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译课是注重实践的技能技巧课程,要成为一名口译译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语表达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的百科知识、快速的反应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机应变的能力。本文从日语口译教育的近况出发,提出口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口译教育措施和策略进行研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口译;口译教育;策略 中国高校日语教育始于20世纪初,尤其日语口译课在当今外语教育中的地位也日渐上升。口译课是必修课程,也是翻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课有所区别,因此在高校日语口译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应具备各种资质如:客观的判断能力、稳定的适应能力、忍耐力、精神集中力、瞬间反应力、创造性的表达能力等[1]。因此采用何种教育策略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口译技能,是现今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口译过程 口译就是指把某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其他语言的过程。根据广辞苑的定义,口译是指:“由于语言不通,翻译双方的语言并向对方传达的过程。”口译的探讨对象即是人们的口头语言。塞勒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中把口译的过程分为了以下三个阶段[2]。首先是听原语,对其略论解释,理解原语信息。其次是快速并且有意识地舍弃原语中每个单词、用语的表达方式,保持原语信息的概念、想法、意见、思想和情报。最后是整体表达原语信息,用符合译语表达形式的语言进行表达。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口译不是单纯的词语替换,日语毕业论文,而是要在理解原语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原语语言形式上的意义,并进行“释意”转化为“意义”的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意义”是脱离原语的独立存在,与语言形式上的意义有区别。听清讲话者的每句话是口译最基本的要求,听的同时要求译者结合百科知识理解释意转换原语,最后译出译语。口译就是一个需不断训练的过程,实践训练需贯穿口译教育的始终,如何利用口译教室,选择教材和采用合适的教育措施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日语口译教育近况 日语口译课往往在高年级开设,教育重点在于实践性和实用性这两点上。现在的高校中也面临很多问题如:口译教材的局限性,学生语言能力的异同,教育环境和措施的缺陷等。 2.1 教材的局限性 近年来日语口译方面的教科书,如《同声传译》(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1991)、《日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口译教程》(上海外国教学出版社,2017)、《日语口译教程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7)等相继出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口译教育提供了便利,教材中也有很多口译情景的设定,但过于依靠教材,学生容易照本宣科,死记硬背,一不注意口译课很容易变成朗读或背书课。而且市面上的教材虽多,但往往都是针对口译资格证考试或是同传这类高难度的教材,为本科日语系各年级不同日语水平学生编写的系统性口译教材并不多,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学生语言能力的异同 口译虽然注重技巧,但是没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做基础是不行的。并且口译课的教育效果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笔者所带的2个班级为例,班级1(34人)达到日语一级水平的约为20%,二级的占50%。三级的大约30%,班级2(36人)达到一级水平的约为10%,二级的大约40%,三级的占50%,在期末考试中两班的口译成绩为:1班优5人,良10人,中12人,及格6人;2班优6人,良7人,中8人,及格15人。由此可见同样的教育内容,不同日语水平的学生接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口译教育中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教育内容。 2.3 教育环境和措施的缺陷 当前,我国高校很少有专门的口译教室,口译教育大部分仍然在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广播进行听译训练,长此以往这种口译课程很容易变成一种变相的听力课,缺乏一种逼真的口译环境。事实上实际的口译工作并不像课堂里听到的音频那么清晰,往往会碰到许多特殊情况,比如讲话人口齿不清、环境嘈杂、艺术异同等等,所以这就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外知识的掌握、临场应变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口译教育不应只拘泥于课堂和教材,也应鼓励学生实践体验,加入一些如模拟实际口译现场、观摩口译现场等动手和动口的环节。 3 口译课堂教育策略与措施 教育策略与措施的应用对口译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参考个人及同行学者的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3.1 专题口译教育 正如前文所述,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同时,考虑到大部分日语系毕业生大都就职于日资公司,从事导游接待商贸等方面工作,因此考虑到市场需求,口译的教育内容不能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例如商贸谈判、表敬访问、外交辞令等方面的口译专题,并让学生适当掌握政治、经济、艺术等各领域的常用词汇的翻译。这就是所谓的专题口译教育法。假设一个学期的口译课为32个课时,每2个课时就可以进行一次专题口译训练,以商贸谈判专题为例,教师事先准备相关商贸谈判的对话音频,先让学生现场快速互译一些与商贸谈判相关的短句,做好热身准备,然后播放音频让学生现场练习,之后让学生互相模拟角色实战训练,这样循序渐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3.2 重视译前准备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译前准备非常重要。很多学生认为口译是即时的,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从何准备呢,其实并非如此。以环保专题口译为例,说到环保那自然就会想到臭氧层、全球变暖之类的词汇,那预测可能出现的专业词汇、掌握其日文译法就是译前准备所需要做到的。现实中的口译工作也是如此,譬如商贸谈判,就最好事先了解双方企业的基本情况,谈判主题和目的等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争取信息量、单词量的准备,有助于口译的全过程。总之译员不是万能的,充分的译前准备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育中应督促学生课前充分做好译前准备。 3.3 增加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口译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贯穿口译教育始终。所谓的实战训练实际就是模拟实际口译现场,让学生更直(下转第71页)(上接第67页)观的感受口译环境。模拟的形式可以是客户接待、参观导游、也可以是比较正式的宴会致辞、商业谈判、新闻发布会、采访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熟悉各种口译现场,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一场访问会谈的模拟训练中,把学生4人一组,日语论文,由2位学生扮演中日双方的会谈代表,2位学生扮演各自的翻译,笔者和其他学生现场观摩,全程录像口译的全过程,事后请学生提出看法和意见。有的同学由于紧张不自觉的结巴或是做一些小动作,通过事后看录像可以让学生非常明确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会克服紧张情绪,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口译教育需要创新,需要讲究策略。口译教育需要师生协作,一方面,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方式措施,合理选择教育内容,专题教育,增加实战训练;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自觉做好译前准备,增加自我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本�一.中国�通�への道[M].大修��店,2017. [2]龚龙生.从释意理论看口译探讨[J].中国外语,2017(2). [3]徐冰.日语口译课教育初探[J].东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责任编辑: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