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从“H”型“双线制”日语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日语/α”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司经营管理日语教材开发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公司经营管理日语教学,进而提高日语人才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H”型“双线制”日语人才;“日语/α”;经营管理日语 一、日语人才市场需求 自2017年日本安倍首相访华,到2017年胡锦涛主席访日,近年来中日政治联系不断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中日两 国经贸合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当前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日本也一直都是中国的最大投资国。据日本外务省透露,日本在华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0万人,当前在华日本投资公司数量达到10万家,远远超过了美国、德国、韩国等投资公司的数量。相关于欧美企业致力推行的本地化管理,日企的高级管理层甚至部门经理级别的管理层仍大多为日本人,可是近年来中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日本人管理者的派遣成本也水涨船高,甚至其在中国的生活成本超过了工资成本。因此,日本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急需大量的精通日语和熟悉日本商务习惯的日语人才充实到各级管理层,来代替日本的管理者,也有许多大企业把培养现代化、本地化的人才作为企业在中国事业发展上的重大战略目标,这些给已具备各种行业知识的日语人才,提供了广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公司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学院老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我们很多学校也认识到市场的需求,将日语学生的培养目标由单纯地能胜任国家对外交往、经济贸易、艺术交流、科学技术以及民间友好往来等从官方到民间、从专业到普通领域等多方面的口译、笔译工作转为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在教学、科技、商贸、工程、外事、旅游、文秘、人力资源等部门从事教育、培训、翻译、管理或探讨工作。但能够满足各种不同行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教育探讨和开发带有共性的教材还远远不够,相同点和异同点的把握处于被动、滞后的局面。 二、做好日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为了使学生在具有较全面的日语语言文学和艺术知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听、说、读、写、译实践能力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本人认为日语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H”型“双线制”日语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日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在指出现有培养体系弊端的同时,还提出了改善方法――大“H”型“双线制”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人才培养由并行的两条“体系”线组成:一条线是“探讨型”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条是“运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达到双线并行的协调发展态势,同样此理论也可以运用到日语人才培养中。这里所说的“日语人才”包括“翻译系统”及“业务系统”两个系统中的日语人才,日语毕业生进入公司后的发展途径也主要有以上两条,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发展示意图。为了拓宽人才职业发展渠道,让各岗位间“纵向畅通、横向互通”。日语人才在选择语言这条专业翻译人才发展路线的同时,也可以选择把日语作为沟通交流手段,在销售、人事、财务、供应链等岗位上发展为经营管理者的“双栖型”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就为日语人才打通了敞亮的“第二条通道”。不光“纵向畅通”,很多日企还疏通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之间横向发展的通道,从而实现“均衡发展、互相渗透”的“H”型“双线制”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 2、“日语/α”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面提出“H”型“双线制”日语人才发展示意图,图中右侧业务系统的经营管理日语人才实际上就是要依靠“日语/α”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这一点早在2017年大连学院举行的中日韩日本语言艺术国际研究会上,石若一就发表了《对于日语教学实务的探究》,指出:“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呼吁培养复合型人才或者实行双语教学,各个学院也在暗中摸索日语加α的授课模式。”并略论了中国国内有关日语经济知识的教学近况,指出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日语教育中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另外,从专业日语教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日语/α”的构想,提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交涉能力等高水平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日语系毕业生除了日语以外,还要求掌握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财会、金融、SCM(采购、物流、供求计划)、HR(人事、总务)、企划、行销、生产等等。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方式与各公司时常保持密切关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确定α的核心教育,同时把此教育内容和训练项目融入教育计划之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日语/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走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考取微软的一些认证,向IT业发起进攻;同理,如果你对法学感兴趣可以参加全国司法考试,然后去竞聘翻译兼法学顾问等职;如果你对会计感兴趣,可以去考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会计师考试,然后去挑战翻译兼财务主管等职;如果你对供应链感兴趣,也可以去参加注册采购师或者全国物流师考试,这样我们的毕业生才能获得独立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从而逐步实现日语和经营管理的对接和融合,缩短人才培养目标与公司岗位目标的差距,并最终实现真正的“日语/α”的理想教学模式。 3、公司经营管理日语教材开发 为了培养出业务系统的“双栖型”日语人才,必须考虑探讨教材的开发。通过对日语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日企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发现微观经营管理的日语教材对日语系毕业生的求职和晋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微观经营管理的日语主要是指企划、HR、SCM、行销、生产等众多领域中日常使用通用性较高的用语,更接近于“职业”日语。虽然我国设置经贸日语、商务日语、科技日语、旅游日语的学院不断增加,但有关最最实用的经营管理的日语教材却比较稀缺,即便有也大多是宏观经济或者贸易等相关的内容,例如政府宏观调控、财经、外贸、商务信函等等,而专门针关于经营管理实务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少。同时期望在日资公司就职的毕业生虽然很多,但对日资公司经营管理不甚了解的人也的确有很多。当前对仅具备日语语言知识的纯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已经出现锐减的趋势,一些公司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在人力资源的长线培训上,种种迹象表明急需开发微观经营管理的日语教材。虽然难度比较大,但还是有可行性的,我们可以借助两方面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一方面是在日本专门探讨经营管理的留学归国人才,另一方面是在日企积累丰富经验的业务系统的日语人才。 4、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的细化及专业方向的设立均要求从事日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高级人才。为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并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建议日语系的教师队伍由以下两类教师组成:① 丰富的日语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② 丰富的日语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教师要秉承实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的准则,课堂上以身作则带头营造日语氛围,鼓励学生多说日语,同时尽量将生动的案例导入到课堂教育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设计多种场景组织学生练习,例如教材内容涉及到“面试”的场景时,在讲解了相关的文字、语法知识结构以后,可以适当设计日企人力资源部人员面试应聘者的场景,组织符合 此类场景的会话,使学生加深印象并及时掌握实际运用的措施,达到语言能力与工作技能同步到位。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两个为本”。今后我们也要坚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突出的职业能力、真正受社会欢迎的运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深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等改革,探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导向,面向市场设置和调整专业及方向,吸引公司等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石若一, 仇云波, 董晓红. 公司经营管理日语教学初探[J]. 日语学习与探讨, 2017(3). [2]谢亦瑜. 高职日语教学初探[J]. 云梦学刊, 2017(7). ,日语论文,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