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日语乃至其它的外语(准确地说,应叫第二语言,或叫目的语)教学,一直以来都被理解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为最终目的。这种外语教育观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忽视或无视了更重要的另一面———思想能力的训练。 在这种片面的外语教学观的指导下,无论是我们广大的外语教师,还是其培养出来的外语专门人才或是其他专业受过外语教学的,基本都把外语简单地当做一个工具;对目的语国家民族艺术,或者了解肤浅,或者全盘接受,或者全面排斥,从未注意过其中更深层的东西,从未想去探索其中优秀而不朽的民族精神、艺术传统及其成因,也没有对自己本民族的艺术真正意义上的自知之明,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对两个民族之间的不同的务实的比较,等等。这种忽略与无视,大大降低了外语教育的效率,造成了教学资料上的巨大浪费,不仅使外语教学走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在辩音语法上下了过多的功夫,有的语法问题连外国的语言学家都无法解答),时间与效果不成正比,严重阻碍了广大外语教师学科探讨水平的提高与创造力的发挥,而且造成了学业专业素养单一,艺术底蕴浅薄,思想能力欠缺(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因此,迅速更新外语教育观念,提高外语教育效率与教育探讨水平便成了当务之急。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讲,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观念是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本文将结合探讨生日语教育实际,对外语教育观问题谈一点想法,以求引起广大同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深入讨论。 探讨生的日语教育与其它的日语教育有所不同,这不仅体现在教育对象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标、要求与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观念与措施上。我认为,在探讨生日语教育中,一定要突出语言与艺术并重的准则,要树立“教有思想的日语”的教学观念并将其贯彻在整个日语教育中(其实这个观念应当贯穿在我们全部的教学中)。 那么,怎样理解“教有思想的日语”呢?所谓教有思想的日语,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在语言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语言还是教艺术,都要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一个教学家,而不是一个翻译官或教书匠,也就是既要正确地教授语言知识,各种语言能力,熟知本民族与日本民族的历史与艺术,客观地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日本艺术,同时还要有教师自己对日本语言与艺术及本民族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评价。
二是教师同时要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要给探讨生的质疑精神以广大的施展空间,使他们自觉关注语言背后的艺术,学会发现、尊重、理解日本民族的特点,欣赏、学习蕴藏在日本艺术中的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的精神品质,最终达到把日语真正学深学透学活,并推进我们民族进步的目的。没有思想的教育,就等于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教育,就会造成浪费。具体说来,首先要加强艺术教育力度,突出语言与艺术并重准则。因为: 1. 语言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语言和艺术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都是人类产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以及不断发展的特点,语言也同样具备。一种艺术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去艺术,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语言是用于记录艺术的符号体系,是艺术的主要载体。语言是艺术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语言不仅本身是艺术的一种形态,还是记录其他部分艺术的符号,是艺术的一面镜子。 语言之所以能发挥艺术载体的功能,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主要工具;而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艺术的形成需要由语言来表达,艺术的保存需要语言、特别是书面语的记载,而艺术跨越时空的传播更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重要工具。 2. 语言和艺术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上边谈到艺术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和发展、传播的,语言的丰富多彩由艺术内容的丰富多彩所决定。艺术的发展必然带动语言的发展,如新词语的产生;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艺术与语言也是互相制约的。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就无法理解体会该语言所表达的艺术;各民族不同的艺术特点又形成了语言结构、语言应用规律的异同,从而制约了跨艺术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语言与艺术的联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艺术是一个互依互动、密不可分的整体,要真正理解或探讨一种艺术,必须掌握作为该艺术符号的语言;而要学习和应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艺术。对目的语艺术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各种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对目的语艺术内容的教育,是目的语教育的损失。[1](P121)因此,在探讨生的日语教育中,坚持语言与艺术并重的准则,不仅可以丰富或加强探讨生的日语素养,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同时还要做到从了解进入到对目的语艺术的批判层面,以独立的姿态面对日语与日本艺术。通常来说,对待英美艺术,持全盘接受态度的较多,而对待日本艺术则持排斥态度的较多。我以为,这两种态度都有失偏颇与健康,都应当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加以纠正。 这就是教有思想的日语观念所涉及的第二问题;即在博士生日语教育中还需要帮助学生跨越二重障碍: 一是跨越情感障碍。 历史上曾有过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记载,但中国人记得更牢的则是“二战”中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日本恢复了联系正常化,日本的各种商品也再次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但是这块历史的创伤仍然在隐隐作痛。即使没有强烈的憎恨,也还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反感藏在中国人的心中。为了交往,或由于其他原因,多数中国人不得不学习日本的语言,但只是学语言而已。在教育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这种情感障碍无形中限制了我们对日本民族中优秀品质的注意与探讨,因此,不仅使我们的语言学习大都停留在表层,而且使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走了弯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我们应当及早改变这种妄自尊大的病态心理。 二是跨越使用频率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障碍。即使没有情感障碍,还会有一个使用频率低的问题横亘在我们每个教者面前。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也能解决的问题。尽管日本在世界上属于发达国家,日本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但是日本的语言使用范围人数频率仍然十分有限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到当前为止,尚未看到日语将来会有像英语那样广泛使用的征兆。关于探讨生来说,必须按规定先修完日语,然后或者同时再修英语,这就更使他们既学无动力,又不能随便放弃,处在一种两难境况之中。这种状况就使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有热情,学有所获,学有提高。在教育中我们理应努力探讨相应的教育措施来实现教有思想的日语的教育观念与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吉林学院孟瑾教授主编的探讨生阅读教材中有一篇名为“城崎的……”课文。文中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了“我”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背受重创,死里逃生。在位于城崎的疗养院养伤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