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泰国在持续多月的政治动荡之后发生了军事政变,泰国陆军总司令巴育宣布,泰国军方接管政府,并解散泰国参众两院,接收所有权力。这是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的第20次军事政变,泰国政局又一次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从2017年军事政变,时任总理的他信流亡海外;到其间黄衫军、红衫军的长期接连不断的街头政治;再到今天又一次的军事政变,他信的妹妹现总理英拉下台,泰国政局一直处在纷繁复杂的漩涡中,令人难以捉摸。 泰国国内政治派别的对立 想要弄清泰国现阶段的国内政治状况,首先要了解当前泰国两个最大的政党和他们的支持者,即红衫军和黄衫军。 红衫军多来自泰国北部、东北部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底层,支持泰国“为泰党”的他信及其妹妹英拉的政府。由于他信家族的政策倾向于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而这个群体在泰国选民中占70%,所以只要是进行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他信派获胜的可能性很大。 黄衫军大多是曼谷的中产阶级、精英阶层,包括富人、军人、官僚和王室力量,以泰国“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和核心人物素贴为首,黄色是泰国王室的代表颜色,黄衫军认为自己代表了国王的利益,是对王室忠诚。 他信祖籍中国广东,祖辈移居到泰国。他信可谓出生于精英阶层,其父亲是泰国北部非常有作用力的富商。他信早年做过警察,1987年离开警队转而经商,逐步成为泰国电信业大亨、泰国首富。1994年他信步入政坛,当上泰国外长,1998年创建“为泰党”,2001年横扫其他党派当上泰国总理,并在之后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任期届满之后获得连任的民选总理。任职期间,他信推行惠及穷人的多项政策,比如给农民提供种粮补贴,给穷人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政策,这些政策为他信赢得了泰国的农民和城市下层群体的支持。 但是在任内的后几年里,他信打压竞争对手和媒体,并想对王室、军队施加自己的作用力,这引来了王室、大公司家、中产阶级等群体的反对,黄衫军开始不断走上街头,抗议他信政府,迫使其下台。最终于2017年发生了军事政变,军方借他信前往联合国开会之际宣布接管政府,他信从此流亡海外。此后红、黄两派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年间政局一直无法稳定。在2017年重新举行的大选中,他信的妹妹英拉依然凭借广大底层选民的支持当选为总理。 本次军事政变的前因后果 他信在2017年军事政变下台后,一直流亡国外。2017年,“为泰党”议员沃拉猜提出“特赦法案”,建议赦免从2017年军事政变起,到2017年示威游行期间,参与政治犯罪的所有人。因为“为泰党”在下议院占据绝对议席,所以提案在讨论时顺利通过。 提案一经通过,就在整个朝野之间掀起了反对的浪潮,反对派“民主党”质疑这个法案的提出是为了让他信能够顺利回国。于是黄衫军借此发起街头政治,自2017年12月开始示威游行,希望迫使英拉辞职,解散议会,由国王任命一位新总理,成立“人民委员会”,“由正派人士组成,负责改革泰国警队、选举系统等,之后再实施民选”。可以看出,黄衫军希望借此把他信的政治势力彻底清理出泰国政坛。 2017年12月9日,英拉迫于压力解散议会,宣布在来年2月重新举行大选,但坚决不辞职。反对派由于害怕“为泰党”在大选中再次当选,便抵制大选,选举当天反对派去各个投票点阻挠选举,甚至在南部的几个地区由于反对派势力太大,投票点不得不关闭。最终,大选的投票率只有45%,选举无效,而英拉则继续担任留守政府总理。 反对派依然每天在曼谷集会,泰语论文题目,随着时间推移,抗议收效甚微。于是反对派另想办法,向泰国宪法法院提起针对英拉的诉讼。宪法法院是制约政府的重要机构,而检查长历来与他信派不和,所以做出的裁决对他信派很不利。2017年5月7日,宪法法院宣布英拉在2017年将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调离的举动是违宪行为,以此解除英拉的总理职务。 英拉被解职之后,“为泰党”还是希望能够重新举行大选,而反对派忌惮“为泰党”在选举中的巨大优势,依旧不肯大选。于是反对派号召黄衫军在5月28日进行大决战,准备占领政府,一举推翻他信的势力;而红衫军也表态说会组织10万群众到曼谷,保卫政府。曼谷的街头政治大战一触即发。 5月15日军队表态,要求各方保持冷静,否则军队将要介入。5月20日凌晨3点,军队突然出现在街头、政府部门和各大电视台,实行军事管制。5月22日,军方聚集各方势力举行谈判,但谈判破裂,泰语论文,于是军队扣押各方代表,并要求政府总理、部长、各政党的著名政客到军队指定的地方报到,控制其行动,并控制各大电视台,除了军队的通告外禁止播放任何节目,此外实施宵禁。至此,泰国历史上第20次政变正式到来。 泰国政治之“乱”的根源 为什么泰国的政局会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呢?这还要从泰国政治中军人、政府、王室长期以来形成的复杂关系说起。回顾泰国的近代历史,可以说泰国政治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和政变不无关系,而在一次次的政变中,军人、政府、王室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1932年,泰国“民党”发动了泰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政变军队占领了首都主要政府部门,迫使国王交出部分权力,泰国从此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延续至今。 1947年,军方领袖披汶通过政变掌权,泰国自此长期实行军政府统治,军方或是直接把持政府要职,或是操纵民选政府作为傀儡,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军队手中。1973年在曼谷爆发的“10・14事件”曾短暂地建立文官政府,这是泰国政治由军人专制统治向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转变的开始。但好景不长,1976年,军方通过政变又重拾政权。 在1992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武装部队司令出任总理,这引发了全国的不满,继而发生了“五月事件”,民众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在9月重新举行的大选中,泰国“民主党”获胜,泰国政治终于摆脱了军人统治,开启了由民选的文官政府执政的新时代。 自1992年产生的第一届民选文官政府之后,泰国虽然更换了5届政府,但无一例外地遵循了民主选举的准则,并没有出现军人干政的现象。这无疑说明泰国政治在结束军人独裁之后的进步。 但是在2017年针对总理他信的政变中,军队时隔多年又一次成为作用泰国政治走向的关键因素,而在本次针对英拉的政变中,军队再次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可以看出的是,这两次军事政变和之前不同,军方的目的并不是希望执掌政府,独揽大权,而是意在结束政党间长期斗争的混乱局面,仅仅作为调停者的身份出现。在军队背后,始终有着作为最终仲裁者的王室的影子。 经过了长期的政治博弈,当前泰国国内政治形成了一个复杂而不稳定的局面:国王、军队、代表下层的“为泰党”、代表中上层的“民主党”,这几大力量之间既有合作,又充满竞争和制约。在不断的冲突中,泰国的政治正陷入一个怪圈:代表不同群体利益的政党之间进行竞选,通过正常的民主选举,获胜的政党上台执政;由于国内各群体的利益无法调和,执政党的政策必然引起反对派不满,反对派组织街头政治,群众上街示威、包围政府,造成长期局势动荡,作用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军队发动政变结束政治乱局,国王通过默许或反对来表示态度;政变之后重新举行大选,然后进入下一轮的恶性循环。 可见,当前造成泰国政局动荡的关键已经不是军队独裁了,而是国内各群体各阶层之间利益的尖锐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党政治的恶性竞争。这导致政治活动长期无法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军队便作为政党政治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介入了政治生活。 泰国如何走出政治死胡同 今天的泰国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分化,由于城市富裕阶层和农村贫困人口之间的隔阂与利益难以调整,面临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而底层民众数量多,“人多力量大”的现实难以撼动,城市的中产阶级支持的政党无法上台,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数更多的底层民众所支持的政党一次次获胜。于是,本应作为民主制度支柱的城市中产阶级反而成为了抵制选举、促成政变的主力。 他信依靠高额的福利获得了大量穷人的支持,然而这些福利并非凭空而来。由于大量的福利支出使政府预算赤字增长,税收与债务的增加在蚕食富裕阶级财富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经济面临的风险。但是,福利的闸门一旦打开就覆水难收,他信的政策促使不同政党为了讨好自己的支持者,选择去许诺更为激进的政策,进行恶性竞争。同时,由于泰国底层的民粹思想已萌生,各个阶层之间达成共识的阻力也变得更大,政治事务很难通过各派系之间的协商加以解决。 当今世界,这不仅仅是泰国自己面临的问题,在民主政治中,参与选举的各方如果不妥协不合作,将政治付诸暴力行为或者街头政治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比如债务危机中的希腊、国家动荡中的乌克兰。 泰国政治的乱局里,需要更多的是包容而非极端。各党派应该逐渐尝试协商和妥协,不论哪一派政党上台,都能既反映底层民众的诉求,也容纳精英阶层的利益;在执政政策上放弃采用激进手段吸引选民的做法,平衡国家长期发展与短期福利提高的需求;多数派的统治应该更多地照顾少数派的关切,不使少部分人成为多数人选票下的牺牲品。通过建立良性的政治运行规则,使得政治活动在合法合理的框架内运行,进而维持正常的国家秩序,不让政变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责任编辑】林 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