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皇室的华人血统是怎么来的[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0月13日,登基长达70年、全球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去世,享年88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外国人称呼他为“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泰语论文范文,但在泰国,这是讳名。他在正式公文中的名称是:帕巴颂德帕帕敏塔拉玛哈普密蓬阿杜德马希塔拉提贝拉玛提伯滴却克里纳伯滴萨扬敏塔拉提拉伯隆姆玛那塔伯披。直译为“伟大庇佑者、暹罗伟大君王、却克里人民的领袖、毗湿奴化身、玛希敦之子、拥有土地力量和无与伦比能力的伟大陛下”。
  其中,却克里是曼谷王朝的正式名称,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玛希敦是普密蓬国王的父亲。“普密蓬”,即“拥有土地力量”的意思,“阿杜德”,即“无与伦比的能力”。
  “两线作战”的缅甸“白象王”
  18世纪中后期,中南半岛上演了两场波澜壮阔的民族大逆袭战争――“缅甸复国战争”和“暹罗复国战争”。今天的泰国曼谷王朝,也叫却克里王朝,它的建立受益于这场战争,领导复国战争的正是吞武里王朝的华裔国王郑信。
  1752年,生活在下缅甸的孟族崛起,挥兵大举北上,4月攻陷了缅甸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城(今天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东吁朝末代缅王“摩诃陀摩耶沙底波帝”被俘,缅甸亡国。
  当时暹罗(泰国旧称)是阿育陀耶王朝末期,孟族军队担心暹罗乘虚从背后发起进攻,攻陷缅都阿瓦后,三分之二的主力立即南返,仅留下三分一的军队驻守上缅甸。
  阿瓦城西北部,冒瑞县木疏村的邑官之子“雍籍牙”,联合46寨起兵抵抗,不仅挫败了来犯之敌,而且第二年就展开反攻,第三年收复首都阿瓦。“雍籍牙”建立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用了不到六年时间,不仅重新统一上下缅甸,征服孟族,并大举兴兵进犯暹罗。
  1760年元月雍籍牙率领步骑兵、象兵和葡萄牙雇佣兵六万人征伐暹罗,一路长驱直入,直接包围暹罗首都大城。围城数月后,雍籍牙染病不起,缅军回撤,雍籍牙回师途中逝世,缅甸史料说他是因病而亡,暹罗史料则称他被炮火重伤才撤军。
  著名的白象王――雍籍牙的儿子孟驳登上王位,他比父亲的野心更大,大举兴兵连年征战。孟驳占领清迈,控制老挝琅勃拉邦,对暹罗采用蚕食和包抄战术,暹罗英勇抵抗但屡战屡败。在切断暹罗首都西面和北面交通后,1766年初,孟驳动用五十八营步兵,三百艘战船,四百头战象,一千多骑兵共四万多大军,沿着当年雍藉牙进军路线,一路直捣暹罗首都大城。
  经过十四个月的艰苦围城,1767年4月,缅军大炮轰开城墙,攻占了已弹尽粮绝的大城,暹罗亡国。这座有417年历史的古都被缅军夷为平地,缅军掳去一切能看见的财物以及数万男女。
  缅甸当时在“两线作战”。入侵暹罗时已爆发“清缅战争”,孟驳一边令缅军加紧围攻大城,一面利用地理优势派少数部队与清军周旋。攻占大城后,缅军主力就被急调回国抗清,仅留下少数军队驻守,这给另一场奇迹创造了机会。
  郑信复制了雍籍牙的复国传奇
  暹罗亡国后全国陷入混乱,农村地区处于政权真空状态,在缅军未占地区相继出现多个割据政权,有的甚至自立为王。达府太守郑信率兵进京勤王,大城陷落以后带领残兵突出重围,在途中击溃小股缅军阻击,他率部一路南下,攻占华商云集的东南海滨城市尖竹汶城。
  郑信复制了雍籍牙的复国传奇,首先统一东南沿海地区,六个月后展开反攻,一年多后收复首都大城,因为京城破败已极,郑信把都城迁到湄南河西岸的港口城市吞武里,再逐步削除多个割据政权,使得泰国重归统一,这就是泰国历史上著名的吞武里王朝。
  郑信祖籍中国广东澄海县,父亲郑镛是个破产农民,清朝雍正年间移居暹罗,从贩卖水果起家,后被委派为包税人,娶暹罗女子洛央为妻。
  郑信出身“潘俊保但他的成长经历却不那么“潘俊保到郑信这代早非普通百姓,他从小被大城王朝之财政大臣收为义子,接受良好的文武教育,自然胆识非凡,很早即跻身于暹罗贵族阶层。
  郑信的成功,除了清缅战争的国际因素,更重要的,就是得到华商集团的鼎力支持。战争是最消耗资财的人类活动,当时泰国的商贸几乎被华人垄断,尤其制糖业和粮食贸易,郑信选择华商聚集、贸易繁盛的东南沿海作为大后方当然是明智决策;加上他的华裔血统,能得到华商积极拥戴,使其获得其他任何割据政权无法比拟的财政优势。
  早在17世纪初,前来暹罗经商的外侨,除了华人,还有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但其中势力最大的原本是日本人。大城王朝巴塞通王时期,因为日本人频繁参与暹罗宫廷政治,巴塞通王焚毁了日人町,把日本人驱逐出境,华商自此接过了商贸特权。至大城王朝末朝,整个暹罗约十分一的人口是华人。
  在暹缅战争摧残下,暹罗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哀鸿遍野,郑王委托华人海商集团从事贸易获取巨额利润,用高于市价数倍的价格购买粮食赈济灾民,各国商人听闻此地售粮可赚大钱,纷纷把粮食运到暹罗兜售,既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也能逐渐平抑物价。各处难民获悉郑王所辖之地开仓放粮,于是成千上万赶来乞食,郑王把他们组织起来从军、种田、做工,有力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因此郑王的军队兵源充足,粮饷丰厚,装备先进,其所向披靡亦不足为奇了。统一暹罗后,郑王一面在北方与缅甸进行九次拉锯战争,同时与缅甸争夺对老挝的控制权,与安南(越南)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吞武里王朝十五年,也是年年征战。
  清初士人陈忱,还写过一本小说《水浒后传》,里面描写梁山残存的好汉们在抗金无望后远赴海外创业,最后推举李俊当上了暹罗国王。估计陈忱构思《水浒后传》的根据即源出于此,其实年代根本对不上。
  曼谷王朝取代吞武里王朝
  大城王朝贵族“通端(却克里)”和“波玛”两兄弟是郑信少年时代的朋友,他们的母亲也是华商之女(混血)。他两兄弟投奔郑信后,受郑王之托长年四处出征,立下赫赫战功,通端成为郑王麾下的统兵大元帅。虽然他们年纪仅差几岁,通端却被册封为王子,并娶了郑王的女儿为妻子之一,可说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当今泰国镇国之宝――玉佛寺玉佛,即是当初却克里兄弟受郑王之命,征讨老挝抢掠而来。   根据曼谷王朝的官方说法,郑王晚年神经错乱,行为暴戾,所以僧侣和贵族们一致决定,为了拯救国家,只能将郑王废除,不过后世现代史家对这个说法尚存争议。
  1780年,泰语专业论文,柬埔寨发生内乱,安南国王阮福映插手,欲把柬埔寨变为属国,郑王1782年命昭披耶・却克里兄弟再领大军出征柬埔寨,欲与安南决一雌雄。
  当年大城被缅军攻陷,城中有些居民把财物埋藏在地下,后来财物之主不是死于战火,便是不知所踪。暹罗复国后,挖宝藏成了热门职业,郑王的大城太守以抽成方式把挖宝的垄断权授予一位叫威集拉农的官员,但此人名声很坏,屡遭众人怨恨。当地豪强枯该,遂趁王师征柬埔寨之际,公然掀起极大的变乱,大城太守只好逃到吞武里求救。郑王派出披耶讪率京城卫戍部队前往征讨,却没想到披耶讪与枯该合兵一处反戈回击吞武里。
  郑王的大军当时正在柬埔寨作战,首都卫戍部队被披耶讪带走,王宫卫队势单力薄,顶不住两处叛军合击。最后郑王与披耶讪协商,愿意退位,并在皇寺剃度出家。
  披耶讪向在柬埔寨前线的却克里发出邀请,请他回来接管吞武里。在前线的昭披耶・却克里已无心再战,通知兄弟波玛准备撤军,他与越军统帅阮有瑞签署和议后迅速班师回国。
  1782年4月7日,却克里回到京城第二天,郑信和王子、王孙等人均被处死。据说,郑信见到却克里时曾向他请求:“弟弟啊,哥哥这江山就归你了,交情几十年,能不能留下性命一条?”却克里含泪不语。泰国官史说,这是贵族、僧侣和民众意愿,拉玛一世不便违抗。
  按暹罗传统,郑信贵为国王,人神合一,因此一般人不能触碰其身体,所以郑信被装入天鹅绒口袋,遭檀香木棍击毙。一代暹罗复国之雄主,竟然以如此悲惨下场终结生命,时年仅48岁。不久,披耶讪也以谋害郑王之罪被处死。泰国这段王朝更替史,比中国历史上“斧声烛影”还离奇,充满了难解之谜团。
  却克里登上暹罗王位,建立却克里王朝,他称为拉玛一世。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河东岸的曼谷,即开始大兴土木建造新都,因此却克里王朝也称作曼谷王朝。
  郑信虽惨遭弑杀,但拉玛一世为了在对缅甸的争斗中得到清朝的外交和商贸支持,频繁遣使前来交往,还声称是郑王的子嗣。一直到拉玛四世,曼谷王朝几位君主在清朝史料都有一个姓郑的华人名字,继续自称为郑王后人。当然,清廷后来逐渐知道了真相,不过也承认了既成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主体民族为泰族,与分布在“中越老柬缅”地区的傣族、壮族、侗族,岱族、侬族、布依族、老龙族、掸族其实是同源民族,称作壮泰语族群,泛泰主义者也叫他们为泛泰民族。
  1939年,直到披汶・颂堪执掌军政府时代,泰国国名才从“暹罗”改为“泰国”,小小一个国名变更,背后却蕴藏着诸多玄机,曾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关切。而“泰国”之意,是指“(泛)泰族人之国”,这与当时泰国内部高涨的民族主义和泛泰主义有关,周边国家相当担心,这是否会引发泰国对己国的领土主张。
  二战结束后,“站错了队”的泰国为了赶紧站回“正确队伍”,于是1945年9月把国名改回“暹罗”,1949年5月,见国际形势稳定下来,再把国名改为“泰王国”。
  (摘自中国网2017.10.14,有删节)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