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听是外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外语教育的目的,也是学习者获得日语知识、技能的源泉和手段。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因为别人讲什么由别人决定,不能以听话人的意志为转移。听的过程是隐蔽的,是否听懂往往不能立即被发现。因此听解是一种复杂、紧张、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听者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感知、记忆、略论、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听解能力 听解困难 提高策略 训练技巧 一、听解日语时会遇到的困难 1.不能准确感知音节、音拍,难以“听音会意”。要学会听,首先要学会听音、辨音,这就需要了解日语语音的构成特点。例如,日语中由于音长和音拍等的不同导致语义的异同,因此准确感知语音是正确理解所听话语内容的一个关键。而通常听力学习所说的听力不是指听音、辨音的能力,而是指听音会意能力。对听力学习来说,听音、辨音只是伴随性的任务。听音会意则是将语音与词汇及语法形式迅速建立起关系,从而感知、辨别和理解词句的意义。 2.不能快速准确存储信息。在用日语进行交际时,由于对听到的词汇、语法现象或语言交际情境的陌生,或对使用日语进行交际活动本身的不习惯而导致记忆能力低下,不能迅速准确地记住所听到的内容,不能在所听到的内容之间建立起关系,严重作用听解效果。 3.不能长时间听解。当专注于听解一个话题时,有时关于很熟悉的内容也会因为短时间的大脑运行停滞而产生听解空白,这是由于过度紧张而产生听解疲劳造成的,这就需要通过训练逐步适应日语听解的思维方式。 4.思维方式调整困难。因为日语与汉语的语序不同,在听解时需要将思维调整到日语表达方式。开始时是汉语表达方式与日语表达方式的交替,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过渡到完全的日语表达方式。 5.不能准确取舍所听内容主旨。听解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对所听的内容进行归纳、判断和推理,这一思维活动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话题中心。在用外语思考时会带来智力低下问题,表现在听力方面就是关于简单的逻辑性内容的推理、判断能力降低,无法预测话题发展趋势,不能迅速调整思路,跟不上说话人的思维变换,不能抓住话题主旨,不能及时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略论、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无法使自己真正融入话题中。 6.不能适应各种语速的发音。由于每个人的发音习惯和语速不同,跟不上说话人的语音和语速成了听解的一大困难。 二、日语听解能力提高策略 1.一次性听解训练。听的瞬时性特点决定在听的活动中很难做到一边接收新信息,一边回顾和理解旧信息。因此听者需要具备迅速捕捉和存储信息的能力,适应听的瞬时性、一次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中间不停顿听解训练达到提高听解能力的目标。用学过的语音材料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坚持快速、综合的理解所听内容,即使在听的过程中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顿或反复听,因为停顿或反复听违背听的真实性。一旦养成反复听的习惯,就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也不利于克服听的过程中遇到的语言方面的困难。 2.听音会意训练。听音会意是指准确辨音,正确理解话语含义。为了提高辨音能力,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辨别训练,以克服由于发音差别给听音带来的困难。听音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会意,不仅是理解说话人直接表达的话语内容,对省略的、隐含的话语内容也要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有扎实的日语知识功底和日本艺术基础。听音会意只有在知识学习和艺术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关于已经掌握的日语知识和日本艺术知识,也不是马上就能听懂、理解得准确,还需要通过运用性训练才能达到纯熟。听音会意能力可以通过扩大听音范围、精听与泛听等进行训练。 (1)扩大听音范围训练技巧。 1)练习听力材料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日语学习所用的教育课件在科学性和技术质量方面应该达到语言地道、规范,语音语调标准、清晰,各种图像清晰、稳定。 2)适合性。教育课件必须适合日语学习者。首先要有循序渐进的难易程度,语速适宜。其次适合日语学习的目的,要考虑教育课件的不同使用场合。 3)文化性。各种教育课件,特别是提供给学生和课外活动的教育课件,应该要有文化性。例如录音停顿处要有音乐;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的画面设计要有美感,教育录像片的教育内容尽可能有情节。 (2)精听训练技巧。听力学习分为精听和泛听,两种听力学习在学习模式上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听后应完成的作业要求。精听要求听懂全文内容,泛听只要求捕捉主要信息。精听的一般步骤是:初听―复听―完成作业―阅读书面材料―校正―略论错误。 1)初听。仔细听教师诵读或录音等播放的听力材料。初听前应明确听的目标,如要求听懂全文每个词句还是全文大意。也要了解或计划好读的语音单位和次数。语音单位可以是句、段或全文,次数可以是一遍或多遍。随着听力训练的进行要有计划地减少次数,提高读、播的语速。 2)复听。弥补初听的遗漏、疏忽或错听。通常为全文,只诵读或播放一遍。 3)完成作业。有的听力材料还附带对所听内容的书面问答练习,可以在初听或复听后逐步完成作业。 4)阅读书面材料。事先尽量不要预习,如果所听内容没有把握好,在听力训练过后可以通过阅读书面材料来检查听解结果,订正听解中的错误。 5)校正和略论。修改错误,对错误原因进行略论,找出造成误听的根源,针对听解能力不足之处有目的地加以训练。 (3)高语速听解训练技巧。快的语速往往引起音质的变化,使听者不易识别各种语音及其变体,此外快的语速不利于听者进行关系,不易把上下文关系起来,从而出现听解遗漏。过慢的语速则使语言不连续,中间有间隙,听者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听者的准确理解。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材料表明,人在每分钟能听到的字节,快语速为400个音节,中语速为250个音节。日语属于语速较快的语言,需要学习者具备中等以上语速(每分钟270-280个音节)的听解能力。 1)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了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听音的过程中要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做到积极主动地听。 2)经常练习。要常听正常语速的对话录音或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播音。 3)预习或准备。预习或准备是指在听音之前了解话题以及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听解难点。 4)对听不懂的词汇或句子的处理。听解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些词、句听不懂的情况,不要中断听解活动,日语论文,把这些词、句记下来继续往下听,或者通过上下文、说话人的态度、动作表情等来推测这些词、句的意义。但是关于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复听等手段加以明确,以免作用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4)听陌生内容训练技巧。听陌生语言材料通常会因为词语或句法的陌生导致听的中断,所以对连续听解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1)笔录或速记训练。关于听到的内容能快速地边听边记录,抓住所听内容的中心词、关键词,有助于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所听内容。特别关于话题所设计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等要重点记录,数据、特殊名词也要记录下来。记录只要自己能看懂,起到提示影响即可。 2)预测下文训练。通过中途停放录音,根据说话人的语气、立场,推测说话人可能出现的结论、观点、态度以及可能的语言表达形式等,对谈话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测始终随机调整,日语论文题目,发现话题或谈话内容与自我预测不符时,要及时调整思路,跟上说话人的思维。 3)连续思维。听解能力要求听话人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使大脑到听完一个话语内容为止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以联想、略论、推理,不要翻译,尽量按照语言的原本形式来理解话语。 (5)长时间听解训练技巧。学习者通过有效的训练逐步掌握长时间听解的能力。听解时间应遵循先短后长的准则。一般说来听力训练应当从3-5分钟的简短讲话或对白开始,逐渐增加到30-50分钟,直到听懂正常的报告和演讲。所选听解教材的长度和难度要适合学习者自己的语言水平,由深入浅,由易到难。此外还要注意语言材料的趣味性。 三、培养日语听解能力,还要注意其他的作用因素 此外,日语的词汇中有大量同字异音词和同音异意词。例如“人”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读成[にん、じん、ひと]。还有些词汇有声调之别,如[はな]一词,◎型表示“鼻子”,②型表示“花”。这就需要听者具备关系上下文判断单词在句中准确意义的能力。 听解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听者头脑中是否有足够的语言信息。除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方面的信息外,听解内容越难懂,越需要对语言运用国度的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地理、风土人情等常识有丰富的了解。因此,听解的能力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纯依靠听的训练就能实现的,必须要与语言结构的学习、语言艺术的学习以及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沁.学习学概论.东北师范学院出版社,2017. [2]张伊兴,朱威烈.中日学者论外语教育和异艺术理解.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7. [3]杨志良,蔡华俭,符起俊.对学院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探讨.心理科学,2017,24,(6). [4]教学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系高年级阶段教育大纲.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5]�尾友�子.外国�の�理が思考に及ぼす影�.�京女子学院卒��文,2017. [6]多鹿秀�.�知心理学から�た授��程の理解.北大路�房,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