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海报文化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盛誉,有“视觉创意大师”之称的福田繁雄,更是与德国的冈特兰堡以及美国的切瓦斯特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除了福田以外,龟仓雄策、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海报设计师给日本海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在世界海报文化这个大舞台上,代表东方的日本海报文化与西方的海报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分性。虽然日本的海报文化受益于西方的文化艺术,但日本的传统艺术给这些设计师注入了独一无二的形式语言,而且日趋成熟和自信。如果分别把日本和西方的海报设计大师的众多著作分别拼置成两张大的艺术海报,然后并置在一起,就会发现这种执着的形式语言,似乎无对于色彩,而是一种具有一致性的造型语言——以几何造型为基础的形式语言。本文从追溯这种几何造型语言的源头为起点,研讨其各种表现形式,从图形到文字,再到构图,以及其中的审美艺术。海报文化作为海报自身意义上的升华,具有特定的审美和艺术功能。海报最原始的意义在于作为特定的信息媒体形式而具有广而告之的效应,而海报作为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式,削弱了对物质方面的形式宣传,而更多的专注于对情感的表达。传统的海报可以分为商业海报、艺术海报、电影海报和公益海报。在商业领域,海报自身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并不明显,这主要受制于商业化的形式表现。就一般的商业海报而言,主要以积极、明确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主,并调动色彩、文字以及图形的最大表现力去吸引消费者关于物质消费的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和原研哉在给“无印良品”作商业宣传海报时,就有目的地抑制了关于信息的传达,而是追求于意境和审美的传达,从而放大了商业海报中的文化特征。相关于商业海报领域,海报的文化潜质在诸如艺术、电影(戏剧)、公益等领域得到了充分表现。由于这些领域的特殊性,海报创作者的创作自由度有了一定的保证,因此,海报的文化性被无限地放大,从而慢慢向绘画文化靠拢。
1.2 探讨背景
自从进入工业化革命以后,高速的运输系统和先进的信息系统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的第一次融合。在进入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化领域,西方众多文化家将目光投入到神秘的东方,试图从东方的文化表现形式中寻求对西方传统绘画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荷兰画家凡高就从当时风靡法国的日本版画(浮世绘)中找到了令他激动的养料,最终在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激情以及日本版画的表现力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文化方向。可以说具有东方表现形式的浮世绘给了十九世纪印象派诸多启示——平涂的色彩表现和新颖的形式构图。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提出了“色彩造型”和“几何构成方式”的创新理论,打破了传统西方绘画的禁忌。塞尚强调结构与形式的表现,甚至开始把“透视法”这一制造空间幻觉的根本形式从画面中剔除了。从塞尚到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的绘画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开始从写实进入抽象的表现方式,而这与东方绘画线条中所追求的抽象性和对意境的追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设计运动的开端始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而德国包豪斯的建立确立了现代设计教学体系的真正形成。包豪斯当时骋请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家进入学校执教,完成了传统理念向现代设计理念的蜕变。二战后,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以及一大批文化家进入美国社会,促进了“国际主义”风格。至此,美国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它的文化与艺术作用力开始波及到全世界。
第二章 日本传统艺术与几何造型语言
2.1 几何造型语言简述
最初是几何科学中的专用术语,因此它们本身具有科学与逻辑性,在文化领域,它们自身的这种科学逻辑性是服务于对文化与情感的解读的。点、线、面是一切文化著作的开始,又是内在的骨架,尤其就抽象文化而言,它更是表现的主力军,关于点、线、面的探讨主要从它的单独的形态开始而进一步延伸到内在的意志和情感。几何造型语言中的点在文化设计中,点是最初的开始,也是最后的回归,它是一切表现形式的基础要素,就如同佛语“一花一世界”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意味一般,世界的一切原本就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就单个点而言,它也是千差万别的,点的外轮廓决定了点的外形,日语毕业论文,就传统意义上的点是小而圆的,但这只是一种过于理性的状态。在文化表现形态中,点应该代表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日语论文,因此它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甚至边缘是锯齿形的。出于这种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我们有时可以说,一件文化品可能最终由一个“点”组成,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点的基本轮廓附予了它形的张力,俄国著名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在他的文化专著《点线面》中指出:“点在绘画中‘本身就是最简洁的形’,只有张力而没有方面,无论是圆的点或其它形状的点,它的内在张力总是向心的”,因为它的形状是内倾的,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聚合力。
2.1.2 几何造型语言的视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