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会话中,更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著作、报纸标题、广告、商品名等各种场合。但是,在日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拟声拟态词,关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一大难题。我在日语教育中发现,当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日语视听资料或其他读物时,对其中大量涌现的拟声拟态词显得束手无策。然而熟悉日语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拟态词,会话才变得更生动,文章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那么在日语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拟声拟态词呢?本文从教育措施方面进行初步研讨。 中国论文网 众所周知,拟声拟态词所表达的含义大致是由其读音来决定的,是一种感觉层面的词汇。因此关于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直观地去理解拟声拟态词。日本学者金田一春彦①和山口仲美②等都曾提出类似学说。天沼宁③和田守育启④更提出,日本人即使听到从未接触过的“新拟声拟态词”,也不难理解其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说即使该词是使用者个人的独特用法,并未作为词条载入词典,以日语为母语的人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其描述的影像并领会其含义。因此可以说日本人不只能理解,甚至能自己创造出新的拟声拟态词。山口仲美也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拟声拟态词也在不断变化,大概有四成左右的新词会不断出现,进行“新陈代谢”。我就曾经在漫画中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将形容人紧张的样子时常用的“カチカチ”和“コチコチ”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拟声拟态词“かちこち”。 由此可以看出,拟声拟态词是一种极具灵活性、创新性的词汇。但在现今的日语教育中,拟声拟态词教育大多仍然采取跟一般词汇无异的,即解释词义、列举例句的教育措施。学生在这种教育措施的指导下,只能死记硬背,记住某个词的某种词义,实际应用起来有一定困难,甚至有可能发生误用。而且,当该拟声拟态词发生词形上的小小变化,成为新词或者出现所谓的临时用法时,也不能触类旁通,像母语者一样立刻领会其含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拟声拟态词的认知,使他们对拟声拟态词的认识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记忆词义的层面上呢? 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拟声拟态词的词义是从何而来的。 田守育启曾指出:“日本人在创造或使用拟声拟态词的时候,无意识的利用了某种规律。而这种规律正是读音与意义以及形态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日语学习者要想理解和掌握拟声拟态词,就必须了解这种关系,找出决定拟声拟态词词义的关键要素。 金田一春彦认为,“日语每一个音都有它固定表达的含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象征⑤”。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元音的“音象征”。以充分体现日语各个元音象征意义、表示笑声的拟声词为例,有“ははは”、“ひひひ”、“ふふふ”、“へへへ”、“ほほほ”等。我们分别来看这些拟声词的含义和给人的印象。 ははは:充满活力地大笑;充满男性特征的、快活的笑声――给人以健康的印象。 ひひひ:给人以不快感的笑声、有失体统的笑声――给人以使坏的印象。 ふふふ:小声笑;女性特征的笑;抿嘴笑;恶作剧性质的笑――给人以可爱、安静的印象。 へへへ:不好意思的笑、低声下气的笑――给人以小孩的印象。 ほほほ:人轻轻笑的声音、一般表示女性的笑声――给人以很讲究、很刻意的感觉。 结合这些词的含义我们再来看金田一春彦和田守育启对日语元音象征意义的见解。 (引用自王艳 《拟声拟态词理解直感之认知结构模式》)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对于笑声的拟声词的含义与其自身元音的读音所带来的象征意义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认为在拟声拟态词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日语假名的象征意义,使学生了解拟声拟态词的意义来源,并通过大量的拟声拟态词词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例如,讲解拟声拟态词“よたよた”时,我们可以列举与之类似的“よちよち”。并为学生讲解,虽然同为描述走路形态的拟声拟态词,但因为“あ”段音给人以“大”的印象而“い”段音给人以“小”的印象,所以两个词产生了意义上的差别。前者表示笨重、迟钝、没有气势的前进方式而后者表示一小步一小步、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的前进方式。 再看“ころころ”和“きりきり”的例子。讲解这两个单词时,可以首先跟学生解释 “お”和“い”的音象征区别,再说明“ころころ”一般用于紧实的、圆滚滚的东西转动的样子,而“きりきり”一般则形容在小范围内快速转动或者缠绕在一起转动的样子。如果学生能够记住“お”和“い”的“音象征”,那么他们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更准确、得体。 不仅仅是元音,辅音的“音象征”也是决定拟声拟态词词义的重要元素。例如田守育启认为,以“g、z、b、d”开始的拟声拟态词给人以沉闷、笨重、大、脏的感觉。像“がたがた、がんがん、ぎりぎり、ぎらぎら”,等等。而山本弘子⑥则认为以辅音“k、s、p、h、t”等开始的拟声拟态词一般表示轻的、小的东西磨蹭或破碎的声音。 所以假如学生学习到“からから”这个单词,我们就可以列举词形相似的拟声拟态词“がらがら”,解释说明假名“か”所包含的辅音“k”和假名“が”所包含的辅音“g”各自不同的“音象征”。这样对它们的含义区别就很容易把握。“からから”表示干燥、轻巧的东西连续撞击所发出的声音,而“がらがら”则主要描写坚硬的东西来回翻滚、转动时或者倒塌时发出的重重的、巨大的撞击声。而在讲解包含辅音“n”的拟声拟态词时,则应向学生说明,辅音 “n”包含有柔软、黏黏糊糊的含义(金田一春彦),并以“ぬらぬら”、“ぬるぬる”、“ねとねと”、“ねばねば”等词例进行说明。在理解上述含义的基础上,辅音“n”“音象征”教育中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体会 “n”给人的“不紧不慢、行动迟缓”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领会「のそのそ」、「のっそり」、「のしのし」、「のっしのっし」「のろのろ」等拟声拟态词的含义。 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音象征”,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他们不仅能理解和应用现有的拟声拟态词,而且能试着理解日本人临时创造的新拟声拟态词。例如“ぐちゅぐちゅの靴を引きずりタクシ�も呼ばず”中的“ぐちゅぐちゅ”(井川博年,《犬の�家》)。在字典上只能查到“ぐちゃぐちゃ”的含义,但只要掌握了元音 “あ”和“う”的“音象征”的区别,就可以从“ぐちゃぐちゃ”的含义来推测“ぐちゅぐちゅ”的含义。“ぐちゃぐちゃ”在《广辞苑》中是这样解释的:“1.水分多、柔软、难以聚拢的样子。2.乱七八糟的样子。(后略)”而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元音“あ”给人以“大、粗暴、动作快”的印象;与此相对,元音“う”给人以“灰溜溜、不明确”的印象。因而诗人临时创造的新拟声拟态词比“ぐちゅぐちゅ”比“ぐちゃぐちゃ”更能传递给读者一种阴郁、灰暗的感觉。但是日语学习者只有充分掌握了“ちゃ”和“ちゅ”在“音象征”上的不同才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除了元音、辅音外,决定拟声拟态词词义的要素还有清浊音、促音、拨音等。教师在教育中应结合实际词例为学生进行讲解说明。当然在拟声拟态词教育中,只为学生讲解“音象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为给学生讲解一些假名应用规律。比如,“p”行假名多用于描写自然现象的拟声拟态词。像“ぽつぽつ”“ぱらぱら”都是用来描述下雨的情形的拟声拟态词。而“ぴゅうぴゅう”是风吹的声音、“ぴかっ”是闪电的样子。“h”行假名则多用于跟气息相关的拟声拟态词,比如“ふっ、ふ�ふ�、ふがふが”,等等。另外,拟声拟态词的词形也对其词义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并未作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在拟声拟态词教育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特殊词汇意义产生的特殊原理和规则,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其含义并能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注释: ①金田一春彦.日本�上・下.岩波�店,1988. ②山口仲美.暮らしの言� �音・���辞典.��社,2017. ③天沼宁.�音�・���辞典.�京堂出版,昭和57年. ④田守育启.オノマトペ �音・���を�しむ.岩波�店,2017. ⑤音象�(おんしょうちょう)は、音そのものがある特定のイメ�ジを�起する事象を指す。(出典:フリ�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⑥山本弘子.拟声语・拟态语(初・中级).大新书局,1981. 参考文献: [1]天沼宁.�音�・���辞典.�京堂出版,昭和57年. [2]山口仲美.暮らしの言� �音・���辞典.��社,2017. [3]金田一春彦.日本�上・下.岩波�店, 1988. [4]田守育启.オノマトペ�音・���を�しむ.岩波�店2017. [5]山本弘子.拟声语・拟态语(初・中级).大新书局,1981. [6]王艳.拟声拟态词理解直感之认知结构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学院. [7]�辞苑(第五版).岩波�店,1998,2017.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