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师日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开展时间较短、专业的特殊性等原因,相对英语教育,日语的发展仍显滞后。本文尝试对我国高师日语系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略论、总结。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师;日语系;培养模式 近年来,社会对日语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日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学习者最多的外语语种。我国高校的日语教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开设有日语系。高师日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开展时间较短、专业的特殊性等原因,相对英语教育,日语的发展仍显滞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高校日语教师,结合教育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反思,发现我国高师日语系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学中的外语专业始终被当作是具有基础学科性质的专业教学,外语则一直被定位于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对高师日语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国高师日语系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不灵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专业布局整体较好,但专业方向单一。一方面,当前各高师日语系为师范方向,但是我国基础教学部门对日语教师的需求极小,导致高师日语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狭小,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所需的日语运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现行的培养基础教学师资目标受到挑战。 二、教学模式老化,教材陈旧 当前的高师日语系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大部分老师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学校设备先进,在教育中摆脱了“一粉笔一黑板”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仅仅使用PPT课件展示,课堂上基本是老师在单方面讲解,学生单方面听讲。由于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完成教育任务,教师滔滔不停地讲,学生匆匆忙忙地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授课方式陈旧,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加上日语比较繁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畏惧心理普遍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较差,成了名副其实的“聋”“哑”学生,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多语种人才的要求的。 教育内容也以强调单词记忆和语法理解为主,教师一味地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忽略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语言应用能力不强。教师讲课程序固定单一,而且停留在纯语言层面上,对语言背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背景介绍不足。 教材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的知识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教育质量高低,与教材有很大的联系。教材的优劣,日语论文,直接作用教育的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最终应该体现、固化在课程教材之中。当前我国各高师院校所用教材良莠不齐,但笔者经过对比了解,发现有些教材编者急功近利,缺乏严谨的编写态度,导致教材错误率过高,不仅有格式、文字上的错误,更有知识点上的疏漏。教材内容陈旧,无法很好地体现语言与艺术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毕业后的社会需求脱节,在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有待改进。无法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现日语特点。 总之,这种模式,视课本为课堂的根本,视教材为教育的主宰,教师的教仅仅体现为钻研教材内容,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成为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对教材的理解、记忆、背诵展开。师生都成为课本和教材的附庸,丧失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总体来看,教育模式较为封闭和僵化,还停留在传统阶段。 三、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教师的要求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高师日语系由于其专业特点,师资队伍结构复杂,存在问题较多。 由于我国很多高师院校的日语系是在师资储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而且之后又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这些高校日语系教师数量严重缺乏,难以保证正常教育。并且,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各高师的教师来源十分有限。这样就导致教师知识层面单一,教育措施类似,教出来的学生也大都千篇一律,无法做到取长补短。另外,现有教师由于教育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学术培训和参加科研项目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导致日语系教师知识老化、学识水平、教育水平偏低,直接作用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教师“量”与“质”的不足,很多地方高师日语系不得已增加了日籍教师的数量,诸如日语会话、日语写作等课程更是在依赖日籍教师。但是近年来由于对日籍教师需求的增多,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地方高校出现了聘请日籍教师难的现象,致使很多学校不得不降低日籍教师的招聘标准。这使得各高校日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日籍教师有热情但缺乏专业知识,不具备教师素质,结果严重作用了教育效果。 “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而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在日语学习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出于将来就业的考虑,学习自觉性较强,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学习日语的难度的增大,学习自觉性会逐渐下降。有的学生因对日本歌曲、动漫等方面有兴趣而对日语产生了兴趣,这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一旦学习受到挫折,很容易就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日语在语音模仿和词汇意义的领悟方面有便利之处,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极大程度上作用了学习的自信心。这类学生只为修满学分,学习目标很低,日语论文题目,一般以考试及格为目标,学习自觉性很差,积极性也不高,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这样就导致学生关于日语课的期待值比较低,可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除了课上,学生基本上不看日语课本, 不去钻研总结,更不可能练习日语口语和日语听力。没有了动力,大多数学生为学分而来,缺乏学习日语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出现了消极应付等情况。在主观上普遍存在轻视心理。 面对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加之不同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导致教师教起课来很困难,讲课速度快了,内容难了,接受能力稍差、学习热情不高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接受不了。讲课速度慢了,内容简单了,则不能满足接受能力强、学习热情高涨和学习动力足的学生。因此,教育效果难免会受到作用。 四、考核机制不合理 各个学校日语系的评价体系单一。一般都是每个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以此作为一学期学习成果的考核标准,其他时候就没有什么有效的考核机制了。且一般都是书面的考试,没有口试和实际运用能力测试。这样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日语系知识,从而忽视了其他各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由于考试形式单一,一般都是书面考试,导致所以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时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日语”。再次,很多学生平时不(下转第253页)(上接第251页)学习、不上课,只是在考前突击几天,就能得到好成绩,甚至比平时非常用功的学生考的分数还要高。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考试过后也全部忘了,完全无法实现考试的最初目的。最后,因为课程性质的不同,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其他辅助课程如教学学、心理学的考试都是在考前突击忽略了作为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就业指导机制不够完善 据笔者了解,当前各高师院校日语系学生的实习存在很大困难。由于专业性质所限,很多学校无法关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一到实习季节,学生们或是给自己同学讲课,或是到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与自己本专业毫无联系的实习。有的学校为了避免寻找实习学校的麻烦,甚至不开设实习期。这样,作为师范类的日语系学生根本得不到很好地锻炼。 由于高师日语系的急剧增多,毕业生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危机。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指导机制凸显出了重要性。但是,当前大多数高师日语系都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主要依赖学校,针对性不强,忽视了日语系的特点,对日语系学生缺乏指导性。当前日语系的就业指导一般只局限在第四学年进行,没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动态,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教学,导致日语系很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偏离现实,或是好高骛远、或是过于悲观,从而作用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多数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师范类无关,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从事日语方面的工作。师范类日语系这一特点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第一,明确高师日语系培养目标。加强有关高等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教学、日语系建设与学科建设方面的知识。第二,是加强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和建构学科队伍,明确教师的学科方向,做好教师的学科归队工作,使教师人人都有探讨方向,个个都有学科归宿;同时,采取内部提高和对外引进的措施,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搞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教材建设工程,建立教材库,采用教学部推荐教材。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生活和科研环境。提升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实力,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国内学校攻读更高学位。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学院做访问学者与课程进修。适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壮大教师队伍。第四,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要定期考核,而且考核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课,还要考核其他基础课程。第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大四这一年的指导,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合理、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探讨,2017(8). [2][日]高见泽孟著,黄文明编译.日语教育法入门[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3]宿久高.中国日语教学的近况与未来[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2). [4]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学的近况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育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5). [5]曹洁,马晶.河北省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日本问题探讨,2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