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教育改革尝试[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基础日语课程是面对日语系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传统基础日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性不强和缺乏课外指导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课堂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改革尝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基础日语课程 课堂教育改革 第二课堂 教育模式 互动性
  
  1.引言
  
  基础日语课程是面对日语系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训练,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语言情景、交际意向、题材和体裁等语用范围层面上,把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译等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此外,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跨艺术交际的能力。
  当前,在全国设置日语系的百余所学校中,基础日语教育模式大都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即按解说单词、讲解语法句型、翻译课文、做练习的先后顺序进行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当前,许多日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已经对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前提下,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基础日语教育模式的改革,增添新的课堂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
  在传统基础日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围绕着课本进行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即以本为本,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环节,教育效果不理想,教育活动多为课堂教育。而课堂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单词的讲解、语法的讲解、课文的翻译和课后练习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详细地讲解课本中自认为难懂或易混淆的地方,学生也就原封不动地记下教师的解说;即使教师通过提问、练习或其他方式发现了学生不懂或理解错误的地方,一般也只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很少会通过与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略论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懒于动脑,惰于开口,创新思想和学习积极性一起被扼杀,成了一味地依赖教师、不会思考、没有自己思想的空壳。同时,教师缺乏学生新思维的撞击,一直做着重复性的劳动,也会日益失去激情和热情,整个课堂教育也变得异常沉闷,师生间的互动性也就无从谈起。
  2.2缺乏课堂外教育的引导
  基础日语教育中,大多数教师在结束课堂教育后,日语论文题目,很少会关心学生课外活动中对专业的学习,即使举办一些诸如演讲、书法、作文、翻译等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比赛,也大都和基础日语课堂教育脱节较大,很少会直接促进教育。而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多埋头于对课本死记硬背等狭隘的学习模式中,难以实现日语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3.改革尝试
  
  3.1课堂教育的创新
  课堂教育在基础日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课堂教育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是判断教育改革尝试成功的关键。基础日语课堂教育的创新,应针对不同学期的教育目的、学生能力,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等教育目的。学院一年级的教育尝试,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读写能力为辅的目的,设置会话表演、生活发表、短剧大赛等教育活动;学院二年级的教育尝试,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目的,设置难点讨论、角色互换、读书发表会、时事进课堂等教育活动。
  3.1.1会话表演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基础日语教育模式下,学生大都单独完成查记单词、朗读课文、背诵单词和课文、做练习等各种学习任务,很少会尝试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日语。会话表演恰恰是顺应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在重视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影响,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日语。
  会话表演,即是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形式仿照课文编写并上台表演会话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让学生编写与课文中会话形式相似、内容不同的会话,达到巩固新单词和新句型,熟悉与会话主题相关说法的目的。学生在编写、排练会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减少了平时死记硬背的痛苦,增加了日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这个教育活动中,通过宏观调控,组织各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会话表演,并通过提问、点评等各种措施,了解学生编写会话的背景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及时指出不足,调整措施,使学生改变传统学习的习惯,渐渐养成集体学习的好习惯。
  3.1.2生活发表
  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掌握了日语的基本句型和表达措施,已经可以尝试着用刚学到的日语句型简单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可利用课前五分钟举办小型的日语生活发表教育活动,既满足了此时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又促使其主动学习。
  生活发表即在每天基础日语课堂时间(一般每天两节)的前五分钟,以一定的顺序轮流进行日语发表的教育活动。发表内容由发表学生决定,可以叙述自己最近经历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自己对身边所发生事件的看法。当发表学生发表完之后,其他学生可以对其发表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也可以就其发表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学生会在发言前,主动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组织语言;语言匮乏时,其将学习补差,这就达到了促使其主动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自己发表和听别人发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能力,又较好地获得了和他人交流学习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发表时,应做些简单记录,以便之后做点评。此外为了避免内容单一枯燥,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兴趣有信心地去发表并有话可说,教师需要在学生发表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提问、补充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表完毕后,通过简单点评帮助学生向更深更广的角度去发散自己的观点,提升观点的高度,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好习惯。通过“生活发表”这一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理解,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3.1.3短剧大赛
  短剧大赛是在一个学年结束之前,为了消除一年来学习日语的疲劳感,提高下一年的学习劲头,利用一个周的课堂教育时间,组织学生分组编写短剧并上台比演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学生自由结合成若干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内容由小组成员商量后决定,时间为二十分钟以内。评分标准为语音语调是否标准、内容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有语法错误、表现力的强弱程度。学生既是表演者,同时又是评委,这一点可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角地位,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学生在短剧表演大赛时,既活用了已学的日语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日语的兴趣。
  教师在大赛中,如同总导演,进行监督指导,并主持大赛。并在大赛结束后将此次大赛写成报道,配上相关的图片放在大学的网页中,从精神上对大家进行鼓励。此外通过短剧大赛,教师可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为下一步教育量身定制做好准备。
  在我班已举办的短剧大赛中,学生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的题目也是各具特色,例如:“三国演�””、“西游�”、“ロミオとジュリエット”、“部屋での�”、“野猪大改造”、“学院入�再�”、“ニュ�ス”、“pastfamily”、“昨日、今日、明日”、“テレビと本”等等。在这次短剧大赛中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习劲头高涨;教师也受到学生极大的感染和启发,授课热情剧增。

  3.1.4难点讨论
  根据日语语法结构特征,日语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初期,会遇到许多易混淆的语法点。试举例如下:
  助词:格助词“は”和“が”的用法,表示假定的接续助词“ば”、“と”、“たら”、“なら”的区别。
  助动词:表示推断的“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だ”的用法,表示目的的“ように”和“ために”的区别。
  动词的体(アスペクト):如“ていく”和“てくる”、“ている”和“てある”、“てある”和“ておく”的使用区别。
  动词的态(ヴォイス):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能动态、自然发生态的内涵和用法。
  授受动词体现的人物联系。
  敬语的表现形式等等。
  这些语法点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教师对这些难点也是头疼不已,每次讲解都需花费很大的工夫,但效果却不大令人满意,学生在教师讲解之时虽已经明白,但在实际应用中又一头雾水,不知用哪一个是好。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语法教育模式,采取难点讨论。
  难点讨论即分组讨论语法难点,就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一个学期末,将本学期内所有易混淆地语法难点分给各个小组,各小组在课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向大家解说自己对该语法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如有学生或教师有不同看法,可举手提问,进行讨论,使语法更加清晰易懂。如:负责解说“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だ”四个易混助动词的学生组采取拟人手法,分别由四个学生充当四个助动词,首先由各助动词说出自己的特点,然后对比自己的优点和对方的缺点,进行激烈的辩论赛,最后由辩论赛的裁判(本组第五位学生)做最后陈述。该组学生讲解措施新颖独特,给教师及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点讨论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学生在讲解和听他人讲解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与此语法难点相关的许多说法,这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很难达到的。
  而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讲解后,通过适当的提问或是出题形式,对该语法点的讲解进行检验补充。同时通过听取学生的讲解方式,找到学生理解该语法点的最佳接受方式,方便今后教育。
  3.1.5角色互换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日语学习,基本语法框架已经建起,部分学生有了浮躁情绪,觉得书本知识通过简单的预习就能完全掌握,上课的积极性也随之受到作用。这时教师可采取和学生互换角色这一新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承担一课的教育任务,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浮躁情绪。
  为节约课堂时间,给更多学生提供机会,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一组讲解一课。以《新编日语》第三册的第一课为例(其中包括单词讲解、本文的翻译及语法解释、会话、运用文和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每组共五名学生ABCDE,学生A负责单词讲解,学生B负责本文的翻译及语法解释,学生C负责会话的翻译及语法解释,学生D负责运用文的翻译及语法解释,学生E负责讲解练习。教师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或提问,或补充,以保证课堂教育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通过转换角色,一来可以让学生拥有一次难得的教育经历,体会到备课教书的艰辛,二来在做课前准备和讲课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克服学习的浮躁心理。关于听课的学生来说,新鲜的教育措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调动课堂气氛,实现教育互动的目的。
  3.1.6读书发表会
  进入学院二年级,教育重点已经从学院一年级的“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变成“听说与读写并重”,因此,这学期的教育活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新编日语》第三册的第九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定期举办读书发表会。此类活动可每个月举办一次,每次花四节课时间,每位学生五分钟,发表最近所读书籍的感想。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无形中就加深了书本上句型的理解和对单词的巩固。
  教师在此活动中,需要提前阅读大量与日本文学艺术相关的书籍,大概了解各书中的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推荐各个时期、主要作家、各种风格领域的著名书籍,引导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为高年级的日语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学艺术基础。
  3.1.7时事进课堂
  随着学生日语知识的积累,单纯教授教材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当今社会也要求现代学院生要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尤其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国重大事件,还要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及世界重大事件。
  时事进课堂是指在课前三分钟,简单介绍昨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一些相关单词的日语说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了解了国内外大事,又学到了很多新的单词,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育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育大纲,在规定的教育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育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活动。从教育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无需考试。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可以说是通过增加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来达到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的效果,同时也是对第一课堂的巩固与完善,激发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第一课堂的学习中去。
  基础日语课程的第二课堂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日本公司和工厂;辅导英语系学生的二外日语;举办日语技能比赛和日本艺术展;利用外教资源,学习日本的舞蹈、体育、插花等传统技艺;组织各种知识讲座;开展网上课堂,大量及时有效地对课堂教育进行补充;观看日剧、日本电影、日本动画片等日本的音像资料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以上种种活动,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学习。
  在最近几年教育实践中,通过以上的教育改革尝试,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教育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效实现了本阶段利于教育的目的。
  
  4.总论
  
  基础日语教育的地位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至关重要,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勇于实践。
  以上针对传统基础日语教育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性不强和缺乏课外指导两大问题,笔者结合我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尝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俗话说“教无定法”,在基础日语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地应用各种教育手段,日语论文,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5.
  [2]翁丽霞.日语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大学学报,2017,(09).
  [3]华燕钧.浅论日语课堂教育措施和手段[J].齐齐哈尔师范学报,2017,(03).
  [4]胡以南.中日日语教学考察[J].山东师大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1).
  [5]江新兴.对于学院日语教育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
  [6]李健.外语教育法的最新发展[J].北京林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附上:国家级重点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为“英语运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项目编号为:FIB070335-A15-3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