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的艺术导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从语言与艺术的联系入手,说明了在日语教育艺术导入的必要性,阐述了从词汇教育和文章讲解中导入艺术的措施与途径。提出教师在教育中应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意识培养与艺术导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教育;艺术导入;艺术意识
  语言是艺术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艺术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艺术的载体,艺术要靠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艺术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艺术,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是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点。但是,人们常把日语教育理解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为最终目的。在这种片面的教学观指导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简单地把日语当作工具。这大大降低了日语教育的效率,严重阻碍了教师学科探讨水平的提高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了学生专业素养不高、艺术底蕴浅薄、交际能力欠缺。另一个结果是由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的记忆不能持久,打击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艺术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他的一种特定艺术,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特定艺术的内涵。不了解某种语言的社会艺术,便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种语言。因此,在日语教育中有必要导入艺术阐释,这样学生在了解日本艺术的基础上学习日语,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艺术导入的措施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措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培养艺术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艺术环境中。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民族艺术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词汇与艺术的联系尤为密切。日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艺术要素,能全面、生动地反映日本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历史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色彩。比如,各高等院校使用频率较高的《新编日语》教材,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丰富。学习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单词的记忆和英语不同,它不仅要求学习者记住单词的发音,而且要记住日语汉字的写法和它的中文意思。关于初学日语的人来说,单词的记忆就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门槛。如果在学习单词时,教师只是领读、纠正发音、讲解用法,那么关于学生来说,随着学习的深入,单词的记忆可能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如何使学生愉快地、高效地记住数量庞大的单词,这是每位日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某些特别能够体现日语特点的单词给予特别的讲解。除了单词的音、训读外,重点介绍了单词中蕴含的艺术意义,结果学生们感兴趣,从而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比如第一册十八课中「内(うち)」这个单词。「うち」一词本意是“我的家”,日语毕业论文,平时日本人说「うちの子」(我家的孩子)还好理解,但说「うちの会社」(在这里是我们企业之意)就有点令人疑惑了,企业并不是“我”家开的,怎么能说成「うちの会社」呢?但是日本人恰恰就是用这个词或者这种说法,把“你们企业”与“我们企业”“,你”和“我”“内”与“外”区分得清清楚楚。这种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的意识,在日本人的头脑中己经根深蒂固,并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内外有别的民族心理形成于久远的封建时代。那时候藩与藩之间交往、对立和冲突,就像现在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一样,同一个藩的人就是「内の人」,外藩的人就是「外の人」。虽然现在的日本社会已经没有了藩阀之争,早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在一个个企业集团之间,仍然有着严格的内外之分。日本人把自己所属的集团称为「内」,与之相对的就是「外」了。比如在企业内部,社长、部长、科长、普通职员之间,都严格地遵守着约定俗成的上下级秩序,关于企业以外的人,持有漠视态度的人很多。日本人内外分明的态度表现在大的方面,就是对外国人的态度。同属于大和民族的所有日本人都是“自己人”,关于外国人,无论是在日本居住了多少年,无论日语讲得多么地道,日本人都把他们归为“外人”之列,通常是不允许他们进入自己人的圈子里的。在人际交往中这种内外分明的意识表现为外表和内心的不同,也就是说,日本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可能完全不同。有人认为这是日本人虚伪,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内外分明的心理意识在作祟而已。了解了日本人的这种心理特点,不仅可以在与他们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助于了解日本艺术的某些本质特征。
  文章讲解中的艺术导入语言与艺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新编日语》第一册十四课会话中有一句话「日本の人はお互いの生活に利益のあることを喜び合います。また、不利のあることを悲しみ合うのです。つまり、あいさつを通して心をびつけてしくなるのです。」(在互相生活中,日本人对有利的事情共同感到高兴,对不利的事情共同感到悲伤。就是说,通过寒暄语把心与心连接起来,使大家亲近起来。)这句话如果不关系到日本艺术,是不能理解寒暄语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日本的寒暄语丰富多样,著名语言学者、英籍日语专家钱伯伦曾讲过“世界上没有第二种语言像日语一样拥有那么多的寒暄语使用规则和说法”。日本著名学者金田一春彦在《日语概说》一书中阐述日语特色时指出“日本人喜欢少讲话和少写字,遇到必须讲或必须写的时候也尽量简短表达。但只有在寒喧语的表达上语句长且丰富”。这么多的寒暄语,它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儒家思想的作用外,还有深刻的历史艺术原因。日本自古以来灾祸频繁,台风、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经常作用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为了预防和战胜自然灾害,人们需要团结协作、共御天敌。艰苦的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友善相处、互惠互利,从而维系这种自然结成的人文生态。从两千年前开始,日本人就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了。由于国土窄小,稻作大都是小规模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要集中插秧、集中收割,否则就会作用收成。因此,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获得好收成。水稻的种植离不开水,每家每户不可能都有自己专用的水源、水渠,这就需要相互之间必须有谦让和协调的精神,有秩序地共同使用水源。同时,这种稻耕艺术也催生了日本人对家族以及对团体的归属意识,只要共处在一个团体中,人们就会为这个团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大家为了共同的成功而高兴,为了共同的失败而悲伤。
  以上仅以某些单词和文章中的句子为例,说明了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措施和途径。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日语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应是日本艺术知识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广博的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注意流行的日语学刊、流行语、外来语等,不断了解日本的社会艺术变迁。作为日语教师,在语言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一个教学家,而不是一个翻译或教书匠。一个教师既要正确地教授语言知识,日语毕业论文,熟知中日两个民族的历史与艺术,客观地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日本艺术,同时还要对两国艺术有独特的理解与评价。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应给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广阔的施展空间,使他们自觉关注语言背后的艺术,学会发现、尊重、理解日本民族的特点,欣赏、学习蕴藏在日本艺术中的优秀民族品质,最终达到把日语真正学深、学透、学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M].潘钧译.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2] 杜勤.日本语言艺术结构的心理略论[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5)
  [3] 孙成岗.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干扰[J].日语教育与探讨,1998,(1)
  [4] 张卫娣,肖传国.日语的模糊性及其艺术背景[J].日语学习与探讨,199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