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艺术意识在日语课堂中的导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针对当前国内日语系的学生,日语的学习归为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作用二语习得的因素很多,主要涉及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及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等。当前从语言的因素进行日语学习方面的探讨比较多,也有对从非语言自身因素的探讨。关于高校日语学习课堂来讲,如何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除了日常的系统语法律习之外,语用艺术意识导入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不重视,就会造成符合语法表达的句子却不是最恰当的,日语课堂当中出现的语法与艺术脱节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应语境而学习,不是死板硬套语法结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语用艺术 日语课堂 导入
  一、日语语言及其艺术内涵
  首先,二语学习的基础除了发音之外,日语毕业论文,就是单词学习了。就日语这门黏着语而言,一般采用的是假名和日语汉字标记的措施。其中包括同形同义汉字词、同形异义汉字词、异形同义汉字词、异形异义汉字词等。据调查发现,国内很多日语课堂当前大多采用的是翻译教育法,特别是在基础阶段,对这些词的学习一般也是来源教材或字典的解释。很多教师学生认为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至于如何产生的、如何应用、应用到什么地方等却没有细细思考。其实就忽略了日语词语中的艺术内涵及其艺术背景。殊不知造成了很多学生讲的日语,语法角度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脱离了现实生活、不符合语言规律。比如学过的日语单词:
  汉语理所当然地反映出日本民族所具有的民族艺术和风俗习惯。固然日本的汉字来源于中国,也经过中国艺术的洗礼,但这些日语汉字词反映的是日本这个民族的艺术,不是中国的艺术。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把日语的词语翻译成表面意义相同的汉语,更应该学习日语词语中所包含的艺术内涵。王(2017)认为对外语语言学习策略的作用中涉及艺术背景的不同会作用到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及应用问题。所以,日语论文,日语课堂不仅仅要学习翻译教育法,更应注重日语所传递的艺术内涵。
  二、日语语言艺术内涵及其语言正迁移
  词语,最终要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没有语境,词语是难以独立存在的。我们对日语词组和句子的学习多是在相对语境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日语学习者习惯把词汇和句型从语境中独立开,去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对第二言语(日语)的习得,本身就是以母语为基础,通过迁移学习的能力来进行的。如果有过多的母语介入,就会进行语言的负迁移。正向迁移理论源自Robert Lado的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说。Robert Lado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作用,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类语言迁移。因此,要正确认识语用艺术意识的存在,合理实现语用艺术意识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形成以语言导入艺术,以艺术辅助语言的模式。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二语习得课堂教育模式的再认知。例如: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类语言在日语当中,以某种程度的含糊性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油。本身具有暧昧性的日语,实际应用需要具体的语境,但是说话者又习惯于这种模糊的表达,所以对其意义准确的理解确实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对日本艺术进行探讨,对这种语言进行模仿,设置恰当的语境,与日语母语者交流,实现语言正迁移,切忌把翻译过来的日语表达套进汉语的场景当中。
  三、结语
  由此可见,日语初级学习者对语言自身因素的把握基本上没有问题,针对日语中非语言自身因素的把握却不够,大都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艺术和社会风俗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日语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日语教师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艺术的交际能力。日语学习者应当积极主动地理解语言与艺术互相依存的联系。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艺术,理解艺术,了解负载该艺术的语言。二语习得者学习日语目的语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跨越母艺术学习另一种艺术的过程。日语课堂传授的不仅是日语这门语言,还是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李霞.研讨艺术因素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作用[J].南京财经学院学报,2017(3).
  [2]李巍.试析语用艺术教育法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影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7(12).
  [3]张、石建美.正向迁移理论在英语教育中的运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10).
  [4]何自然,张局文.外语教育中的语用路向探究[J].山东外语教育,2017(4).
  [5]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