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伴随着互联网和学术市场的全球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介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外交往和外企经济活动中。外语也成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日语论文题目,它也是一切外事沟通的必备要素。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外语人才来满足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已成为高等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必然目标。培养高端、实用型外语人才,关于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多方位地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挑战原有的学院专业外语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勇于思考、积极实践、大胆探究,以求学院课堂能够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端、实用型外语人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7)07-124-03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全国各高校日语系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等方面。学院日语系教学的内容、措施、教育手段等也在逐年发生变化。强化语言应用能力、跨艺术交际能力将成为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地、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改革日语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日语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是高校日语系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略论当今日语本科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略论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立足于差距,探究当代学院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措施。
  一、学生对就业的期待及就业近况的略论
  笔者对哈尔滨师范学院东语大学2017、2017、2017级日语本科的4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政府机关类工作的占45.3%,选择外企工作的占41.4%,选择出国留学的占10.3%,继续留在国内升学的占5.5%。但是笔者根据2017年哈尔滨师范学院东语大学日语专业的日语毕业生就业趋势调查报告得知,毕业后在政府机关类工作的仅占1.1%,在外企工作的仅占30.2%。因为就业目标过高、就业压力过大,造成学生无法就业或者不就业直接待业的情况有所增多。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现在许多高校也多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由于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可能不是外语专业的教师,也就无法给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显然也就不适合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而且根据连续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也有了下滑的趋势,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趋于饱和。关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趋势,无论是关于面临就业的日语系毕业生还是关于当代学院日语系人才培养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对日语人才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第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此二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第三,较强的运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围绕这三个基本要求,不难看出在现阶段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诸多,而新时代的日语系实用型人才不同于以往,只是单一的掌握一门日语是不能满足全球经济市场化的需要的。笔者曾经采访过大连花旗银行和大连生生绿谷生物工程有限企业等公司的人事负责人,他们均认为,公司除了高级的专业口译笔译人才的需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只限于学生关于日语单词还是句型的掌握程度上,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具备实际交流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准确使用日语是要与日本人交流,还要求毕业生在学期间应该对日本公司制度有相关学习了解。几个公司的人事负责人都认为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人职前的教学是缺乏针对性的,没有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结合起来。
  据调查:“当前在培养人才措施上,国际上通常比较流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北美的‘CBE’模式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职业教学是指学生具有学校和公司学徒双重身份。英国的‘三明治’是一种‘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CBE是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的缩写。”而日语毕业生就业最多的日企中主要还是施行的“双元制”制度,通过工作实习,让学生正式人职前尽快摆脱学生思想,摆脱一些年轻人的惯性思维,培训日企的公司艺术制度及公司精神等,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融入到公司中,进一步培训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可以看出当今学院培养出的人才还是远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那就要求当今学院的日语教学要随之进行适当的改革。
  二、学院日语的培养方向以及课程设置、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文关于学生就业要求与用人单位的调查之后,笔者对哈尔滨师范学院与东北师范学院日语系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占65%的教师认为日语系毕业生在口语、书面表达和交际能力方面较差;75%的教师认为学生对一般生活题材以外的涉及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艺术的理解和表达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日语系在学科定位上不断地发生变化。高校日语系为了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需要,不断地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与之市场相匹配的人才,由此引发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替;但这种变化关于课程知识点的更新、自身专业和艺术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一点对高校日语系毕业生的就业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当今社会所需求的日语人才与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这种复合型、实用型的日语系人才也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日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很多高校的日语系在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加大了经贸、文学、科技等方面的课程比重,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相关知识也就被强加在学生头上。但是课程的过度与重复设置势必给学生带来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导致教育成果不理想等消极结果。过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没有精力来深入探讨每一门功课,并且从心理上抵制各种各样的课程,从而造成了“只求通过”的态度。在这种消极态度下,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不出良好的上课状态,直接作用了课堂秩序,而课堂秩序的混乱又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低下,从而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厌烦情绪,这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2.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或教师的唯一标准。这样的一种认识,让有些高校日语教育就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即盲目追求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外语专业,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由于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对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课堂应试教学培养出来日语人才,有很多只会照本宣科,在做实时翻译时却差强人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期望。
  三、关于学院实践型人才培养措施的新探究
  实用型人才的大量缺乏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现行的日语教育培养模式也有着很大的联系。日语专项技能不仅仅包括日语听说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怎样教授学生能用日语和实践相结合。现今的很多高校日语系也都在提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可是否真正做到与实践相结合?虽然出台了许多方法,可是对日语系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对日语系的毕业生又有多大的帮助,却不得而知。
  1.高校日语系教师教育理念的变革。外语教育理念的变化,关于教材编写、教育设计、学习目标、评价测试均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意义。把跨艺术理解和跨艺术交际要落到具体的文本解读、人与人之间具体交往的过程中。现如今,大多数高校日语系都实行的是小班级、人数少的授课模式,本专业的授课教师也就成了学生在学期间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群体。因此,这也就给高校日语系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改变高校日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日语教学者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育措施,提高教育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日语知识,从而提高学院日语教育水平。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要改变日语系教师以往只是单纯传授日语知识的旧思维,在传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就业理念,从最初就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理念。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受益匪浅的。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学习、理解和传授新的知识。要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关怀和指导,这也是做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
  2.在学期间的留学过程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国和日本持续“政冷经热”的国际联系,日本在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虽然我们很难预测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未来,但有我们有必要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日本,那么,出国留学也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一个大趋势。赴日留学有助于增加学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特别是在学期间的交换留学对高校日语人才的培养及就业起着一定的基础影响。这种方式的留学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留学教学,也包括各种与日本社会、公司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早地接触到真正的日本社会,提高自己的日语能力姑且不论,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更早地对自己有一个未来的定位,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达到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日语系学生通过在学期间赴日留学来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高校可以和日本学院继续加强友好校合作,通过留学生交流互换,来加强相互了·解,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学院,学习日本的教学理念,为将来毕业在外企的就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通过与日本学院的沟通,可以完善我们的实用型课程设置机制,取长补短,加强校际交流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甚至可以直接与日本公司建立一定的关系,把学生送到日本公司进行研修,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公司与日本公司的实际不同,更早脱离学校氛围,成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3.多途径、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要想真正做到日语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先要摒弃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走出去,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学生走出去,就是适当地开展以用人单位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在国内与一些知名日资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实践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学校的相关课程设置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亲身体验,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修养,培养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期间能够亲身参与一些日语翻译工作,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用人单位走进来就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开展交流,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特别是日籍专家能够参与到学生教育工作中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由专门从事商业和艺术交流的专家担任讲解。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又能给学生拓宽对日语系就业去向的理解;还可以将公司的人才培训机制引入到实际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参与这样的培训。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也是相当有益的,同时对用人单位的机构改革和理念创新也可以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和计算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运用技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日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学科综合化、培养融合化和人才符合化已是大趋势。为了适应高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将更多的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实际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中日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略论能力,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掌握此类技术。这样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从而让课堂教育变得更有活力。我们经常所提倡的多媒体教育不应当只是播放课件、看看图片那么简单,还应该充分结合网络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工作状态当中,适应不同的翻译场景,模拟同声传译。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日语就是要到实践中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练习从基本做起,不用课程基础知识理论来束缚学生,让学生学会日语在实际翻译运用中的变化,以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实用型人才。
  4.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对实用型人才的基础影响。实用型人才不代表不具备学术能力,高校在培养实用型日语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术型日语人才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学术型人才就是实用型人才的基础,学术型人才的最主要就业途径就是教学机构,如果学术型日语人才的比例不断减少,日语毕业论文,直接就会作用到高校日语系教师队伍的发展,造成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滞后。如何选拔和激励两种类型人才,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保证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和理念的实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校日语系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日语创新人才。高层次的日语人才涵盖了博士和硕士探讨生,关于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本科之后的阶段,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评价基准,提倡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这也就意味着一切基准、理念、事实都应该受到学生的挑战和得到检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略论选择信息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多变性,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日益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发生不断地变化,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措施,结合实践教学来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高校日语系的恒久目标。高校日语系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应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及早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加强市场调查探讨。制定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并加以探讨的课题。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