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体感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心理基础,日语系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殊原因,导致学生的本体感缺失严重。通过剖析日语系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关于其他外语专业来说比较特殊的一面,探析目前日语系学生本体感缺失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充分略论目前日语学习的现实意义,强化学生信心,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前的教育过多的关注如何执行教育大纲,而事实上,在尊重学院教纲的基础上适当地辅以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中日两国的相关时政略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很多时候能起到释解学生心理障碍,推动教育顺利进行的影响。日本虽然经济衰退的,但仍然是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而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个状况是长期存在的。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报告称,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少领域里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而在软件、雷达、通信网络管理、微电子和材料诸领域,日本已处于领先地位。从技术角度讲,日本没有哪些高科技产品不能生产。当前日本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被中国超越,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日本依然是发达国家。日本很多成功的经验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中日交流将是长久的,并将更加深入。比如和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大型日企进入中国不同,现在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大举进入中国搭上中国改革开放的顺风车。这些中小企业不乏佼佼者和未来的世界级竞争者,他们进入中国急需大量的日语系的人才。而且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公司开始走向世界,包括日本,这些公司进入日本也需要日语系的人才。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初衷,就在于释放我们民族善于学习的优势,向世界一切优秀的国家学习,吸取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由此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学习好日语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建设国家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向学生比较讲解日语与英语,日语与汉语学习的不同特点,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借鉴不同语种的学习措施。日语与英语的比较,主要是考虑到英语作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学生一般都有中学甚至小学的基础,因此学生在接触第二门外语——日语的时候喜欢照搬原来的学习经验。但英语是典型的西方语言,与东方语言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基本完全脱离母语束缚重新架构的学习系统,受母语的作用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日语与汉语的比较,是因为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艺术的发展借鉴乃至保留了很多中国古艺术的因子,比如,和英文不同,日语单词不仅有片假名,还有一些借用的汉字,其读音,词义都更汉语有区别。日语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艺术特色,因此,日语论文,学习它应该遵循其规律。 简而言之,英语,因为它与东方艺术的历史渊源什么的基本没什么关系,因此可以完全重构,而日语学习系统的构建难免受到母语的作用,。而且,日语学习系统的构建还会受到第一外语——英语学习系统的干扰,所以,日语学习系统的重构就非常困难。经过这样一对比,我们基本就可以看出日语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在今后的日语学习中就容易准确定位。把这些情况向学生略论清,那么学生对日语学习的难点有了了解,就有了攻坚的心理准备。学生确立学习措施,制定学习方案的思路就清晰多了,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三)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本体感的重要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的现实感受,让他们时刻感觉的“自我”的存在,并最终实现“自我”的认同。培养学生的本体感,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而不是挂一个空名。真正要做到这点,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放弃自己的大部分话语权,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日语领读和解释外,更多的由学生主导,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在适当的时机,在尊重学生观点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作为比照,讨论。比如,我在上大三的日语课时,有的学生开玩笑提出,沢山食べていっぱいになった。消化しなくてまた走り続ける(每课堂吃的太饱,没消化又要接着跑)。我马上意识到每堂课的内容太满了,于是利用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讨论,经过大家协商,最后确定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收效果来平衡成若干段,每段内容讲完后都进行简要的询问或简单测试,不再一堂课讲到底。方案一出,学生的学习心态大为改观,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后期的教育中,笔者发现,学院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望强,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如果在日语教育中老是使用同样的模式或老在固定的课堂上课总会让他们心里感觉每天在重复相同的事情,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积极性下降。因此,老师必须善于总结学生建议,在满足可执行条件下,采取更有挑战性,更有吸引力的教育方案。而这个方案必须围绕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教育任务的执行者,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后完成任务就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其学习的进取心。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意识地设计层级递增的学习目标,由易渐难,逐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信心,自信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自我认同,从而形成强烈的本体感。 (四)正确利用网络,科学筛选利用信息,,消除不良心理导向,引导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本体感只有在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只有在开放性的空间才有对比,才能发现自己的差距,才能对自己的定位不断调整完善。开放性的空间必然缺少不了信息的交流,日语论文,目前信息来源呈多元化趋势。这本来是好事,利用的好,可以对学生学习改善条件,助推学习动力。但现在的问题也来了,信息来源尤其是网络的信息量巨大,学生缺乏起码的信息筛选能力,盲目的接受到最后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还有就是一些不良艺术对学生的侵害非常值得重视,比如目前流行的以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宅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愿去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心理呈自闭状态,这种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信息略论,懂得信息归类取舍,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已经成为老师的一个新任务。这就要求老师除了课本,也要多方收集资料,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老师不但要分享自己资料收集的成果,收集过程的体验也要分享,这对学生其实更重要,因为教会学生处理信息比单一接受老师的成果更好。学生在学会收集略论资料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本体意识的一次发掘。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学院外交大学日文系,《日语教学与日本学探讨丛 论》,第4辑,学苑出版社,2017-11。 [2]张庆宗,《外语教学心理学》,湖北教学出版社,2017。 [3]张厚泉,《日语教育与探讨论丛》,复旦学院出版社,2017。 [4]张佩霞、王诗荣,《日语教育与探讨》华东理工学院出版社, 2017。 【作者简介】赵阿妮(1983—),女,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主要探讨方向:日语语言艺术学,日语教育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