破了一国一域之局囿,将熊龙意象的解读纳入世界萨满教文化史的宏大背景,彰显原型的普遍阐释力,熊的冬眠与苏醒再生,龙的阴阳变化,乃是一切伟大神话和哲学的基本原型。此外,叶教授建议在中泰跨文化视野中借助于史前艺术和文物造型中的原型略论与追溯,进行横向比较的原型图像学探讨,从文化传播视角考察地处南传丝绸之路要冲的泰国与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图像证史-历史的多重叙事
  
  长期以来,在文字一统的王权叙事语境中,图像文本逐渐丧失其独立的历史文献价值,沦为文字叙述的补充和配角。视觉文本向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历史书写难逃其平面化、单一化的宿命,许多鲜活的、丰满的历史真实从此沉寂史海,甚至遭到无情的遮蔽与曲解。本次研究会系统论述了图像证史的问题,重新将视觉图像提升为与文字记载具有同等价值的、有效的历史文献,发挥其独特的文献证据价值,并将其作为第一手的史料去阐明文字所无法记录、保存和发掘的史实。作为视觉图像的重要载体,艺术被纳入“史证”的框架之中,试图打破纯艺术美学的探讨范式,还原艺术与神话、历史之间的原生纽带。
  叶舒宪教授认为,随着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以及人类与神话遗产的分离,在现代学科分类的框架之下,艺术被当做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形式,而其最初的原始神话象征意蕴逐渐变得复杂和模糊了,信仰和巫术性的色彩日渐消退,文学性和审美性则日渐增强。而大量发掘的考古实物和史前艺术,如红山文化的熊龙玉器、二里头出土的铜铃铜牌、长沙战国墓中出土的帛画等,其意义均已远远超越了审美的范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重新进入历史,在图像文本的基础之上重构失落已久的文化史,这关于打破文字一统的王权叙事,重拾因理性的切割而变得支离破碎的文化碎片,还原艺术深厚的原始神话象征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荣格原型理论的东方之源
  
  荣格的原型理论有着极其深远的哲学渊源。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范畴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均不啻为荣格原型理论的摇篮。然而,荣格试图跳出理性哲学的狭小框架,将原型视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打破了长期以来将原型简化还原为逻辑上受限的知性范畴和理性概念的西方哲学传统,试图使原型的丰富内涵获得完整而丰满的解释,使人类精神重获其原始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这事实上与整体性领悟世界的东方直觉智慧一脉相承,因此“从学理上梳理荣格理论的东方之源”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叶舒宪教授和摩根・莱克先生就这一议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研讨。
  叶教授认为荣格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和对东方思想的推崇具有充分的文化反思与寻根意味,是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运动的“东方转向”现象在学术思想上的鲜明体现。荣格追踪东方原型,突出强调神话作为变形之象征的意义,为的是给饱受现代性与理性文明摧残的现代西方人找回失落的灵魂。理性知识和直觉智慧的互补已经成为当今东西方文化整合的有益启示和明确路标。
  摩根・莱克先生所做的题为“原型流溢层模式:后现代科际整合宇宙观”的主题演讲认为荣格的哲学根基在东方,其原型理论深受古老的东方思想作用,他的“自我”、“原型”和“世界灵魂”等基本概念皆肇始于老子的哲学宇宙观。莱克先生将后现代阐释学纳入了科际整合的探讨视域,在荣格无意识分层理论(该理论由约翰・瑞恩・何勒 John Ryan Haule在其作品《演化与原型:荣格理论的生物学阐释》Evolution and Archetype: The Biology of Jung中提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作为人类灵魂DNA的原型之七层流溢模式,即个人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类灵无意识(psychoid unconscious)、世界灵魂(Anima Mundi)、原始物质(Prima Materia 也可译为原初物质、原始质料、第一元质)、终极之“众”(Many-ness)和普累若麻(Pleroma,希腊语,意为充满和虚无)。该理论模型在当代动物行为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几何学、世界文学、音乐、量子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均得以印证,尤其与炼丹术、佛教、道教、吠陀等东方哲学宇宙观相契合,其突破点在于在荣格无意识功能原有的个人层次(即个人无意识)、文化层次(集体无意识)以及生物层次(类灵无意识)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物理的维度,其中包含了世界灵魂、原始物质、终极之“众”和普累若麻这四个流溢层。
  摩根的拓展模式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普罗提诺等人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流溢思想殊途同归,即认为世界的持续创造呈现为从至上的、完满的原型界必然而又自发地下沉到物质界以及从物质界上升到原型界的象征符号式的流溢阶梯,即从高一级实在中引出低一级实在,低一级实在作为无形式的潜能而被产生,尔后它回转来凝视高一级实在,并以这种方式具有形式、充实内容。但是他强调各个流溢层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动和交互作用的特点,原型的七个流溢层构成了彼此包容的巢式互嵌立体结构,而非线形阶梯结构,流溢的过程是沿着螺旋线展开的,而并未遵循线形发展模式。1. 个人无意识: 在该流溢层原型以情结和人格面具的形式展现;2. 集体无意识: 在该流溢层原型以原型象徵的形式显现,是神话意象的源头;3. 类灵无意识:在该流溢层原型以DNA编码显现;4. 世界灵魂:超常实在,原型以象征和形式显现, 3、2、1层次自该层次流溢而出并影响于流溢层5;5. 原始物质:寻常实在,原型以形式显现, 4、3、2、1层次自该层次流溢而出并影响于流溢层6和7; 6.终极之“众”:原生性超常实在,原型以数字显现, 5、4、3、2、1层次自该层次流溢而出;7. 普类若麻:超越了“在”与“非在”,是一切存在的终极根源。上述一切形式皆自该层次流溢而出。
  (祖晓伟,1983年生,女,汉族,河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探讨方向:文学人类学)

越语论文范文泰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