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外来语的产生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英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语占其各自语言总词汇半数以上, 而汉语中的外来语所占比例却很小, 这一差别应归于中华民族, 英吉利民族及大和民族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特点。 本文试图对中, 英, 日语言文化中的外来语形成的途径作一下比较探讨, 以加深对外来语的认识。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eonard B loomf ield)的《语言论》 , 吸收外来语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即 “亲密借用” 和“文化借用” 。 “亲密借用” 是指两种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政体下使用时所发生的语言借用。这种借用往往是单向的, 大多数是被统治者向统治者语言借用, 即劣势语言向优势语言借用, 当然也有反向的。 “文化借用” 是指各民族通过文化交流和其他方式的接触, 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成分。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语言扩散的过程, 这种传播与扩散是有规律的, 主要是先进文化向后进文化的流动, 以及新型文化向传统文化的流动。 一、 英语吸收外来语的途径 英语吸收外来语的主要途径是亲密借用。 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及其对美洲、 大洋洲等地区的占领和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 使英语借入许多外族词汇, 构成了英语中外来语的70%~ 80%. 古英语形成于公元 5 世纪, 用古英语写成的最早铭文见于八世纪, 此后, 英国遭受了两次大规模地入侵, 这极大地充实了英语的词汇。 第一次是公元9 世纪斯堪的那维亚人的入侵, 其中丹麦人的入侵, 使英语不可抗拒地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现在英国北部和东部有些地区 75%的地名以及近代英语中有 【sk】 音的词均来自丹麦语, 进入日常英语词汇中的斯堪的那维亚语更多。如 bank, leg, take 等。1066年, 法国人入侵英国, 史称 “诺曼底人征服” , 于是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 能否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英国人辛勤喂养的 “ox (牛) , sw ine(猪) , sleep (羊)” 到了法国贵族的餐桌上却变为 “beef (牛) ,po rk (猪) ,mut ton (羊)” , 后来,“beef, po rk,mut ton” 就分别成为英语的 “牛肉、 猪肉和羊肉” 了。这次征服使英语借入了一万多个法国词汇, 其中 75%一直沿用至今。14 世纪后, 英国逐渐摆脱了外国的统治, 成为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然而,16 世纪后英国开始了对美洲、 大洋洲等地的占领和对亚洲、非洲的殖民扩张, 这使美洲大陆上新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美国英语借入许多印第安语词汇及法、 德、 西班牙等词汇, 这些又倒流入英语。 同时, 英语又从亚洲、 非洲借入许多汉语和黑人用语等。除此之外, 文化借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英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基督教于 6 世纪末传入英国, 约翰•威克里夫(JohnW ycliff)在将 《圣经》 从拉丁文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就引进约一千个拉丁语词汇。如 “pope (教皇) , angel (天使)”等。16~ 17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又兴盛于英国, 内容涉及艺术、 哲学、 科学等各领域。同时, 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缀也被许多英国作家灵活运用, 创造出许多英语新词。而且代表新型文化的美国英语也回流入英语不少新词汇, 如: moonw alk(月面行走) , h i pp ies (嬉皮士)等。 二、 日语吸收外来语的途径 日语吸收外来语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借用。 日语中的外来语通常指从欧美语言中借用的词, 其中包括日本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创造的所谓 “和制外来语” , 还包括近、 现代从中国语以朝鲜和东南亚诸国语中借用的词汇。 日本人不把汉语看作外来语, 因为日本文字的 “假名” 是在 “真名” 即汉字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但汉语毕竟不是和语的固有成分, 在许多人眼中, 它仍然被看作日语中的外来语。现代日本文化史学家永之郎先生说:“即使说日本文化是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诞生的, 也并不夸张。 ” 混杂性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化革新前后对中国文化, 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欧文化, 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可以说是日本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符号。 公元1 世纪日本人开始接触汉字, 从 3 世纪系统地学习汉字。先进的隋唐文化深深地吸引了落后的日本人, 他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留学僧, 并重用古代中国移居日本的所谓规化人(移民)。到 7 世纪时, 日本人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使用, 然而大和民族毕竟有其固有的语言, 它和汉语相差甚远, 不可能完全套用汉语的文字符号。于是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适合自己语言的文字符号。由对汉字的 “音读” 、 “训读” 、 “训书” , 到 “万叶假名” 的形成,最后演变为 “平假名” 和 “片假名” , 日本人并没有因为有了假名而废弃汉字, 直到现在, 日本人一直采用汉字、 假名混用的方法记述汉字, 据统计, 在现代常用日语词汇中, 汉语词汇占47 . 5% , 和语词汇占 37 . 7% , 欧美词汇占 9 . 8%.随着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日本开始全方位移植和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制度和学术思想等来实现其现代化, 这具体表现为明治维新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 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巨浪, 英、 法、 德等西方语言中的词汇也潮水般地涌入日语中。 战后, 由于美国军队进驻日本的直接影响, 以及美国政治、 经济地位的上升, 日本遂由 “脱亚入欧” 转入 “脱亚入美” ,大力引进美国的先进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 并加以日本化,于是, 日语中源于美国英语的词汇日益增多。 三、 汉语吸收外来语的途径 汉语中的外来语虽然数目很小, 但大部分也是通过文化借用吸收的。同样的外来词主要来自古代西域、 印度及现代西方和日本。 西域是玉门关、 阳关以西地区的统治。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 汉使和西方诸侯的使者陆续带来了许多特产贡物。 随之也借入一些西域词汇, 如 “酋长” 。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 随着佛经的翻译, 许多佛教梵语词汇也进入汉语,如:“茉莉、 菩萨、 世界” 等。国门闭锁后又被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 洋务运动兴起出现了一个翻译西书、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高潮, 许多西语词汇便进入汉语, 随着现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 汉语从日语中借回许多日语中意译西方的汉字词, 这些词大部分都保留下来。 有趣的是, 汉民族在其历史上也同样曾多次遭受外族入侵, 然而亲密借用却没给汉语以多少外来养分, 而且外族统治者的语言甚至还被汉语所同化。 汉民族作为一个相当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形成于秦汉时期。此后, 汉族最早是与匈奴发生长期的战争冲突, 汉语最早吸收的外来语就是从匈奴借入的词。 元朝的蒙古人和清朝的满洲人先后统治中国达数百年之久, 他们的语言发生过一时的影响, 但政权一跨, 这一时期的影响就消失了。 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蒙语和满语借词可谓凤毛麟角, 只有 “歹、 站” 等几个词, 到了近代,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各资本主义列强在华创办学校、 报刊、 慈善事业, 进行文化侵略。 日语、 俄语教育普及于东北, 英语、 法语、 德语流行于中原及南方, 由于商业交往的需要, 还出现了洋泾兵英语, 这一时期进入汉语的西洋和东洋(日本)的外来语很多, 大多数为音译词, 但到近期, 音译词大多被淘汰, 洋泾兵英语也消失了,只有部分转借自口语的汉字外来语保留下来。 综上所述, 英语中的外来语主要以亲密借用为主, 日语中的外来语以文化借用为主, 然而这两种借用形式对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汉语语言文字体系自身发展完善之早以及当时汉民族经济, 文化之发达先进, 不需要借用而且也具备抵御外来成分的能力。人类种族无优劣之分, 各民族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