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语视点的先行探讨的概观与略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将主要阐述视点理论、日语视点的特征两大部分中日本学者的探讨成果,并对其作以对比、总结和略论。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可以说在日语的视点探讨中起着基础的影响,所以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共感度 主观把握 視座
  一、视点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视点,大江三郎对视点的定义是:当事人主观地观察某事物时所处的位置。视点本来指的是看事物的立场,与“看”本身这个行为是分不开的。日本学者茂呂雄二曾经指出:当我们重新审视“看”这个行为时,我们会发现“看”这个行为要成立,需要具备四个要素:视点人物(谁在看?)、视座(从哪里看?)、注视点(看什么?)、和看到的结果。因此,在论及视点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四个要素。例如:(1)鎌倉は横浜と近い。(2)鎌倉は横浜から近い。
  (1)中“鎌倉”被主题化,所以说话人的视点比起“横滨”更贴近于“鎌倉”。但是,
  (2)中尽管“鎌倉”仍然被被主题化了,但是从“横浜から”可以看出,此句是指从“横滨”的角度来看“鎌倉”。所以考虑到刚刚提到的四个要素,在这个句子中它们分别是:视点人物是说话人,视座是横滨,注视点是“鎌倉”, 看到的结果是“鎌倉”离“横浜”近。
  然而,在以往的语法探讨当中,视座与注视点并没有被区分开来。久野认为,说话人的视点在被主题化的事物上,松木正恵对这个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她认为严密地说应该是说话人的“注视点”在被主题化的事物上。
  二、日语视点的特征
  对于日语视点的特征应该从日语的思维习惯、日语的第一人称、认知语言学的主观把握这三点来进行总结略论
  森田良行将日语和英语做一比较,他认为日语的思维习惯就像“蛇”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可以适宜的改变前进方向,“恣意性”比较高。这是因为日语的视点是通过“己的视点”(说话人自己的视点)来观察事物,这种视点被称为“蛇的视点”。而英语的视点是从旁观的角度观看事物,就如从高空观看事物一样,被称为是“鸟的视点”,金谷也将日语的视点与英语的视点做了比较,他认为英语的视点是“神的视点”,是站在被观察事物之外来观察事物的一种视点,而日语的视点是“虫的视点”,视点就存在于被观察事物之中。可以说日语的视点是存在于说话者自身内部的,所以日语中不说“私は山を見る”而要说“山が見える”。
  对于第一人称,在日语中表达某种行为时,如果说话人参与该行为,一般将说话人作为主语(久野1978),句型基本是“私は~”,可以说日语是以说话人自身为中心的语言,除了特殊的文体外,视点一般在说话人自身。在日语中,把第一人称作为主语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的模式。于是,日语论文题目,不必一一说出第一人称,也可以表明意思。
  池上嘉彦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略论认为日语有明显的主观把握的倾向。例如,以下面这个句子为例,“私という人間が遠くに富士山を見ている”,把这句话用英语表达的话,日语毕业论文,则是“Isee Mt.Fuji over ther。”用日语表达的话,则是“あそこに富士山が見える”。但是日语并不说“私はあそこに富士山を見る”,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源于对事物把握方式的不同。在英语中,不仅仅是富士山,也把说话人自身也包含在了客观描写的对象当中,换句话说,就是把我作为了一个客观的认知主体,“我”这个“存在”在看富士山,这叫做“客观把握”,所谓“客观把握”是指说话人置身于事态之外,作为旁观者客观的把握事物,实际上,即使是置身于事态之中,说话者也会把自己的分身留在事态之中,而自己从时态当中脱离出来,置身于时态之外去观察事物。与此相对,日语是“主观把握”, 所谓“主观把握”是指,说话人置身于事态之中,作为事态的当事者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把握事物,实际上即使是说话人置身于时态之外,说话人也会如同置身于事态之中的当事者一般,如同亲身体验似的把握事物。所以英语之所以不省略第一人称,而日语省略第一人称,原因就在于此。
  三、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
  日语视点探讨中非常著名的是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很多视点探讨都基于此理论展开。所以在本文当中将其做详尽的阐述,上文提出的视点制约也是指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
  (1)共感度:是指说话人将自己和文中的名词句的指示对象同一化,则称为“共感”,共感的程度用E(x)来表示,共感度是从0(客观描写)到1(完全同一化)的连续体。
  (2)表层结构的视点阶层:一般来说,说话人站在主语的视点是最容易的,其次是宾语,最后是被动句的旧主语。用共感度来表示则是
  E(主语)> E(宾语)> E(被动句的旧主语)
  (3)发话当事者的视点阶层: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视点是最容易的, 其次是听话人,站在第三人称的视点是最困难的。用共感度来表示则是
  E(第1人称)> E(第2人称)> E(第3人称)
  (4)谈话主题的视点阶层:E(谈话主题)> E(新登场人物)
  (5)视点的一贯性:单一的一个句子,在共感度联系上并不存在矛盾。
  久野的视点阶层理论可以说为之后的视点探讨起了理论奠基的影响,之后许多学者的探讨都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奥津的“E(有生名詞)>E(無生名詞)”的序列假定。
  斎藤伸治的无生命主语的容忍度的理论,他认为通过应用“てくれる、てよこす、てくる”等视点表达,可以提升无生命主语的容忍度。
  参考文献:
  [1]松木正恵.《「見ること」と文法探讨》[M]. 日本語学.2017
  [2]森田良行.《日本人の発想、日本語の表現》[M].中公新書.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