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7年我校语言大学将传统招生方式转变为大类招生,并结束了日语系学院一年级不学习英语的历史。并开设一年级学生外语专业的大类平台课,即世界文明史等英文授课课程。面临诸多问题和大类平台课提供的日英双语碰撞的平台,日语系师生不得不寻找一个直面英语难关并合理利用学生初高中英语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将英语作为二语,将日语作为三语去学习,让母语与二语共同促进三语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对《综合日语》课本略论后可以发现,英语这一二语对三语即日语的学习可以有诸多方面的促进影响。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英语源外来语与原英语词汇之间的发音、词义的关联。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三语习得,英语源外来语,发音规则 自我校开始大类招生,日语论文,日语系学生拥有了大类平台课提供的日英双语碰撞的平台,日语系师生不得不寻找一个直面英语难关并合理利用学生初高中英语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将英语作为二语,将日语作为三语去学习,让母语与二语共同促进三语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在日语系“三语习得”模式之研讨(一)中笔者已经对英语源外来语的发音整体规则和元音、辅音与假名的对应规律进行了实例略论。现将针对外来语中的长音和促音进行略论。 一、三语习得理论探讨 正如会打网球的人会在学习打乒乓球时将网球的知识、技能用到打乒乓球这一新情景中一样。而中介语(二语)对三语学习的作用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Williams探讨发现,日语毕业论文,二语对三语的作用有时远远超过一语对三语的作用。 三语习得的理论已经成熟而且探讨者不断在实证探讨中使其得到证实。Hammarberg的探讨中亦发现,二语在新词语的结构、发音上发挥着默认供应者的影响。简而言之,日语学习者会将英语发音等迁移到日语中,来让日语听起来更像自己已掌握的外语即英语。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语言的迁移现象发生,也就是已知语言会对新的语言产生作用。 二、实例看规则 本文将继续以《综合日语》为探讨对象,选取外来语,明确其原语词汇,并尝试略论外来语的发音规律以及记忆措施宜在初学阶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这样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英语基础更高效地完成单词记忆工作,因此笔者只选取了《综合日语》第一册进行略论探讨。 在《综合日语》第一册第6至15课中,共出现外来语186个,其中英语源外来语共167个,德语、法语、荷兰语源等外来语共19个。不难发现,外来语有相当数量,而其中英语源外来语占外来语数量的90%。笔者整理了167个英语源外来语所对应的英语单词和其相对应的音标,尝试了结合课本的实例整理长音、促音的相关规律。 (一)长音 在笔者收集的《综合日语》第一册的所有英语源外来语167词中,有长音的共60个,占全部的36%。可见,外来语中长音的出现频率很高,对外来语的长音与英语单词的对应规则的整理和讲解,会帮助学生对外来语的识记。 不难发现,英语单词中的长元音在日语中会反应成长音,此外�秃显�音也会反应成长音。 就这一点,在教育中,教师或许难以逐个和学生确认每个单词的音标,但是对英语单词的辨析其实非常简单。而且,好在学生在学习二语即英语时几乎都学过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因此,教师或可以结合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根据英语字母组合迅速反应出日语中的长音与否。 比如: 除以上两类发音可读成日语的长音之外,在本册课本中出现了5个单词的长音不能归纳进此两规则。即taxi,menu,whisky,guitar,curry等5个单词。若勉强为这五个单词总结长音规律的话,那么只能说起发音时以辅音/元音结尾,但这个规则并不具有说服力,因此在此并不进行总结。 (二)促音规则 在《综合日语》第一册中的167个英语源外来语中,存在促音的外来语共20个,占总量的12%。依量而言,促音并不多,但是促音位置和读出规律确实成为学生记忆的难点。这一点笔者在长期的基础日语课程教育中深有感触。 从例6-10来看,促音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字母拼写或音标为“辅音1/元音/辅音2”的时候。第二,双辅音字母之前。 笔者整理了全部20个带促音的单词,发现“辅音1/元音/辅音2”时,且辅音2为t、k、p发音的共18个,d发音的1个。对于外来语中促音的探讨很多,也有探讨者经过大量略论发现促音大多出现在t、k、p行发音前,但较新的外来语中浊音前面也有出现促音的情况,虽然相对频率并不高。 对于第二点中所述规则,此册课本中只出现了一个,即classic。事实上,在其他册课本中也出现了双辅音字母前读促音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考虑是日文罗马字的读音规则。现实中的日文输入法中,双辅音输入后亦能敲出促音。 三、结语 对《综合日语》第一册外来语的略论,例词先对较少,或有概括不全面或有失偏颇的地方,但笔者相信,如果能在基础日语阶段结合英语词汇讲解外来语发音规则,一定会帮助学生的外来语识记,并对日后的外来语学习带来积极作用。借助二语即英语的帮助,积极促进二语的迁移,必定会促进三语即日语的学习。对三语教育模式的尝试,也一定会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日益完善并在教育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