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本科高校省级学院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712620179)立项课题“日语同声传译创新训练项目”成果论文。 中国论文网 摘 要:近年来,开设日语系的高校日益增多,这对众多日语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唯有将日语学精学透才能让自己出类拔萃。对学外语的人来说,当一名优秀的翻译可以说是最直接的目标,其中同声传译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专业领域。本文旨在以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日语系学生在同声传译实战训练中收获的成果及心得为立足点,谈谈开展同声传译实战训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同声传译;实战训练;日语系;可行性;必要性 作者简介:郑丽佳,女,1995年1月出生,广东潮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日语系4年级;许静华,女,1980年7月出生,广东汕头人,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日语系讲师,主要探讨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3 尽管中日联系近年来一直处于起起伏伏、不时发生冲突或摩擦的状态,但中日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却日益频繁。不管是政治、外交、经贸、艺术、科技、环保、金融、观光等各领域的交流,都少不了同声传译的身影。可以说,日语同声传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对日语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部分学院的日语系将同声传译课程列入重点课程,这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及就业提供一定的契机及帮助。 一、何谓同声传译? 1.同声传译的定义 “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1] 同声传译(以下简称“同传”)通常用于大型的国际性会议,通过同传设备来完成。译员们坐在同传室内,通过耳机接收来自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将发言人的原语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置换成译入语,通过话筒传递给听者。听者则佩戴耳机,通过选择自己需要的语言频道收听发言内容。 2.日语同传的特点 2.1同传与交传的区别 同传与交传(交替传译)最大的不同在于,将听到的原语置换成译入语传达给听众所用的准备时间。交传是在听取发言人的部分或全部讲话之后,整理成逻辑通顺的语言传译给听众。它不像同传那样要求在极短时间内边接收原语边将译入语传送给听众。因此,相对交传具有的“历时性”来说,同传的“同步性”显然大大增加了翻译难度,同时也考验着译员的基本功及心理素质。 另外,交传更便于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相关信息,克服原语词汇和语法的束缚,借助文脉来整理语序并传递译文。因此,交传译出来的话语相对言简意赅,富有逻辑性。这也是同传难以比拟的一点。由于同传要求译员几乎与发言人同步,因此译员必须快速抓住原语的核心,准确把握发言内容及主旨,并对其内容进行有效推测,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整理、修正译文同时传送给听众。由此可见,对“同步性”的追求正是同传的精髓以及难度所在。 2.2日汉同传及英汉同传的区别 同传在国际性会议上被广泛使用,不同语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同传难度也有所不同。以下将以日语和英语为例进行比较略论。 较英汉同传来说,日汉同传相对难度大些。主要在于日语的语言体系(即语序)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异同。由于日语的谓语在后,所以在日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往往必须在发言人做出完整陈述后才能判断出其所要表达的时态及情感态度等。然而同传的“即时性”和发言人的不间断陈述,要求译员必须边听边译,否则将会错过接下来的内容。单凭这点,与一开始便可获取重要信息的英语语序相比,日语同传难度更大。 综上所述,日语同声传译最大的特点便是同步性、即时性。也就要求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下三个步骤:(一)接收原语并理解;(二)记忆并翻译;(三)用译入语传达信息。译员需结合语境,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对持续不断的原语进行理解、把握,日语论文,并有效预测发言人的思想感情,及时调整译文。 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同传译员,没有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断难以成功。 二、同传译员的素质培养 1.扎实的语言功底及口头表达能力 一名同传译员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不仅要掌握原语与译入语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而且还要熟悉该语种的艺术背景。此外,还要有流利的译入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译员要经常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言之有理,言而有序,言简意赅,吐字清晰,应用自如。 我们通常大量阅读相关发言稿和日语篇章,以便熟悉在各种正式场合下所使用的日语表达措施,规范地使用中文,在强化母语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另外,概述归纳练习是日语同传实战训练中常用的一种。首先,播放一段约3-5分钟的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记录关键词,在播放完毕之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复述,进而用中文或日语进行概述。这不仅锻炼了两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获取重要信息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广泛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 拥有广阔的知识面有助于译员结合自己的储备知识、经验,更加快速地把握、理解发言内容并使用更恰当的译语传达给听者。同传有一项技巧叫做“预测”。“预测”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要求译员在同传过程中,结合发言人所说的内容及讲话意图,把握其话语逻辑,略论推断出接下来会讲什么,以便契合发言人的语速并及时传达重要信息。换言之,靠自己的预测能力做到超前领会,超前表述。预测能力的培养关键就在于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1讨论当下热点话题 在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的日语同传实战训练中,通过开展模拟会议的形式来积累时事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的专业术语。 教师通常事先给出即将讨论的话题,并分配好发言者与译员的角色。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好讨论会所需的相关资料。在准备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相关领域的专业名词;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引用各家观点,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2.2条件反射练习 条件反射式练习即是对众多领域频繁出现的词汇进行中译日、日译中的练习,努力做到能够迅速对这些词汇做出反应。这不仅锻炼了反应能力,也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此外,通过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 3.过硬的心理素质――专注力与应变能力 心理素质的高低程度将直接作用到译员同传的质量。过硬的心理素质能让译员承受住来自肉体上的疲劳或精神上的压力,做到处乱不惊,即使在同传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错误,也决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正如在联合国总部工作20多年的同传译员林华所说:“做同传总是有压力的,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在语言能力很好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就成了作用口译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越是级别高的场合,心态越要平和。”[2] 当然,除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外,专注力和应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译员必须认真对待每次同传任务,提前做足功课。例如,围绕会议主题,查阅各种背景知识,并尽可能多地记住相关专业词汇,甚至是充分了解发言人在该领域中的种种建树及主要观点。或与发言人有一定的沟通,这都将有利于译员在同传过程中的信息传译。 译员有时会提前拿到会议的相关发言稿,但是发言人讲话时并不是“照本宣科”。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及敏锐的应变能力有助于译员们更好应对临时更改内容等突发情况,不因事先拿到发言稿而放松警惕、照稿翻译。一名成功的译员应该做到根据发言人的思路进行翻译,随机应变。 3.1大量的同传实践 为了营造更好的日语学习氛围,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日语专业提倡“いつでもどこでも�lとでも日本�Zで�しましょう(随时随地与任何人都讲日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积极用日语进行交流。除了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之外,还积极举办学术讲座、日语演讲比赛、模拟同传会议等活动,并由同传实战训练组的成员担任现场翻译。另外,在我院日语专业每周的日语办公会议、教研会议中,由同传实战训练组的成员为不懂日语的行政教辅人员进行同传。 3.2专注力的培养 所谓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3]专注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提高专注力关键在于明确目标,排除干扰,为此,同传实战训练组通过“数字听辨训练法”、“关键词速记训练法”等措施进行专注力训练。 除了上述训练之外,平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有必要给自己设定完成的时间界限。因为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脑输送专注的信息,才能专心致志完成每项任务。 4. 默契的团队合作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高度集中精神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每位译员最好的同传周期为20分钟一次,同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因此,除了译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之外,还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以免因“个性”太强而造成不和谐的氛围,从而作用同传质量。译员们应取长补短,相互鼓励,适当的时候通过纸条等提示关键词的方式为同伴解决燃眉之急。可见,同传组员间的默契配合同时也是各成员精神上的坚实后盾。 5.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同传常用于国际性会议,也就涉及到会议内容的机密性。作为会议同传的译员,有不向外界透露、不对外公开的会议信息的保密义务,这也是同传译员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之一。 我校日语专业非常重视“保密”这一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面试、进入日语同传实战训练组之后,日语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会为新成员挂牌并介绍同传实战训练组的相关事项,同时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所有成员口头签署保密协议。 三、同传实践训练对日语系学生的作用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译员从训练到真正走上同传会议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而大多数学习日语的同学都想从事翻译这个职业,而翻译可能是唯一将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有效结合并应用的职业。因此,在学院开设的同传课程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好日语的欲望。 就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为例,东语大学成立同声传译小组,在日常会议或日语相关活动中由学生担任同传译员,并在会后由指导老师指导点评。笔者就同传实践训练的效果和作用对同传小组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以同传小组现有的21名同学为对象,发放问卷21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为21份。本次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加入同传小组的时间。 2)之前是否有过同传或口译的经验。 3)第一次参加培训与现在相比感受有何不同。 4)对同传以及作为译员的条件有何认识。 5)有何收获或心得。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成员在加入小组之前都并无类似经历,对同传也是初试啼声。但经过好几轮的训练与指导之后,已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逐渐变得敢于表达。每一次训练都让成员们意识到同传对译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以下是对同传小组成员问卷调查结果的略论: 1.日语系学生对同传的感受 会议同传是一个很好锻炼自己综合应用日语与母语能力的平台,虽比不上国际会议的大阵容,但会议上老师们的热情研讨,译员们的争分夺秒,其气氛并不亚于真正的同传会议。小组成员们也很感激教师为自己提供实属难得的训练机会。 同传过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同传时,戴着耳机高度紧绷着神经一直对着话筒不断翻译的译员好像跟认识的自己判若两人,从耳朵接收到原语到将发言人的意思及思想传达给听众,这一刻不敢有一丝怠慢。倘若分神而导致无法集中精力,这也就意味着同传的失败。因为会议开始那刻起,译员就担负起同传的使命。译员不单纯是一个传声筒,而是一个信息分享、思想沟通的桥梁;同时,又像是一个影子,在暗处担当着一个不容出错的重任。 2.同传心得 日语系学生表示,在同传培训中都能发现到自己的不足及薄弱环节,从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日语的自主性及动力。因此,自我总结,整理生词,自我充电也就成了成员们的家常便饭。同传是一种锻炼的积累、能力的体现,无法一步登天,但只要不懈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主要的同传心得主要体现在以下5各方面。 1)把握正确的语速 与交传不同的是,同传特别强调要把握好语速。由于同传的“同步性”,所以译员必须根据发言人的语速调整好自己,最好稍快于发言人,这样也就能接收多点信息。另外,众所周知日本人的语速相对较快,所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速是必要的。 2)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培训的时候,经常会被不熟悉的词汇或领域造成卡壳。倘若能抓住关键词,译文也会更简明易懂些。所以,平常的知识储备都是为自己能力的提升而作铺垫,学生们也在学习日语的基础上,自觉储备知识,积淀深厚底蕴。 3)准确使用人称称谓 刚接触同声传译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人称这个问题。在翻译过程中会习惯加上“某某人说”的字眼,这是不恰当的译法。同传的时候,译员必须将发言人的思想意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听众,淡化自己的存在,做到“发言人是我,我是发言人”。 4)锻炼心理素质 面对压力甚大的挑战,心理素质起着关键性影响。紧张在所难免,唯有保持平静的心态,鼓足信心才能将自己日常训练的成果展现出来。让内心更强大,向“处乱不惊”出发,锻炼自己,才有可能完成同传任务。 5)从合作中收获友谊 译员在同传时并非孤军奋战,需要与同伴并肩作战,这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关于保证同传顺利进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磨合阶段要渐渐懂得如何去配合,使得在同传实操中能适当消除紧张感,并收获来自合作中所培养的友谊。 3.大力发展日语同传人才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因此,大力发展日语同传人才乃当务之急。 部分日语系学生毕业之后,在需要使用日语的场合下却无法律以致用,这与重读写、轻听说的中国传统外语教育弱点有关。外语专业应根据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学生自身情况,分阶段培养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译等相关技能,即使今后不从事翻译相关职业,但作为一种语言能力,对其个人自身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的。 以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为例,日语系在大三开设笔译及口译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实地操作的设备及场地,让学生在同传教室模拟同传会议,进行同传培训。此外,日语专业还成立日语同传实战训练小组,在日语研究会和迎接外来嘉宾等工作中担任同传译员。凡经面试表现突出者即可加入同传小组参加培训。换言之,年级不等的学生相继开始接触同传活动,无形间形成竞争联系,让想要得到更多锻炼与提升机会的同学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欲望。这股劲儿也将有利于培养与发展更多的日语同传人才。 结语: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与阅读相关书籍,阐述了同声传译的定义、特点及相关要求。以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南国商大学为例,举例论述我校教师如何以培养同传译员素质为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指出成为合格的同传译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技能。最后,通过略论问卷调查并结合笔者自身经历,引出同传实践训练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作用及学生的心得,明确了发展同传人才的重要性及同声传译训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尽管笔者参与日语同声传译实战训练仅有短短的一年半,但在这段时间里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们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但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握好机会收获实战经验。在同传实战训练的过程中,从无声到出声,从句子、段落到连续的发言,在实践后认真聆听老师的点评,在失败中找出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此对“实践出真知”有了更深的领悟。 笔者是从学院才开始接触日语,从兴致索然到兴致盎然,通过同传实战训练进一步感受到做一名翻译的辛酸与自豪,并立志要把日语学好并学以致用。相信我校的日语同传实战训练的经验能够为更多学外语的学子带来启发,调动起学习外语、应用外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注释: [1]张维为著,《英汉同声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99年10月. [2]朱翎,《职业探秘:走近高薪光环下的同传译员》,《环球时报》,2017年10月第22版. [3]“注意力”的定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70468.htm. 参考文献: [1]宋协毅著,《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从即席翻译到同声传译》,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年7月. [2]铁军著,《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中国传媒学院出版社,2017年9月. [3]张维为著,《英汉同声传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1999年10月. [4]�X本庆一著,《实用日语同声传译教程》,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年6月. [5]吴辉,《日语系同声传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外语论坛》,2017年第1期. [6] 朱翎,《职业探秘:走近高薪光环下的同传译员》,《环球时报》,2017年10月第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