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蔑视语的概念
对于日语蔑视语的概念至今也未有统一的定论,有不少词在这本辞书中作为詈骂语,而另外的辞书中却作为蔑视语;有的在这里是普通词,而在那里作为轻蔑语来介绍。这些词语表现在感情意义上的异同是很微妙的。人们因观察角度不同,对词语意义的感受也会有异同,所以很难对它们加以明确的划分。
西野 二在其博士论文《マイナス待遇表现の言语行动理论探讨》中关于消极待遇表现程度的层次性有过论述。他把「とてもマイナス」和「ややマイナス」作为两个节点,「とてもマイナス」程度以上作为詈骂语,「ややマイナス」以下程度作为普通词,那我们不难得出“「とてもマイナス」与「ややマイナス」之间的范围即为蔑视语”这样似乎较为圆满的结论。可是「とてもマイナス」和「ややマイナス」标准又怎样来确定呢?这又成为新的难题。西野纯二也没有对这两个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语言学家的一种无奈之举。
对日语的蔑视语做出明确概念描述的是今野敏雄,他在《蔑视语———ことばと差 》一书中对“蔑视语”做出如下定义:蔑视语とは、一定集 内あるいは集 间における优位者が、自らの特 と社会的地位と威信を死守するために、自らの艺术と距离のある一群を、侮辱·憎 ·嘲笑·暴力の 象と化す际に用いられ、かれらをよりいっそう 属的地位にとどまらせようと いる场合に用いられるものでもある。
这个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较为完整地对蔑视语进行了描述。社会的共同认知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词汇是否带有轻视、侮蔑等消极含义。这种社会的共同认知虽然缺乏清晰、绝对的标准,日语,但仍然是可以被感知到的。
实际的语言生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借助语境、修辞等因素的调节,蔑视语的使用同样也能达到亲昵甚至尊敬的语用效果。反之,日语论文,敬语的误用、滥用却会让人产生被轻视的感觉。敬语与蔑视语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会由于某些因素产生融合、转化的效果,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关系。所以梳理敬语与蔑视语的联系,关于完善我们对二者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2 从“待遇表现”角度略论蔑视语
日语中的“敬语”并不是单纯指一组词或一类词,而是包含句法、语法、修辞、表达方式等一个内涵复杂丰富的整体。可以说日语的整个语言体系和语言行为都涉及敬语。在分类上,由于基准不同,出现了二分法(尊敬语、谦 语)、三分法(尊敬语、谦 语、丁宁语)、多分法(尊敬语、谦 语Ⅰ、谦 语Ⅱ、丁宁语、美化语)等多种分类措施。从上述分类措施中我们很难发现日语敬语与蔑视语的连接点,敬语与蔑视语的联系更是无从谈起。冈田正美在《言语学杂志,第一卷五、六号(1900 年)上发表了题目为《待遇》的论文,提出了“待遇”这一术语,将待遇语分为五类,即“敬语法”、“谦语法”、“傲语法”“、卑语法”“、平语法”。论文把“待遇”一词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形态,将敬语(敬语法、谦语法)同普通表达法、自大的表达措施、轻蔑表达法相提并论,日语论文,摆在同一位置上,受到探讨者的关注。随后,松下大三郎在他的第一本语法文典《日本俗语文典》(1901 年)中,指出了体言、用言、助词的“偶有影响”是“待遇”,可分为尊遇、卑遇、不定遇。继此之后,从待遇的角度观察敬语的探讨多了起来,其范围也扩展到包括敬语在内似“尊卑贵贱”的整个待遇表现。这为我们寻找日语敬语与蔑视语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语言学家眼中日语的蔑视语与敬语是怎样的联系呢?
2.1 对等联系说:二战前,从待遇表现的角度探讨敬语己经有许多优秀之作,但战争爆发后到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待遇”这一术语见不到了,在探讨上只着重使用“敬语”一词。战后再度产生了将敬语放在同非敬语同等的位置上探讨的动向。石坂正藏在其论文《敬语法》《(日本文法讲座 I 总论,1948 年 11 月明治书院刊)中论述了语言表达与人际联系之后,为“待遇表现”和“待遇语”两个术语下了定义,认为“待遇语是待遇表现的核心”,在明确了“敬语是待遇语的中心”的同时,又阐明了敬语只是待遇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观点。他的待遇语中,除了敬语外,还包括轻蔑语、傲慢语、亲爱语。
也就是将蔑视语作为与敬语地位功能对等的语法现象,将蔑视语与敬语共同划为待遇表现的两个不同分支。从形态上讲它不仅有自己的词汇体系;而且也包含了句型体系,甚至在语体,语气,修辞等层面也是“枝繁叶茂”。在语义方面又可以细化为:尊敬语、自谦语、美化语。我们可以认为日语中的每句话都有敬语参与其中,都会因为敬语的细微变化在语义、语感上产生变化。它已经成为日语语言系统内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可是,我们纵观蔑视语语群,几乎全部都是对人或事物的称谓;词性也大多局限在名词;在句子中只作为称代词及呼语使用,无法更多的参与句子的架构。可以说与敬语相比,蔑视语无论在数量上,语法的复杂性以及构建句子的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敬语探讨至今,已经形成了统一认识:日语敬语并非单纯的表达敬意的语群而是一种由语法、词汇、意义、修辞、声音、文字等组成的语言现象,蔑视语在这一点上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2.2 包含联系说:多年前,松尾 治郎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般除敬语外,叫作反敬语法的轻蔑语法当然也必须一并在考虑范围之内。”(《国语法论考》第七章昭和十一年 1933 年 9 月文学社刊《敬语·论集日本语探讨 9》)他的敬语分类将“卑下语”列在其中,也就是说将蔑视语作为“反敬语”(近年也有诸如“负敬语”“、零敬语”、“不敬语”等说法)纳入敬语的体系中。随着近年对敬语探讨领域的拓展,这种归类措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
蔑视语仅限于词汇和修辞,因而从语法的发达程度,结构的复杂性角度来看都与敬语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将之作为敬语的附属,既可以合理解释这种差距,又能体现出在“待遇表现”这个大前提下“敬语”与“蔑视语”的内在关联,是一种相对折中、也相对严密的解释措施。
但这种分类措施也不无繁杂之嫌,如果将“蔑视语”及“差别语”“、 倒语”都作为敬语归纳,那么与以上概念相对应的词汇范围将无限扩大,界限模糊。其实,这也是语言学探讨中不可规避的一个难题———人类的语言现象纷繁复杂,与之相对的,一个完整理论的提出却需要时间的磨砺,不断地修正改进;最后也未必能达到“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程度。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措施。
3 结论
在日语蔑视语这个未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关于日语蔑视语的探讨可以丰富的敬语理论为依托,借鉴敬语的探讨模式,从梳理蔑视语与敬语的联系开始迈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今野敏彦.蔑视语—ことばと差 [M].明石书店,1990.
[2] 高木正幸.差 用语の基础知识[M].土曜美术社,1996.
[3] 菊地康人.敬语[M].讲谈社学术文库,1997.
[4] 纪长永.论日语“待遇表现”的特征[M]//日语教育论文集.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