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和日语看似相同,其实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艺术环境完全不同。如果日语教育者只重视学生纯正的发音、丰富的词汇量、正确的语法句型等方面的教育,而轻视对日本艺术、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些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因素的引导,那么必然会产生艺术摩擦,使交际难以顺畅进行。因此,日语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本文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教育艺术导入跨艺术交际能力 一、跨艺术交际 “跨艺术交际”即“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艺术背景之间人与人的交际行为。跨艺术交际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即艺术和交际。艺术与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交际行为及行为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艺术的制约。而跨艺术交际的最大障碍就在于艺术异同。不同艺术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行为习惯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社会规约和习惯。在语言学习和跨艺术交际中,如果缺乏对对方社会艺术传统的了解,忽视两者的艺术异同,则有可能产生交际障碍,造成误解。 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艺术圈,具有相近的艺术要素,包括汉字、思维体系、宗教等。特殊的地域因素和悠久的历史往来,促进了两国的交流。但是,中日两国有着各自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两国艺术又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因此,在语言表述、思维方式乃至生活习惯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艺术异同。如中文的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文却是“腐っても�”;中国人脚上长的“鸡眼”在日本人口中却变成了“�目”,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大陆艺术与日本的海洋艺术的异同。再比如问路,中国人直截了当,直接询问对方:“请问到电影院怎么走?”而日本人则委婉含蓄,拐弯抹角地询问“すみません、映画�へいきたいですけれども...”(对不起,我想去电影院……)在就餐时,日本人习惯以“いただきます”和“ご�走さまでした”作为开始和结束的寒暄语,而中国人则没有这样的习惯。另外如果受到别人的款待,日本人除了在当时表示感谢之外,还会在下次遇见对方的时候再次表示谢意,这在中国人看来却是一种过于客气、令人见外的行为。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艺术异同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在跨艺术交际中,如果忽视两种语言的艺术因素,便难以达到顺畅交际的目的。因此,日语学习者如果不能深刻地了解日本的历史艺术、交际艺术、传统习惯及生活方式,将无法准确得体地使用日语这个语言。 二、在日语教育中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外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那么,什么是跨艺术交际能力?跨艺术交际能力具体有哪些呢?贾玉新认为,跨艺术交际能力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联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具体而言,就是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艺术能力、相互交往能力、认知能力、移情能力等。 我国传统的日语教育模式,以语法翻译法和结构略论法为主要的教育措施,把教育重点放在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上面,将课堂及课后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语言形式的讲解与操练、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应试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艺术能力和交际能力不够重视。 在语言教育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注意了语言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那么在交际中就不会有问题。因此偏重于讲解词汇、略论语法、操练句型,而忽视了语用、语境等问题,使学生常常因不会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使用日语而造成交际失败。如在课堂上,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明日一�に映画を�に行きませんか.”“明日忙しいですから、行けません.”(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明天太忙了,去不了。”)从日语语言的角度来看,语法正确,句型无误,但这样的回答方式却不符合日本人的艺术心理,令日本人感到难以接受。 在艺术教育中,一些教师认识到导入艺术因素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加强对日本艺术的了解。但是往往失之片面,即只简单地把艺术分为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艺术,而忽略了交际艺术对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深刻作用,导致学生在进行跨艺术交流时,不自觉地使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来选择言语行为,从而产生艺术冲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联欢会上,中国学生想请日本老师唱首歌,就这样用日语询问对方:“先生、歌を歌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老师,请您唱首歌吧。”)在中国人看来,这种邀请方式已经十分恭敬客气了,可是仍然引起日本老师的不快。作为学生,应对老师这样说:“先生、歌を歌っ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老师,您能为我们唱首歌吗。”)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用请求的态度,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与日本式思维在交际艺术中冲突的表现。 因此,日语教学者应该将语言教育置于跨艺术交际的环境中,抓住艺术障碍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艺术交际能力,把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列为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在日语教育中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自始至终把艺术教育特别是交际艺术教育贯穿于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传授艺术知识的适度性、实用性、科学性之外,还要注意教育策略、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措施的合理转变和选择。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策略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育,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虚拟交际场面,通过交际进行语言教育,让学生体验真实情景下的语言交流。 其次,在教育手段上。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育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社会艺术知识。教育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材上,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便于学生了解日本社会动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和交流的机会。 最后,在教育方式措施上。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方式,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扩展到多元化的艺术学习中去。由“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引导式、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转变。在教育形式和措施上也应求新求变。如:介绍学生感兴趣的日本料理、和服、茶道、歌舞伎等内容、系统导入艺术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外教的课程传授学生日本歌曲、茶道、插花、料理,使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关系的艺术体验课程;教师选择课题,组织学生进行中日艺术对比讨论的艺术异同比较教育;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日本人的行为礼仪和生活方式等的情景教育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和协调者。教师除必要的讲解外,应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和交流。 总之,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在日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的交际功能实际上是以思想、心理、艺术的交际为基础和目标的。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之际,便是在进行民族艺术与民族艺术、人与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育的同时必须探讨其艺术的相关性,注重艺术教育的导入,培养学生对跨艺术交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跨艺术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应用日语进行交际。这样,才能使日语教育真正达到目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艺术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8:430. [2]胡文仲,张占一.艺术与交际――浅谈交际艺术与知识艺术[M].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1994:136. [3]郭举昆.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究日语课堂教育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4):44. [4]芳��.日本人の表�心理[M].中央公�社,1993. [5]板坂元.日本人の�理�造[M].�京��社,1997. [6]傅美莲.跨艺术交际视角下的日语教育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学大学学报,2017,(3):107. [7]王秀文.日本语言、艺术与交际[M].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日语毕业论文,日语论文 |