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作用力。“上野的413球”(2017年)。该词用来形容上野由岐子在北京奥运会垒球比赛中的投球数。在历时两天的三场比赛中,上野包办了全部28局413球,日本队也因此获得了金牌。这是日本队时隔32年后在球类项目上获得的第4枚金牌,为日本奥运史增添了新的荣誉。“日本石竹花”(2017年)。这是民众对当年女足世界杯日本代表队的爱称。2017年7月17日,日本代表队在决赛中击败劲敌,首次夺冠。这次胜利给刚刚经历大地震的日本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勇气,以及无穷的精神鼓舞力量。2017年,首相安倍晋三推出“女性经济学”作为其经济改革的“第三支箭”,旨在提高女性在公司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提高社会劳动力以助经济复苏。不论成果如何,女性已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女性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分量逐渐加重,社会性别分工格局将发生进一步改变。这些流行语都反映了当代日本女性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活跃,以及社会对她们的认可。 二、传统观念依旧根植于日本社会 通过以上略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角色变化,社会对女性的认可度亦在不断提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种积极现象的表面下,传统的性别定位和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在过去男权主义盛行的制度下,女性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等都受到来自社会世俗的约束,比如做事要符合“女人味”的标准,不然就易受到诸如“明明是女人,怎么没有女人的样子?”的指责,相对应的也有流行词指责男性“怎么可以像女人一样?”无形中流露出对女性的轻视与贬低。和汉语中的“女汉子”一样,日语日常用语中也有“女房役”、“女子高生”等特别突出女性标签的词,暗含着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社会参与程度低的意味。 不仅如此,在日常口语用语中,日本女性依旧较多地使用敬语及特殊语气词,这早已成为日语语言艺术的特色。社会与世俗要求女性说话应该柔和温婉、有礼貌,女性的言语也因此减弱了主张与断定语气,而恰恰是这种征询式的语言特征印证了日本女性仍然没有完全独立说话权的事实。 再如前文提到的“为母骚扰”与“性骚扰”,虽说其中体现了女性维权意识,但换个角度而言,各种性别歧视现象的屡见不鲜。 三、结语 二战后日本社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形象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随着高职业化及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为维护自身权益发声,她们不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主规划,同时还拥有了一定社会作用力,更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但,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想和性别定位仍旧深深扎根于这个社会。然而,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滚动,男女天平的倾斜角度终究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易晓莉。从《婚活、离活》看日本现代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7,(19):44-45. [2]滕忠梁。从「三高」到「三低」再到「三手」---看日本女性择偶观的变化[J].日语知识,2017,(9):38. [3]张丽梅。流行语中日本女性的形象变迁[J].语文学刊,2017,(7):16-17. [4]林秋萍。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近况略论[J].新西部,2017,(11):170. [5]徐娟。从流行语看日本女性角色的转变[J].语文学刊,2017年,第6期:37-49. [6]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语辞书[Z].日本:三省堂,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