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和”意识刍议[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日两国人民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合场合的语言或者行为,究其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艺术所造成的。中国传统的意识模式是中庸,即“和”的意识。而日本艺术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吸收了我国的传统思想,并将“和”的意识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但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日本的“和”意识,在语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日语的词汇、日常用语的角度来阐述日本民族“和”的意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 “和” 意识 语言 暧昧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反过来,语言又受艺术的作用,反映艺术。二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而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社会实践中成功地交际。因此,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就必须得学习相关的艺术知识,了解其艺术,掌握其艺术,从而注意两种艺术上的异同,提升跨艺术交际的意识。
  一﹑日本的“和”的由来
  “和为贵”的思想来自于中国古代儒家学说,最早见于《礼记》。《广韵》解释“和”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公元604年,虽然日本成为一个基本统一的国家,但是日本的民族艺术还处在幼稚时期。当时执政的圣德太子吸收中国的儒学理论,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纲领——《十七条宪法》。《十七条宪法》开篇第一条就要求全体国民“和を以て貴しと為し、忤ふること無きを宗とせよ(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圣德太子之后,虽然经历了天皇的更换,但历代天皇都以不同形式贯彻着《十七条宪法》的宗旨。近代以来,虽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但“和”的思想却贯彻始终。在日本政府制定的思想教学大纲《国体之本义》中,仍然强调日本社会的精神是“以和存于全体之中,以保持一体为大和”。因此,可以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由来已久,而且已经完全渗透到了日本生活、语言等各领域当中。本文仅通过日语词语和日常用语来解读日本人“和”的思想。
  二﹑词汇中的“和”
  贾玉新教授在《跨艺术交际学》一书中提到:任何词汇的选择都与其社会的生态环境、社会需求以及生理因素相关。日语是一门混合语言,其中包含了和语、汉语、外来语以及罗马字母等。
  (一)对汉语的融合
  日本民族“和”意识的体现显示出的温和、和谐、调和、融合等多种形态,在语言上表现得相当突出,尤其是对外来词语的融合。在中国古代艺术没有传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引入汉字之后,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开始使用和创造汉字词汇,并借助汉字的音形来标记姓名、地名等。同时,利用中国汉字的“六书”,创造出了日语独有的文字——和字,又称“国字”。笔者曾对《新日汉辞典》的形容词的作过统计:该辞典共包括有2174个,其中汉字形容词竟有1952个,这类形容词均由汉字以及假名构成。笔者通过与汉语通行词语意义比较发现,和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就占汉字形容词的23.69%,能进行部分推测意义的词汇占汉字形容词的67.3%。由此可见,日语论文,汉语词汇和日语词汇在意义上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关系。
  (二)对其他外来语的融合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断引进西方艺术。在引入西方语言的同时,日本人也开始了模仿西方人的发音,采用片假名来表记那些从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引进的词语,这类词被称为「外来語」。例如:「ペン」一词,就来源于英语的“pen”,「ナンバーワン」就源于英语的“Number one”。除此之外,还有「ドイツ」(Deutsch:德语)、「ナイフ」(knife:英语)、「ズボン」(jupon:法语)、「ファッション」(fascio:意大利语)、「コップ」(kop:荷兰语)、「クルス」(cruz:葡萄牙语)等词。外来语词汇多数都取自于原语言的音,采用片假名标记。因此,这来词汇的读音和原语言中的读音大致上是相同或相近的。除了模仿音节造词之外,日语还利用吸收的各种语言,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派生,创造出一类新词——混合词。陶振孝先生在《日语混种语的构造》一文中,将混合词分成了八个类别。而这八个类别无不显示了汉语词汇、假名、罗马字母等的融合。外来语到底占多大比重迄今为止仍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外来语在日语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甚至有学者认为已超过30%。
  从以上的略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的词汇的构造,既借鉴了汉语,又吸收了其他语言;在沿用假名的同时,吸收使用外国多种语言的语素,组合并生成新的词汇。这就表现出了日语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和生命力。
  三﹑发达的“交际语”
  日本人与人交往,往往在鞠躬的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寒暄语。这种交际方式是日本人所特有的。这种礼节是日本人从小就养成的,既是周到的礼节、热情的问候,又能迅速使谈话的双方心灵靠近,缩短彼此之间的感情距离,并为下一步的交谈创造出和谐的前提。日本人的交际语在交际过程中尤显丰富,这种交际语并不仅仅是指身势语、寒暄语,同时也包含各种接续语。
  (一)身势语
  鞠躬,是日本人身势语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日本人相互问候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礼仪。在日本人看来,鞠躬是尊重与友善态度的体现。通过鞠躬,将自己身体最弱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展示给对方,这是一种信任、尊重和理解的表态。从点头到90度鞠躬,各种不同的度数则表现不同的尊敬程度。
  (二)寒暄语
  寒暄语是日本社会人际交往中必备的润滑剂,是日本人维系和巩固彼此之间关系,保持和谐联系和交流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寒暄语在日语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句不可替代的。在此,列出几个特点:
  1.见面时,寒暄语内容之一就是有关季节、天气、身体安康等的问候。有关季节、天气的问候是双方最容易找到的共同的话题,而这些问候语的使用都会给对方带来温暖的情感,因而给交际创造柔和的语境。
  2.日本人对他人的感谢使用极其频繁和广泛。不停地使用“谢谢”等词,这关于中国人的我们来说会显得有点罗嗦,但日本人在各种公共场合,甚至在家里,都会频繁使用「ありがとう」等感谢语。不过总的说来,相互间联系越疏远的,使用得越多;反之,则相对简练。同样使用较多的还有「どうも」等语句。   3.「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等道歉用语的广泛使用。日本人不愿意给别人带来麻烦。在很多场合,日本人都认为是因为自己而给别人带来了不便和麻烦。因此,大量的道歉用语的使用,则给人一种谦让有礼的感觉,而使得交际在更加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三)接续词的广泛使用
  谈话的双方经过寒暄语建立了较为融洽、和谐的气氛后,便可正式进入话题了。不因为寒暄语和正式话题的内容、性质都不一样,一般很难直接关系在一起。如果直接进行话题转换的话,容易给人造成生硬、前后不协调的感觉,有时甚至会把已经建立的和谐气氛给破坏掉。因此,转换话题的场合,接续词的所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转化话题之前,一般多采用「ところで」「さて」「実は」等接续词进行衔接。尤其是日语书信中,第一部分气候相关的寒暄语和第二部分正文内容之间都会使用「さて」来实现话题的和谐过渡。这些接续词,既能起到前后内容的桥梁影响,又能使听话者能有转换话题的思想准备。大量接续词的使用,可以避免对话、文章等话题转换带来的突兀效果,使话题转换更自然、婉转,同时又表现出说话人体谅对方的心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和”意识。
  (四)依赖心理
  鲁思·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在极其排外的同时,又比较注重集体。土居健郎认为依赖的心理是日本人调节人际联系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而依赖心理本身就是日本“和”意识的重要体现。土居健郎指出很多日语词汇都体现出了依赖心理,本文就不一一赘述。而依赖心理在日常用语中也表现突出,比如:お蔭様で、今年も無事に新年を迎えることができた(托您的福,这次又能顺利迎来新年)。作为中国人则很难理解迎来新年,为什么是托别人的福。其实这和日本人感恩的心、依赖他人的心理、日常礼仪规范意识和和谐交流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归功于他人,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他人感受说话者自身的喜悦,同时把听话者纳入获得喜悦原因的范畴,则可以使得接下来的交谈能进一步并顺利进行。
  四﹑结语
  对日本语言中“和”意识的探索,既是一个陈旧而又新颖的话题。本文分别从日本民族“和”意识产生的根源,以及日语词汇、日常交际语的角度对“和”意识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内容涉及不甚全面,只是涉及到“和”意识的一个小的部分。但希望通过对日语中“和”意识的发现,加深日语学习者对异艺术的理解,日语毕业论文,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日本人日常用语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日语表达的特色,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日汉字形容词词义差异比较》,王运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
  [2] 蔡忠良.试析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形成的原因[J].宁波工程大学学报,2017
  [3]《日本人的心理机构》,土居健郎著,商务印书馆,2017
  基金项目:
  四川文理大学院级项目(2017R005Y)。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