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与西方艺术交汇中的东方歌者[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容提要: 川端康成所受的佛家作用主要指由中国传入的禅宗。由于川端康成对民族艺术传统的珍爱和继承 ,他的禅宗思想已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禅宗有了很多区别 ,更带有日本传统艺术的色彩。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创作不但有意识地吸取了西方现代文学的文化技巧 ,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新感觉派的迅速退潮和日本在二战中沦为战败国的结局使川端康成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更加珍视 ,由此迎来了他的创作成熟期。禅宗思想与日本传统艺术、 西方艺术在他的笔下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产生了倍受瞩目的世界性文学著作。

    一、 与西方艺术交汇中的东方歌者

    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禅宗的联系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川端康成 “相信东方的古典 ,特别是佛典 ,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 。 ① 他要用 “自己的风格来讴歌东方古典的虚幻” 。 ② 然而 ,川端康成同样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从成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为西方文艺思想热情的辩护 ,到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坛上赞美蕴涵着禅宗思想的传统日本文学 ,川端康成的著作在拥有西方现代文学对残酷的现实人生敏锐的洞察力的同时 ,用贯穿其中的禅宗的思想表达了独特的东方的审美艺术和人生理想 ,吟唱着东方的心灵之歌。正如他 1934 年在 《文学自传》 中所说的:
    我接受西方文学的洗礼 ,自己也进行过模仿的尝试。但我的根基是东方人 ,从 15 年前开始 ,我就没迷失过自己的方向。…… 在伟大的西方现实主义者当中 ,有的人历尽艰辛 ,临死的时候 ,好容易才看到遥远的东方 ,而我也许可以唱着幼稚的心灵的歌去遨游吧。 ③ 与西方传统的以知性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相比 ,禅宗与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它们都拒绝用略论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 ,都强调直觉认知世界的影响。然而 ,这种相似只是表层的。从印度佛教到中国禅宗 ,佛教哲学由开始的出世走向入世 ,由否定世间法走向肯定世间法。当六祖慧能说 “人即有南北 ,佛性即无南北” 时 ,就蕴涵了禅宗后来提倡的 “此心即佛” 、 “见性成佛” 。要人向平常事中会心 ,就是对现世生活的关怀。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后 ,与肯定现世生活的日本传统的神道艺术观念相融合 ,产生了 Zen (日本的禅) 。Zen 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影响 ,正如铃木大拙在 《禅学入门》中说的: 禅只认识日常生活本身的事实 ,对人心进行有系统的训练 , ……让人们像热爱伊甸园那样热爱人间此世。 ①
    但在西方 ,不仅伊甸园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化为乌有 ,人与人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联系也崩溃了。个体的孤立和人际间的冷漠、 宗教信仰的坍塌 ,给予西方人不知所来亦不知所去的感觉 ,这些都反映在现代西方的生命哲学与文学中。在 《我在美丽的日本》 里 ,川端康成在现代西方人面前对浸蕴着禅宗思想的日本艺术津津乐道 ,就是感悟到了禅宗迥然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热情的人生关怀。
    在川端康成时代 ,禅宗早已成为日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从 《源氏物语》 到佛教典籍 ,川端康成对禅宗的接触可谓无处不在。与此对应 ,现代主义是地道的舶来品。1923 年关东大地震后 ,日本政治经济一片混乱 ,社会危机深化 ,产生了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新感觉派文学;二战沉重打击了日本民族精神 ,焦虑荒诞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潮也应运而生。反思新感觉派的迅速消亡 ,面对西方艺术对民族艺术的挑战 ,川端康成回归了传统艺术 , “除了日本悲哀的美之外 ,一个字都不想写了。 ”② 这时的川端康成已对西方艺术了然于心 ,他深刻地观察到 ,西方现代主义在彻底解放人的同时把人推到绝望的境地 ,必须从日本传统中寻找一种永恒的精神 ,既能慰藉伤痕累累的民族心灵又能延续固有的民族艺术 ,这就是禅宗。
    事实上 ,即使在川端康成为现代主义摇旗呐喊时 ,禅宗作为一种深层积淀在他著作中也隐约可见。在他为新感觉派辩护的理论文章中 ,就已经表明他心目中的西方现代文艺与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 《新近作家的新倾向解说》 中 ,川端康成说:因为有自我 ,天地万物才存在 ,自我主观之内有天地万物 ,以这种心情去观察事物 ,这是强调主观的力量 ,信仰主观的力量 ,信仰主观的绝对性。另外 ,天地万物中有自我主观 ,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以这种心情去观察事物 ,是主观扩大 ,让主观自由活动。这种想法发展下去 ,势必自他一如 ,万物一如 ,天地万物都将失去境界 ,融成一个精神的一元论世界。这就是主客一如主义 ,以这种心情去表现事物 ,就是今天新近作家的表现态度。 ③
    在西方现代文学里 ,物与我、 人与自然、 个体与群体之间是对立分裂的 ,而川端康成却在向西方新文艺学习的呼吁里大谈 “万物一如” ,禅宗的作用显而易见。禅宗认为 ,一切现象的本源在于人的心灵 , “一切万法 ,尽在自身中” ,④“在悟在迷 ,此心不异。欲求佛道 ,需悟此心。 ” 川端康成说: “有的评论家说我的著作是虚无的 ,不过这不等于西方所说的虚无主义。 ” ⑤这种无正是指禅宗中开悟的万有自在的心灵宇宙。西方现代文学里 ,作家常常以精神领袖的姿态 ,攻击整个社会和传统道德 ,强调大破坏 ,大毁灭 ,否定一切 ,他们在颓靡的社会中绝望地挣扎 ,在否定社会、 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我 ,川端康成却因为禅宗的心性说从容出入于现实 ,发现了其中美的所在。

    二、 心灵的冥想

    川端康成接受的禅宗的心性说是与日本传统的神道自然观结合在一起的。在 《我的美丽的日本》中 ,川端康成描述了道元禅师诗里人与自然精神契合的亲切意境 ,并在文末总结道: “道元的四季歌命名为 《本来面目》 ,一方面歌颂四季的美 ,另一方面强烈地反映了禅宗的哲理。 ”⑥ 心性说认为万物(包括人生)都是虚幻的 ,人生和宇宙万象都是各种因缘的和合 ,一切现象都在刹那间变化流逝 ,根本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心者 ,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 ,唯心所生;若能了心 ,万行具备。 ” ⑦ 自悟本心才能事事无碍。因为心的存在 ,世上的一切才存在。禅宗的心性说与神道教的自然观融合 ,形成了日本物哀文学传统。 “物” 泛指包括自然界在内的客观存在 ,“哀” 指触物而发的主观感情。川端康成称赞的紫式部就是物哀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而 《源氏物语》 在3个层次上表现物哀:对男女恋情的感动 ,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对自然界特别是季节变换的感叹。情由心生 ,物为情显。在 《雪国》 中 ,川端康成用许多笔墨写雪国不同季节里的雪 ,并移入人的感情和精神作为伴随人物感情的旋律。岛村一觉醒来 ,发现镜中的驹子在冰雪的映衬下充满无法形容的纯洁美: “也许是旭日东升了。镜中的雪愈发耀眼 ,活像燃烧的火焰。浮现在雪上的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